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影响因素分析及盆底康复治疗仪与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影响因素分析及盆底康复治疗仪与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王方 何丹 黄姗

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摘要: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影响因素分析及盆底康复治疗仪与认知行为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我院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之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与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评分盆底肌康复的依从性,对于盆底肌康复的满意程度以及尿失禁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达到95%,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治疗仪联合行为认知干预,对于产妇产后盆底康复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可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提升患者对于康复的依从性,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于康复的满意程度。

关键词:盆底肌;康复训练;盆底肌功能;依从性

前言: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是帮助产后妇女恢复盆底肌肉功能的一种方法。影响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个体因素、社会支持因素和治疗方法因素等。目前,常用的盆底肌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运动疗法、物理疗法和电刺激疗法等。运动疗法通常是通过盆底肌肉锻炼来提高肌肉力量和功能,物理疗法则通过物理手段促进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和代谢,电刺激疗法是利用电流刺激盆底肌肉来促进肌肉收缩。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盆底肌康复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基于此,文章通过盆底肌治疗仪与认知干预疗法,对于盆底肌松弛的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治疗的效果开展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人。观察组初产妇19例,经产妇31例,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3.54±3.42)岁,对照组初产妇18例,经产妇32例,年龄25-37岁,平均年龄(32.95±3.9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上、产次比例上,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年龄20~40岁的产妇,且产后时间≥42 d;②产后盆底评估需要盆底康复治疗者;③意识清楚,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④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 ①合并盆腔急性感染者;②生殖道、泌尿系统急性炎症者; ③精神障碍无法沟通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指导产妇开展盆底肌肉训练、排尿反射等;借助多媒体途径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开展产后康复训练的意义,并指导患者依次取平卧位、站位、坐位,吸气时肛门收缩,屏气5-10s后缓慢呼气,放松10s,重复吸气呼气,一次提肛、一次放松为一组,每次锻炼15-20组,一天3次,持续进行1个月。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应用盆底康复治疗仪与认知行为干预,①盆底康复治疗仪:盆底康复治疗仪选择产妇专用电极片,患者取截石位,将探头置入产妇阴道内,电极片置于髂前上棘与下腹部,结合电刺激与反馈进行康复锻炼,每次持续时间30 min,每周实施2次。②认知行为干预方法:1.认知管理,在集体讲座中,为患者提供交流平台,鼓励患者经常与家庭成员沟通,获得情感、生活等方面的支持与理 解;通过鼓励、支 持、引导等心理学方法和放松训练技巧,减少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情绪的负性影响尽量满足心理需求。2.行为管理,指导患者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与认知、行为的密切关系,指出不合理认知行为可能导致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重点指导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习惯,包括指导使用盆底肌锻炼日记和生活方式调整等。充分调动患者积极性,以真诚、支持与理解的态度,与患者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其次,通过健康教育讲解认知行为干预的原则,强调合作与患者参与主动性。3.反馈指导,根据患者治疗情况确定随访时间,内容包括复习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相关知识与认知行为干预内容;了解并解答患者目前存在的自我管理问题、应对方式、认知状况等;帮助患者总结经验并巩固认知行为模式;根据认知状况、治疗依从性及盆底肌锻炼情况,增加患者家庭访视及电话咨询;建立电话、短信、微信群等多种联系渠道,加强与患者之间的联系,随时解答疑问;每日发送相关知识与共性问题解决方法等信息,督促患者坚持治疗与自我管理,提升依从性。

同时,对100例产妇行问卷调查法,以自愿为前提对就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记录。问卷内容包括:①产妇的基本信息;②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及盆底康复的认知;③选择盆底康复的影响因素。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盆底功能,评定标准参考《妇产科学》,评分范围0~5分,评分越高则盆底肌张力越好。(2)比较两组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无治疗禁忌完全按照治疗方案预约治疗者认为完全依从,按照治疗方案预约治疗次数不低于75%者认为治疗依从性良好,按照治疗方案预约治疗次数低于75%者认为依从性差,依从为完全依从和治疗依从性良好之和。(3)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失禁程度,依据国际尿失禁协会相关标准进行评估。(4)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定标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之和。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1 两组患者盆底肌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组别

例数

盆底肌功能评分

尿失禁发生率

观察组

50

26.12±1.89

2%

对照组

50

22.11±1.67

10%

t

-

14.656

12.622

P

-

<0.05

<0.05

观察组患者康复依从性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2 两组患者康复依从性对比

组别

例数(n)

依从(n)

一般(n)

不依从(n)

总依从度(%)

观察组

50

46

3

1

98%

对照组

50

40

5

5

90%

X2

-

13.121

p

-

<0.05

观察组患者康复满意度显著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0.05)。

3两组患者康复满意度对比

组别

例数(n)

满意(n)

一般(n)

不满意(n)

总满意度(%)

观察组

50

47

2

1

98%

对照组

50

40

4

6

88%

X2

-

7.033

p

-

<0.05

3.讨论

盆底肌康复治疗仪联合认知干预疗法是一种针对产后盆底肌松弛的女性的治疗方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对患者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首先,该疗法能够降低患者的尿失禁情况[1]。盆底肌是支撑膀胱和直肠的重要肌肉群,当盆底肌松弛后,可能导致尿失禁的发生。治疗仪可以通过电刺激等方式刺激盆底肌,使其得到有效强化和训练,从而改善尿失禁症状。其次,该疗法能够提升患者的盆底肌功能[2]。盆底肌的功能稳定与否对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落后于盆底肌的功能在许多方面,如支撑内脏器官、维持身体姿势和控制排尿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治疗仪可以促进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增加肌肉力量和持久度,提高盆底肌的功能[3]。此外,该疗法还可以改善患者对于康复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产后盆底肌松弛是一个需要长期康复的过程,而康复的过程中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对于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4]。通过认知干预疗法,医生可以和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解释治疗的原理和效果,提高患者对治疗的理解和接受度,从而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志荣,朱玉平,万丽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J].发育医学电子杂志,2023,11(03):187-193.

[2]白娟.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因素及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名医,2023,(08):6-8.

[3]方徐芬,缪彩华.产后盆底康复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和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9):4560-4563.

[4]肖碧蓉,熊倩.浅谈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率低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1,13(1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