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患协同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医护患协同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吴薇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610051)

【摘要】 目的探讨医护患协同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6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和心功能进行对比。结果传统护理方式相比,采用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率和心功能。结论: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心力衰竭;自我管理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终末阶段常出现的病症,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高,可由多种因素诱发,包括感染、心脏负荷过大、用药不当、运动不当和情绪影响等。在治疗过程中,尽管医生和护理人员已做好相关工作,但由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意识不高,在生活中不能做到遵医嘱、避免诱因,从而导致复发,影响治疗。为此,本研究采用医护患协同模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探讨相关影响[1]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到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6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各81例,分别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男42例,女39例;平均年龄为65岁;平均病程为4.6年。

对照组:男44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63岁;平均病程为4.5年。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知悉并同意,我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并同意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包括基础护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病情加重判断、心理辅导、提醒注意事项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构建医护患协同护理小组:包括主治医师、护士长、患者及患者家属、心理咨询师等成员。由小组成员共同协商,制定适宜的护理计划,明确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旨在全方位提高护理质量,针对性解决患者的问题。为患者制定每日用药、饮食、运动方案并提供指导,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调整[2]

(2)加强组内沟通和监督:建立沟通群组,保持联系,及时反馈问题和进程,寻求解决方案。患者每日在群组内汇报相关用药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等,并每日自测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反馈。护理人员和家属要加强监督,帮助患者遵照医嘱完成用药、饮食和运动,并关注患者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及时干预和疏导。

(3)定期对组内成员进行教育培训:包括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等。护理人员要提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和患者主动良好沟通,及时排除风险,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状态。医师、护理人员、心理咨询师对患者分别进行相关知识科普,以及做相应辅导,并适当进行测试,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3]

(4)定期回访和评估:定期对患者情况进行回访调查和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和遵医嘱行为情况,对不恰当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并做出相关指导建议,并让患者自检是否存在问题,小组共同协商解决[4]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遵医行为率进行对比。

(2)两组护理结束后,对患者的心功能情况进行对比,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的所有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的检验,分别用x2t进行,分别用百分占比(%)和(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遵医行为率的对比:由下表1可看出,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和传统护理方式相比,采用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能明显提升患者的遵医行为率。

1遵医行为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完全遵医

一般遵医

不遵医

遵医行为率

研究组

81

73(90.123)

5(6.173)

3(3.704)

78(96.296)

对照组

81

59(72.840)

7(8.642)

15(18.519)

66(81.481)

x2

-

8.018

0.36

9.000

9.000

P

-

0.005

0.549

0.003

0.003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功能对比:由下表2可看出,研究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和传统护理方式相比,采用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能明显提升患者的心功能[5]

2心功能对比

组别

例数

6MWT(m)

LVEF(%)

研究组

81

452.256±74.355

54.589±5.126

对照组

81

402.312±72.974

51.324±5.145

t

-

4.315

4.046

P

-

0.001

0.001

3.讨论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后期常见的病症,病程长、易复发,对患者的治疗危害极大,并且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打击患者信心,增加医患间的矛盾,加大沟通和治疗难度。心力衰竭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治疗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在此期间,医师、护理人员和患者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不管哪一方没做好都会带来各种问题,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加强医、护、患间的沟通,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于心力衰竭的治疗非常重要。

传统的护理方式效果有限,由于没有建立医生、护士和患者间良好的沟通渠道,导致医、护、患之间存在一些信息差,影响护理质量。并且患者缺乏自我管理能力,依从度不高,不能良好地遵医嘱,增加了复发概率,非常不利于治疗。

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则建立了医、护、患之间的良好沟通体系,让三方能共享信息,及时解决问题,让患者的变化情况能得到及时反馈,尽早排除风险因素。在这种护理方式下,患者也会更有参与感,能增强患者自身的信心和责任心,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依从度,让患者在自身驱动力和旁人督促下更好地遵医嘱,治疗效果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能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率,增强患者心功能。

综上所述,医护患协同模式护理方式对心力衰竭患者有积极影响,推荐采用。

参考文献

[1]赵毅,蔡丹霞,郭燕等.医护患协同模式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24,40(03):482-485.

[2]王小双.医护患协同模式对尿毒症高磷血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8):105-106.

[3]孔红娟,史潇夏,周芬.概念重建认知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03):5-8.

[4]邓婷.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24,21(04):115-118.

[5]王双娜,丁艳丽,刘艳萍等.Teach-back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4,30(03):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