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祖明 

墨江哈呢族自治县中医医院  云南普洱 6548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35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17例与18例为两组例数,椎板开窗术及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为两组患者需要接受的治疗方式,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JOA)评分、腰椎功能(ODI)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椎板开窗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临床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肢体麻木、疼痛是患者普遍存在的症状表现,需要及早对患者实施治疗,以便能够消除病症,提升患者的舒适度与生活质量[1]。医生主要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过去多采取椎板开窗术进行治疗,但效果欠佳[2]。当前医生开始积极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该种方式是一种微创方式,能够获得理想的疗效[3]。本研究将对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作用予以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对象时,将时间范围规定为2022年1月-2023年12月,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主要例数时,将35例作为总例数,在确定本研究对象的分组方式时,将电脑随机法作为主要方式,17例与18例为两组例数。在确定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男、女性患者数量比时,分别将11:6、13:5作为比值,在确定两组的平均年龄时,将(56.2±0.3)岁、(56.5±1.3)岁作为规定平均值,在确定两组的平均病程时,将(15.5±0.1)个月、(15.6±0.4)个月作为规定平均值。

1.2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②治疗前确保患者明确治疗方案。

1.3排除标准:①存在手术禁忌症;②存在凝血功能异常情况。

1.4方法

对照组接受椎板开窗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全麻,辅助其保持俯卧位,待麻醉起效后对实施常规铺巾消毒,于后正中位置进行切口,将病变节段作为中心,依次切开皮下组织、皮肤,剥离椎旁肌沿骨膜,并钝性分离周围组织,以充分显露关节突与椎板,咬除上位椎体的部分椎板,充分显露硬膜囊与神经根,并予以良好的保护,之后需要暴露突出的髓核阻滞并实施摘除,有效清除椎间盘内病变髓核后对神经根进行彻底松解。术毕逐层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

试验组接受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利用0.5%利多卡因对患者实施局,辅助其保持俯卧位,利用C臂机X线确定病变椎节段,于正位X线片上对穿刺点进行确定,主要位于相邻椎体后缘连线,于靶部位置实施穿刺后,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进针路线,穿刺成功后需要将针芯拔出,之后置入导丝,于将穿刺点进行小切口,长约8mm,逐级置入扩张导管,建立工作通道后将导丝退出,并连接闭式灌洗管道、光源,扩大工作通道,以保证椎间孔成形,通过利用内镜探查,选择髓核钳彻底摘除突出的髓核,并有效的松解神经根,实施纤维环成形,利用双极射频进行止血。操作人员需要对神经根周围是否彻底松解进行再次确认,术后无需留置引流管,在保证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切口。

1.5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变化情况。

1.6统计学处理

导入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率(%)的形式表示,分别使用t与x2方式进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变化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 1 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变化比较(分)

组别

VAS评分

JOA评分

ODI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n=17)

6.69±0.87

3.54±0.62

8.29±1.09

11.13±1.27

61.69±3.17

32.46±2.67

试验组(n=18)

6.79±0.75

1.19±0.13

8.28±1.16

14.36±1.62

61.48±3.25

13.25±2.16

t

0.365

15.732

0.026

6.538

0.193

23.464

P

0.718

0.000

0.979

0.000

0.848

0.000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会对健康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需要予以及早有效的治疗,以提升其健康水平。手术是医生主要采用的疗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成熟,医生开始积极运用微创术式实施治疗,其中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便是医生常用的一种微创术式,在该种手术方式中,医生能够利用此种术式特殊的环锯扩大椎间孔借使其成形,并且还能够建立与突出髓核部位直达的工作通道,便于对病灶部位实施直接的减压处理

[4];同时医生还能够借助内镜进行各项操作,且仅需对患者实施局麻,因而能够有效的确保手术操作的精准性,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防止对神经根造成损伤,降低甚至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发生[5]。通过结果可知,试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显著改善,提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具有较大的作用。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郑明军,蒋臻,张植雄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显微镜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23,29(04):13-18.

[2]刘忠良.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智慧健康,2023,9(05):94-97.

[3]孔维邦,范世昌,王剑飞等.经皮椎间孔镜不同进针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工程,2024,31(02):141-142.

[4]张清波.经皮椎间孔镜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功能、疼痛程度、并发症及复发率的影响[J].中外医疗,2022,41(14):86-90.

[5]张博,朱红鹤,董晖等.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23,23(11):813-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