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的放大合成工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的放大合成工艺研究

张 桂,杜芳珺

陆军装备部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局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以2-甲氧基-2甲基-4,5-咪唑烷二酮(中间体)为原料,通过低温硝化、硝化产物胺化开环两步合成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DADE)。对文献中报道的反应路线及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DADE进行了放大试验研究,确定了0.5kg量级的稳定合成工艺,产率达到48.2%,产品纯度理想。并初步研究了该产品的重结晶工艺,为今后进行DADE的性能和配方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关键词】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炸药;合成

一、引言

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简称DADE)是一种新型的高能钝感炸药。由于其性能优异,已成为当前各国研究的热点。

我们采用2-甲氧基-2甲基-4,5-咪唑烷二酮(中间体)为反应底物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照文献的方法合成出了DADE样品,采用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鉴定了结构,优化了合成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放大实验,确定了0.5kg量级的稳定合成工艺,在最佳条件下DADE的产率为48.2%,产品纯度可达99%以上。与此同时,研究了该产品的重结晶方法,确定了重结晶工艺,为今后进行FOX-7的性能和配方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二、实验部分

1.试剂和仪器

2-甲氧基-2甲基-4,5-咪唑烷二酮;硫酸(95%~98%),分析纯;硝酸(70%),工业级;氨水(25%),分析纯。IR用Nicolet NEXUS-470 FTIR 红外光谱仪;1H NMR用Bruker ARX 400核磁仪;MS用VG ZAB-HS高分辨有机质谱仪;Elementar Vario EL 元素分析仪。

2.DADE的合成

(1)硝化

在低于30℃下,将500g中间体溶解于3L硫酸中,此时体系为土黄色透亮溶液。在相同温度下滴加400ml硝酸,历时60min。滴加HNO3过程中,反应液由土黄色向深红色转变,随着硝化中间体(2-二硝基亚甲基-4,5-咪唑烷二酮)的生成,反应液由深红色变成紫红色,再由紫红色变成粉红色。HNO3滴加完毕后再保温搅拌30min,然后过滤,得到淡粉红色或淡黄色硝化中间体。

(2)胺化

于30℃搅拌下,将硝化中间体溶解于1.75L蒸馏水中,再向反应液中缓慢地滴加氨水,直至体系PH值达到9。氨水加完后再保温搅拌2h。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到FOX-7粗品。胺化反应是酰胺的碱性水解,反应很简单。反应过程中,体系的颜色由黄色变淡黄色,再由淡黄变棕黄色,最后变成淡棕黄色。

(3)精制

采用DMF/水体系对产物样品进行精制:在室温下将粗品FOX-7溶于DMF中(溶解比例1:5),过滤掉不溶杂质,将滤液倾泻入蒸馏水中,过滤,水洗几次,50℃真空干燥5h,可得精制FOX-7。

(4)DADE的重结晶

将DADE溶解在甲醇中,在62℃制成饱和液,在缓慢搅拌下向2L四口烧瓶中加入500ml DADE的甲醇饱和液,升温至62℃,然后通过控制蒸发使DADE晶体析出,在体系中不断加入DADE的甲醇饱和液,可得到一定粒度分布的晶粒,再自然降温,过滤、洗涤、干燥即制得DADE成品。

3.产物的结构表征

实验测得产物在225℃和270℃有明显的分解现象(颜色由黄-褐-深褐)。经IR、1H NMR和MS分析确认,数据如下:

IR(KBr,cm-1): 3409,3302,3220,1638,1524,1225,620;

1H NMR(DMSO,400MHz),δ:8.7(s,4H);

MS:148(M+),86,69,52,43,30;

元素分析:计算值为:N 37.84%,C 16.22%,H 2.71%;实测值为:N 37.55%,C 16.27%,H 2.88%。

三、结果与讨论

反应路线硝化和胺化两步,经试验发现,硝化反应受制约因素较多,而胺化反应过程中影响因素较少,所以小型试验重点研究了硝化过程中主要因素对产率的影响。由于硝化后体系中的副产物较多,硝化中间体自生分解的活化能较低,在空气中敞开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吸水潮解,最终会分解成少量DADE和其他副产物的混合物。因此,本实验将未提纯的硝化中间体直接进行水解反应,得到DADE。

1.硝化反应

中间体4g、硫酸22.4ml、硝酸5ml

(1)中间体的纯度对产率的影响

中间体在制备过程中容易带入杂质NaCl,而NaCl进入硫酸中后会影响中间体的溶解。纯度高的中间体在硫酸中溶解后体系成土黄色透明溶液,而纯度低的则是土黄色半透明溶液。经过硝化试验发现,用纯度高的中间体进行硝化后,得到的硝化中间体较多,硝化的率较高,而纯度低的则的率较低。

表1 中间体纯度的影响

中间体纯度/%

77.4

86.3

97.3

99.6

DADE收率/%

34.0

44.0

51.0

54.7

(2)硫酸浓度对产率的影响

硫酸在反应之初与中间体成盐,在硝化反应时与硝酸组成混酸体系,有助于生成硝酰阳离子NO

2+,再对中间体进行硝化。从实验中可以看出,硫酸浓度下降后不利于NO2+的生成,所以使硝化反应进行的不完全,导致DADE收率下降。

表2 硫酸浓度的影响

硫酸浓度/%

98

96

94

92

DADE收率/%

54.7

46.2

34.3

26

(3)硝酸浓度对产率的影响

硝酸在反应体系中与硫酸生成NO2+,进而与中间体进行硝化反应,从实验中发现,在硝酸量不变的情况下,产品得率随硝酸浓度的升高有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当硝酸浓度过高时,体系硝化能力强,很快就能完成硝化反应,而硝化中间体会发生分解,使产品收率降低;硝酸浓度低时,则不能生成足够多的NO2+,从而硝化不完全,导致产品收率降低,因此,硝酸浓度以70%左右为佳。

表3 硝酸浓度的影响

硝酸浓度/%

50

60

70

80

99.5

99.9*

DADE收率/%

53.4

53.4

54.5

36.9

17.0

43.7

注:*硝酸用量为3ml,硝酸滴加完时体系为淡黄色。

(4)硝酸滴加速度对产率的影响

随着硝酸滴加速度的减慢,FOX-7的产率大致经历了一个先升后降的过程,当滴加时间小于0.5h时,由于滴加速度较快致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不易控制,而滴加时间为1h时,硝化反应顺利进行,DADE收率也高,而时间再延长,部分硝化产物被分解,DADE收率下降。

表4 硝酸滴加速度的影响

硝酸滴加速度/min

6

30

60

90

120

DADE收率/%

46.2

46.6

54.7

39.1

34.2

(5)反应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硝酸滴加完后,体系中的反应还没有进行完全,继续反应的时间长短会影响产物的得率。从实验中发现,反应间控制在30min时,产物得率最高,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硝化中间体在酸性下发生了分解,导致产品的率下降。

表5 反应时间的影响

反应时间/min

0

30

60

90

120

DADE收率/%

51.0

54.7

48.6

47.6

47.4

2.放大实验前后反应条件的比较

在小型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将投料量放大到0.5kg。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放大过程中反应的传热、加料速度的要求更高。放大后,鉴于玻璃反应釜传热较差,因此需严格控制加料速度及方式使反应温度保持平稳。

加料时采用前慢后快的方式。在反应初期,将后加物料滴加速度稍慢,体系温度不会突升,有助于目标产物的生成,反应后期体系放热不明显,说明反应物料浓度降低,适当加快后加物料的滴加速度,有助于反应正向进行。

在胺化过程中发现,当氨水加入体系中时,反应釜中产生大量的淡黄色的烟,说明此时发生了酸碱中和反应。在体系PH值到1.5~2时,体系中产生大量泡沫,放热明显,此时反应液会放出大量棕红色的烟,可以推断出发生了副反应,反应物脱氧化物形成了乙二酰脲,因此要提高胺化得率就得避免该现象的发生。由于本实验中采用的玻璃反应釜传热效果不理想,采取的措施是,在体系温度上升之初加入大量冰水,并加快搅拌转速,停止加入氨水,直至体系中泡沫减少。

表6 放大前后反应条件对比

放大前

放大后

中间体/mol

0.0278

3.469

硫酸/ml

22.4

2800

硝酸/ml

5

625

反应温度/℃

<30℃

<30℃

滴加时间/min

60

80

反应时间/min

30

30

DADE收率/%

54.7

48.2

四、结论

(1)以2-甲氧基-2甲基-4,5-咪唑烷二酮(中间体)为原料,通过低温硝化、硝化产物胺化开环两步合成了1,1-二氨基-2,2二硝基乙烯(DADE)。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认为目标产物。

(2)经过大量实验对文献中报道的反应路线及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此基础上对FOX-7进行了放大试验研究,确定了0.5kg量级的稳定合成工艺,产率达到48.2%,产品纯度理想。

(3)初步研究了该产品的重结晶工艺,为今后进行FOX-7的性能和配方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 Ian J.Lochert. FOX-7-A New Insensitive Explosive.DSTO-TR-1238.2002;

[2] 蔡华强,舒远杰,郁卫飞等.FOX-7的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化学学报,2004,62(3):295~301;

[3] 蔡华强,舒远杰,黄辉等.2-(二硝基亚甲基)-4,5-咪唑烷二酮与甲醇的反应研究.有机化学,2005,25(1):90~95;

[4] 王振宇.国外近年研制的新型不敏感单质炸药.含能材料, 2003 12, 11(4):227~240;

[5] 蔡华强,舒远杰,郁卫飞等.FOX-7的合成和反应机理研究.化学学报,2004,62:295~301;

[6] 乌尔.班斯基T.火炸药的化学与工艺学.孙荣康译.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1976;

[7] 徐寿昌等.有机化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26~128,186~193,237~239;

[8] 松全才,杨崇惠,等.炸药理论,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