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心脑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

吴小云

西平县中医院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9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诱发心脑血管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以及治疗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我院就诊的心脑血管老年患者共10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感染预防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结果:根据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健康宣教、病房管理以及基础管理等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心脑血管内科老年患者进行治疗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预防干预手段能够有效减少医院感染现象的产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关键词:心脑血管内科;感染;治疗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心脑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患者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对心脑血管内科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院内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会延缓患者的病情,加重患者负担,延长住院周期,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预后恢复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大医疗系统的工作负担。所以,如何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对策尽量减少患者感染现象的产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在本文中就通过实验的方式分析引起老年患者感染的因素,并探讨切实有效的治疗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过程中,选择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前来我院就诊的心血管内科老年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共100例,随即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方式,观察组的患者添加感染预防干预。所以,要参与本次实验的患者均知晓实验的内容,并且已经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并且签署了知晓同意书。

1.2 方法

本次实验过程中,给予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每天打扫患者病房,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并且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常规监测。给予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添加感染预防干预。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的观察,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观察患者的体温、血压以及尿量的变化状态,并且还应该随时关注患者的日常呼吸状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明显的血压降低,应立即为患者补充血量,并且使用心电图监护仪对患者进行监护,方便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生命状态。为了能够避免患者出现休克的现象,还需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指标以及意识状态。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应定期对自身进行消毒处理,为患者营造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其次,对患者进行饮食方面的干预。对于老年患者来说,一般都需要对患者进行禁食处理,这就要求家属必须要了解处于禁食状态下老年患者的具体护理方式,明确该操作的实施原因,并且向患者讲解禁食的注意事项以及目的,使患者能够真正认识到进食可能会对胰岛分泌产生有效的刺激,致使胰管增高,影响到患者的恢复状态,甚至还有可能会引发炎症等并发症。

2 结果

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控制质量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基础管理、病房管理、健康宣教以及感控操作等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要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感控质量评分比较情况

组别

例数

基础管理

健康宣教

病房管理

感控操作

观察组

30

86.96±4.15

84.99±2.38

88.68±2.32

86.50±3.22

对照组

30

72.13±4.19

70.09±2.58

70.22±2.29

69.99±4.09

t

13.774

23.250

31.017

17.372

P

0.000

0.000

0.000

0.000

3 结论

3.1 高危因素

第一,年龄。大部分心脑血管疾病的住院患者都为中老年人,由于这一年龄段的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同时还可能会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这一类型病情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病程长、病情反复、住院期间很难生活自理,所以更容易出现医院感染的现象。第二,使用抗菌药物,由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逐步下降,如果大范围的使用抗生素,更有可能会引发致病菌,而在住院过程中,部分耐药性的菌株可能会引发继发性的真菌感染,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不良反应。此外,如果在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类或者免疫抑制类的药物,也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进而加大医院感染现象出现的概率。第三,侵入性操作。心脑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可能会由于自身的病情需要,进行留置导尿管、静脉导管以及鼻胃管等操作,进而损伤患者的黏膜,引发血液感染,随着滞留置管的时间不断延长,感染出现的概率也会逐步增长。

3.2干预措施

第一,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上,而且同时有其他基础病的患者,由于其自身的免疫力相对较差,生理功能也在不断的下降,在医院住院期间其自身对于病原菌的抵御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更容易引发医院感染的问题。对于这一类型的患者,应根据其自身的实际状态,增加调节免疫力的药物,以此来改善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同时,还可以结合患者的运动耐力等状况,配合适当的体育锻炼,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减少感染现象的产生。第二,使用抑酸剂。使用抑酸剂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肠道的pH值,如果患者的胃肠道屏蔽功能受到损伤,也会导致医院感染的产生。对于这一类型的患者,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上,还可以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一般来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为了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进行有效的保护,减少感染现象的产生,大多都会采用防御性的抗菌药物,但是这种药物的使用,也会加大院内感染出现的概率,所以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能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避免出现二次感染。第三,对于长期且多次住院的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概率相对要高,这一类型患者更容易出现反复感染的状况,所以在住院过程中必须要提醒医护人员做好房间的消毒,并且加大医护人员手部消毒的监管力度,控制探视时长,并且嘱咐探视人员做好手部卫生以及消毒工作,必要的情况下还可以采取隔离处理,尽量减少交叉感染的现象。

总而言之,在治疗过程中必须进一步明确院内感染的危害,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流程执行,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并且定期对病房进行通风消毒,控制探视时长,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减少院内感染的现象的产生,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桂敏.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1,9(07):35-37+7.

[2] 孙敏丽.心脑血管内科老年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治疗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2):79+98.

[3] 王伟.探析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J].系统医学,2020,5(07):4-6+27.

[4] 甘灵玲,陈力锋.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9,19(01):96-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