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2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侯淑芳

湖南省郴州市安仁县清溪中小 432600

摘要:针对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分析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的具体问题,包括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反馈不及时、明确和具体,以及学生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提出优化对策,包括借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情境教学和实践引导,以及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这些对策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意识。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评价和反馈机制;情境教学

引言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决策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是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本研究将重点探讨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的具体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旨在为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参考。

一、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重要性

(一)道德与法制教育的价值

道德与法制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道德与法制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小学生正处于道德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学生尚未形成固定的价值观,因此在这个时期进行道德教育尤为关键。道德与法制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治素养,解和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责任,道德与法制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意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关键性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念正在形成,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并且对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有较高的接受度,因此及早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与法制教育,能够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传授道德与法制知识,借助师生互动和学生合作,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理解和应用。同时有效的课堂教学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的关注和意识,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研究背景和目的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创新对于学生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道德与法制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教学方法单一等,这些问题限制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的效果,需要探索和提供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判断能力,为社会的未来培养具有良好道德素养和法制意识的公民。

二、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存在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

传统教学往往以灌输为主,教师主导教学内容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与参与性,这种单向传递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影响教学效果的提升。传统教学缺乏实践与情境引导,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缺乏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将抽象的道德与法制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学习效果不佳。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学生个体差异的因素,导致部分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甚至出现学习阻碍。

(二)学生兴趣与参与度不高

教学内容往往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学生无法将所学的道德与法制知识与自身经验相连接,学生会感到教学内容无关紧要,从而导致学习动力的降低。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笔记和讲解的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厌烦感,缺乏参与感。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效果不匹配,有些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较为被动,缺乏积极参与的态度,这使得学生无法全面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的提升。

(三)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

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常见的评价方式主要集中在考试和作业,缺乏全面评价学生对道德与法制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容易导致对成绩的追求而忽视道德与法制意识的培养。反馈不及时、明确和具体,及时给予学生对学习表现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和提高,对于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进步至关重要,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的反馈往往较少或不够明确具体,难以推动学生的个体化发展。[2]学生缺乏对学习成果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评价和反馈,缺乏主动思考和自我评估的能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发展方向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优化对策

(一)借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借鉴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通过使用多媒体资源,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呈现道德与法制知识,使学习内容更加具体和生动,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注意力。运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通过虚拟场景和增强现实技术,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道德与法制的相关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理解深度,这种沉浸式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记忆度。整合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借助互联网和在线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和便捷的学习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视频、互动游戏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兴趣进行自主学习,同时教师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学习跟踪和评价反馈,实现教学内容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二)注重情境教学和实践引导

将道德与法制知识融入实际情境,通过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将道德与法制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讨论实际案例或真实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加学习的实用性和意义。提供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解道德与法制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判断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扮演不同角色,体验道德冲突和抉择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道德决策能力和责任意识。[3]创设社区参与和实践机会,通过与社区的合作或参观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中的道德与法制问题,与社区成员进行互动,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个性化教学和评价体系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教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方式,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教材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提高学习效果和满意度。引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教师设计开放性的学习活动和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习效果和互动性。建立全面、多维度的评价机制,引入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作品展示、展览和口头报告等,以全面解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制知识水平。

总结

针对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教学中评价和反馈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提出优化对策,这些对策旨在提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意识。为实现优质道德与法制课堂教育,需要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持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与评价体系,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道德和法律意识,塑造学生的优秀品格和公民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明忠.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活力[J].教育艺术, 2023(8):51-52.

[2] 田金梅.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生活化教学方法刍议[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1(14):0115-0116.

[3] 朱业波.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明日, 2021, 000(005):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