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协同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8
/ 3

分布式协同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

刘国毅

江苏赟江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成为当今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议题之一。配电台区是电能从输电网输送到用户用电设备的最后一环,其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活质量。然而,由于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和电网负荷的快速增长,配电台区电能质量问题愈发凸显,给用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安全隐患。本文将围绕分布式协同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展开探讨。

关键词:分布式发电;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

引言:为了有效治理配电台区电能质量问题,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治理策略。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分布式协同成为解决配电台区电能质量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分布式协同技术通过实时监测、智能控制和协同调度等手段,可以提高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的管理水平,减少电能损耗,提升电网运行效率,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用电保障。

一、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的重要性和当前面临的挑战

配电台区是电能从输电网输送到用户用电设备的最后一环,其电能质量直接关系到用户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生活质量。电能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供电可靠性以及用户的用电质量。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配电台区电能质量问题日益突出,主要面临以下挑战:首先,电网负荷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供需不平衡的压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地区,电力负荷增长更为迅速。但是,传统的配电设备容量有限,无法满足高负荷时段的用电需求,导致电能质量下降、电压波动等问题频发。其次,电力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导致电能质量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化。随着电力系统的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电动汽车等新型负载的接入,以及电网中出现的故障和突发事件,都对配电台区电能质量造成了影响。例如,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波动性导致了电网的不稳定,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充电给电网带来了压力,这些因素使得电能质量问题更加复杂化。此外,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出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生活的便利性和高品质用电需求使得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愈发严格,对于电压稳定、谐波控制、短时中断等问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电力系统的管理和治理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二、 分布式协同在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一)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

在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中,实时监测与数据采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基于传感器技术的数据采集和监测系统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传感器技术的应用使得配电台区能够实时获取各项电能质量指标的数据,如电压、电流、频率、谐波等,从而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为后续的治理措施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首先,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能质量参数的全面监测。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配电台区中各个关键点位的电能质量参数,如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等,实现对电能质量状况的全面覆盖。这样一来,就能够及时发现各种电能质量问题的存在,为后续的处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其次,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能质量参数的高精度采集。传感器技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已经可以实现对电能质量参数的高精度采集,能够捕捉到微小的变化和异常,从而提高了电能质量监测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这为发现和解决潜在的电能质量问题提供了更可靠的数据保障。此外,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电能质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通过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传感器可以将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至监测中心或相关管理人员,实现远程监测和实时处理。这样一来,就能够及时发现电能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智能控制与调度: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

在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中,智能控制与调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则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智能控制系统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通过实时分析和优化,对配电台区的电能质量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调度,以实现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的优化提升。首先,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的精细化控制。通过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控制模型,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电网状态和负载情况,根据实时数据进行智能化的控制和调度。例如,根据负载变化和电网状态的实时变化,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动态调整电压、频率等参数,保持电网的稳定运行。其次,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的精准预测和优化调度。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预测未来电力负荷的变化趋势和电网状态的变化情况,从而作出相应的调度决策。例如,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分析,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预测未来某个时段的负荷高峰,提前进行电力资源调度和负荷优化,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能质量的优化提升。此外,智能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运维。通过与智能化设备相结合,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配电设备的远程监测、诊断和维护,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故障和问题,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从而保障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三)协同运行与优化:分布式协同技术在配电网中的协同运行和优化方法

分布式协同技术通过将配电网中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协同运行和优化,实现了电能质量的综合治理和优化提升。首先,分布式协同技术能够实现配电台区内部各个设备之间的协同运行。在传统的配电台区中,各个设备通常是独立运行的,缺乏有效的协同配合机制。而分布式协同技术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实现设备之间的协同运行。例如,当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或负荷突变时,相邻的设备可以通过分布式协同技术进行实时调节和配合,保证电能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其次,分布式协同技术能够实现配电台区与上游电网之间的协同优化。配电台区是电能从输电网输送到用户用电设备的最后一环,而上游电网的状态和运行情况直接影响到配电台区的电能质量。分布式协同技术可以实现配电台区与上游电网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互,实现电能质量的协同优化。例如,当上游电网出现电压波动或频率异常时,分布式协同技术可以实现配电台区内部设备的自适应调节和优化,保障电能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三、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

(一)针对不同问题的治理策略

1.电压波动

针对配电台区电压波动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策略。首先,需要全面排查电压波动的根源。电压波动的主要原因包括负荷的频繁变化、无功功率不足、线路及设备故障等。通过对用户用电信息的分析、现场勘测等方式,准确识别导致电压波动的关键因素。其次,根据不同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如果是负荷频繁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可以考虑安装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或增加电力电容器,改善供电系统的无功分布;如果是线路阻抗较大导致的,可以优化线路结构,适当加密线路;如果是用户用电设备质量问题,则需要加强用电设备的管理。同时,需要加强对电压波动的在线监测,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系统。通过实时采集电压波动数据,对异常情况及时发出预警,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下一步治理措施。此外,还需要优化配电网架构,加强对馈线、变压器等设备的智能化管理和协调控制,提高电能质量的自动调节能力。综合采取上述措施,从根源上治理电压波动问题,并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电压波动的动态监测和精准调节,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配电台区的电压波动问题,保证电能质量。

2.谐波污染

谐波主要来源于非线性负荷设备,如变频器、开关电源、整流器等。通过对用户用电设备的调查和在线监测,准确识别出严重污染源。其次,对已确定的严重谐波污染源采取集中治理。可以要求用户安装有源或无源滤波器等谐波治理装置,从源头上抑制谐波电流注入系统。对于无法单独治理的分散性污染源,可以在重点节点布置集中式有源滤波器或无源滤波器。同时,需加强对供电线路的优化改造。谐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线路参数的影响,因此针对性优化线路设计,适当增加线路电抗器等措施,可以阻挡谐波在线路间的传播扩散。此外,还需加强对于谐波的在线监测和智能管理。建立台区内的谐波实时监控系统,对谐波含有量、频率分布等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合智能诊断分析系统,为下一步治理措施提供依据。综合采用上述措施,系统治理谐波污染源头和传播通路,并通过智能化手段实现谐波实时监控和适时调节,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配电台区的谐波污染问题,保证电能质量满足要求。

3.短时中断等

针对配电台区内短时中断等电能质量问题,首先需要全面排查引起短时中断的根源原因。短时中断的主要原因包括线路故障、雷击、设备保护动作不当等。通过分析历史故障数据、现场检测等手段,准确识别出台区内的薄弱环节。其次,需要针对性地加强薄弱环节的改造和预防措施。对于线路故障较为集中的线路段,加大检修维护力度,及时消除隐患;对于雷击风险较高的区域,增设防雷设施;对于设备保护动作不当问题,优化设备保护参数。同时,台区内需大力推进智能化改造。在线路和设备上增设智能传感器,实现对线路故障、设备状态的在线监测;引入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故障预警系统,提前预判故障风险;部署故障智能切换系统,在故障发生时快速切换备用电源,最大程度避免短时中断。此外,配电网架构也需要持续优化。在环网等级、备用电源配置等方面持续优化,增强配电网的冗余和自动化程度,提高抗短时中断能力。综合运用上述多种手段,全面分析故障根源,持续加强薄弱环节治理,大力推进智能化和网架优化,将有助于最大限度避免短时中断等电能质量问题,为配电台区内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电力供应。

(二)整体协同与系统优化

单一的局部治理措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电能质量问题,需要各业务系统之间整体协同,并在系统层面持续优化,方能取得显著成效。首先,需要构建配电台区内业务系统的协同机制。包括电能质量监测系统、故障检测与分析系统、电能质量治理决策系统等,要实现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形成电能质量精准感知、快速诊断、高效决策的闭环。各业务系统需基于统一数据中心,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接口实现互联互通,避免信息孤岛。其次,要建立分布式协同控制体系。基于上位机决策指令,各个智能终端设备如有源滤波器、无功补偿装置、自动电压调节器等,可以通过分布式控制实现自主协同,快速完成电能质量的精准调节,从整体上提升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水平。同时加强电力电子设备、储能系统的应用,提高无功补偿、谐波抑制等能力。此外,还需加强电能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建立完善的电能质量监控和考核机制,将电能质量目标分解到不同责任单元,明确工作责任。同时健全奖惩机制,对于电能质量优秀的单元给予激励,对于薄弱环节单元加大监管和问责力度,从制度层面推动电能质量持续改善。总之,通过业务系统协同、分布式控制、网架优化和精细化管理等措施的系统性整合应用,将有助于从整体层面提升配电台区的电能质量水平,满足用户对优质电力的需求。

结束语:

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是电力系统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保障用户用电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分布式协同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的策略和方法。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积累,配电台区电能质量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为建设安全、稳定、高效的电力系统提供更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范明庞录朝赵忠林.分布式协同的配电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策略[J].电力电子技术, 2022, 56(6):87-90.

[2] 戴维,舒观澜,崔卫民.一种分布式配电网台区电能质量综合治理系统:CN201811645130.5[P].CN111384715A[2024-04-03].

[3] CHEN Jie,陈杰,HE Xing-long,等.配电台区电能质量分析与解决方案[C]//第八届电能质量研讨会.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