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

龚耘

无锡市大桥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方法,在小学信息科技领域的应用,逐渐成为教师们探讨和研究的焦点。项目式学习,简单来说,是一种通过让学生主动去探索现实中的问题,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方式。不仅是一种动态的教学方法,还十分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主观性,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探索和实践的乐趣。因此,本文将讨论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信息科技教学运用

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采用精心策划的项目式学习方法对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来讲,能够显著提升教育质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及其创造力,同时,也提供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广阔舞台。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路径和个人成长具有不可估量的正向影响。

一、项目式学习内涵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学习的一大特色就是它把学生置于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中,不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来提出问题,而且还强调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来进行深入探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动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来面对并解决问题,以完成整个项目。具体而言,项目式学习其实是一种围绕真实世界问题情境展开的学习方法。它促使学生主动出击,收集信息、进行小组讨论,并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这种以探究为导向的学习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已有的知识,并且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双重提升。

二、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要点

(一)创设氛围,加强思维培养

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创建一个和谐而亲切的交流氛围不仅能够为项目式学习的顺利进行铺垫基础,还能够在课堂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引导学生探索未知领域,发现问题背后的思考路径。此外,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和合作,可以促进集体智慧的爆发,帮助学生在探讨和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灵感[1]。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初识网络世界”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从学生们已经具备的关于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出发。开始时,教师可以引发讨论,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网络世界的理解和认识:“你认为网络是什么?它给教师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你通常使用互联网来做什么?”通过这样简单而开放的问题,启动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开放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同时使学生以逻辑清晰的方式呈现自己的观点和思考。重要的是,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批判性的思维来全面审视互联网,认识到它为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忽视互联网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充分交流和探讨,列举出他们认为的互联网正面和负面影响。在构建这种互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合作,也深化了他们对课程核心思想的认知。

(二)设置驱动任务,凸显合作优势

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深度学习的有效方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它涉及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表层意义,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以及提高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教师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的角色至关重要。教师必须构建一套完整的学习支架系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恰到好处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在遇到困难时找到前进的方向。手段上,可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让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而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方面,设计富有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学习任务显得尤为关键[2]。一个好的任务设计应当能触动学生内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冲动和对学习内容的强烈兴趣,从而自发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创作演示文稿”活动为例,该项目活动精妙地整合了前期课程中所学内容,并将之转化为一项既具探究性又充满趣味的实践任务。“我的美丽校园”这一主题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充满了探索的空间,学生需要通过整合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来展现学校的美景。在项目实施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并设计项目方案,从确定内容到选取合适的展示形式,学生的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此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而且提升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每个小组成员要根据自己的特长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搜集信息,有的负责摄影,再将这些素材综合起来,制作成既完整又精美的演示文稿。这一过程无疑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大考,同时也是一次宝贵的实践经验积累。项目的最终成品,是每个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作和创造的结晶。通过对校园美景的演绎,不仅展现了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学校有了更深的情感链接和认同感。

(三)赋予更多动力,展示项目成果

项目式学习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变成了积极主动探索、实践的参与者。这种方式要求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完成一个包含调研成果或项目作品的实践项目,这个作品不仅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实物体现,更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关键指标。对待这样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必须持有一份严谨的精神态度[3]。这种态度,就像是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把作品视作自己努力的结晶,对其负责到底。正是这样的态度,塑造了学生对待学习的负责任感和自豪感。教师在设计项目作品的展示环节时,需紧密结合该项目的核心任务和作品的类型,精心策划。为学生的作品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和机会,无疑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这种机会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和喜悦,同时鼓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努力。
    拿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3D建模”专题为例,教师从基础讲起,系统地向学生介绍了3D建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了使用3D建模技术设计和制作简单摆件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以“我最喜爱的模型玩具”为创作主题,启发学生利用3D建模技术实现创意到成品的转变,这样的项目设计不仅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技术,还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项目活动期间,学生们在小组内部进行头脑风暴,共同确定玩具的设计方向和特征,对玩具进行制定详尽的设定,并将这些创意集纳成一本完整的模型玩具设定集。在规定的7天时间内,每个小组的学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精心打磨自己的作品,这个过程不仅考验了学生们的技术应用能力,更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和细致。而在作品展示环节,教师首先让学生们在课堂内进行小范围的展示交流,之后进一步扩展到校园层面,提供了一个作品展示墙,让全校师生都能近距离观赏这些由学生自主设计和制作的3D模型玩具及其设定集,这样的做法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可学生们的努力和创作。

结语: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颇具创新精神的教育方法,在当下的教育实践中大放异彩,受到了教育者和学习者的一致好评。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教师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方向,通过精心设计的项目任务,激励学生发展自主探究的精神、知识的应用能力以及团队间的交流与合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孤立的学习者,而是成为团队合作的一员,大家齐心协力,共克难关,实现彼此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于娜.例析项目式学习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学中的应用[J].新校园,2024,(03):45-46.

[2]倪晓露.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新教育,2024,(07):75-77.

[3]索朗卓玛.项目式学习在小学信息科技教学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24,(01):19-21.DOI: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