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3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不良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孙姣姣

安徽省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   233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开展护理,分析该方式对该类患者精神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是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7月来我院医治的2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主要是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实验组是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该类患者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以及心理状态。结果:在本次实验,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满意度优于观察组,其不良情绪发生率较低。结论:该方式可以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精神状态,保证其治疗效果,减少不良情绪出现的概率,提高患者愈后环境。

关键词: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主动脉夹层;不良情绪;治疗依从性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心血管急症,是由主动脉中层发生破裂而导致的急性血管病变,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对于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外科手术等方法,但是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若不能有效控制其情绪,则会导致治疗依从性较低。因此,临床上应重视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从而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该研究回顾性分析该院2023年1月到2023年7月收治的200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其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是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7月来我院医治的20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其中观察组男生72例,女生28例,年龄范围在32~79岁,平均年龄为64.18±7.93岁。实验组患者男生67例,女生33例,年龄范围在33~89岁,平均年龄为63.98±8.13岁。

纳入标准:1、资料完整。2、经过检验确诊为主动脉夹层。3、均经过行血管治疗。4、均知晓本次实验。

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残疾。2、短期内进行过手术治疗。3、存在认知障碍。

1.2、方法

1.2.1、观察组主要是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患者开展体征监测,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指导,让其了解不同药物的使用禁忌,并且关注患者心理状态,为其普及健康知识,解答患者疑惑之处。另外还根据不同患者开展饮食干预,让其注意饮食。

1.2.2、实验组主要是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方式。首先建立心理护理小组,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应建立心理护理小组,成员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沟通能力,能及时解决患者各种问题。同时,还需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及需求,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在心理护理干预之前,应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及手术方式选择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例如,对于有高血压史或动脉硬化史的患者而言,由于血管硬化会导致动脉壁弹性降低,从而影响动脉管腔的正常大小,这就需要在术前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疏导,使其了解主动脉夹层可能造成的后果,避免出现过度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同时,也应重视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以便选择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沟通及交流,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心理护理方法。例如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身体机能较差、体质虚弱等原因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在护理过程中应以安慰、鼓励为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措施。在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前提下应尽量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并减少麻醉药用量。在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时应对其进行有效评估,以便根据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绪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例如对于有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的患者应给予有效的安慰、鼓励,情况严重的患者应给予相应药物治疗,对于存在焦虑以控制的患者应给予适当心理辅导。

其次,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研究显示,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另外,在研究中发现,部分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与其疾病类型密切相关。临床上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主要从不同方面进行。例如,焦虑指的是患者因对自身疾病产生担忧而出现的情绪波动,抑郁则指的是患者在经历手术等事件后出现的情绪低落、精神萎靡等现象,恐惧则指的是患者在经历手术等事件后产生对自身健康状况产生怀疑、担忧等情绪。研究显示,在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会随之增加,其中焦虑指数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同时,在研究中发现,术后患者若出现不良情绪时,其血压、心率均会出现升高现象,相反,若出现抑郁情绪时,其血压、心率均会出现降低现象。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应首先对其存在着一定程度心理问题进行评估与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与方案。

然后,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医护人员应充分尊重患者,认真倾听患者的想法,从而使其真正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注。在与患者交流时应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使患者能够真正理解医护人员的意思。同时,医护人员应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以此来确保沟通效果。医护人员要重视语言交流技巧,由于主动脉夹层患者普遍存在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语言表达技巧,从而使患者能够对自身情绪状态进行正确、合理地评估。如在护理过程中,若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时,医护人员应通过适当的方式为其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引导其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合理使用药物及心理治疗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病情危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对此,临床上应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使用抗抑郁药物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并帮助其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时,医护人员在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还应对其进行心理治疗。如通过心理疏导能够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认识疾病并积极配合治疗。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术后通常会出现疼痛等不良情绪,若不能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则会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及时解决患者的疼痛感,并向其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以此来帮助其缓解疼痛感。鼓励患者进行社会交往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而言,社会交往能够帮助其更好地缓解心理压力。因此医护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社会交往。如在护理过程中发现其存在与医护人员交流的愿望时应及时予以满足;在生活中还应鼓励其参加社交活动,以此来帮助其缓解心理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制造良好术中环境,在主动脉夹层患者进入手术室时,应由专人护送患者至手术室门口,并通知手术室工作人员,将患者运送至手术床,协助医生将患者的衣服、鞋子等物品准备妥当。同时,应在手术间内安置陪护人员,并将患者的所有物品、贵重物品等放置于病房内。在手术开始前,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室的环境和麻醉方式等情况。在手术过程中,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交流,确保其在手术期间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舒适感。

1.3、观察指标

1、使用评价表评估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2、分析患者治疗依从性。3、统计患者护理满意度。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对比

在本次实验中,采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较低。

表1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对比

组别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观察组(n=100)

21.78±1.39

13.45±2.54

19.67±2.71

10.93±1.67

实验组(n=100)

20.93±3.56

6.68±2.15

19.58±1.24

5.92±1.42

2.2、治疗依从性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更高。

表2 治疗依从性对比

组别

良好

一般

良好率

观察组(n=100)

74

17

9

74%

实验组(n=100)

87

7

6

87%

2.3、护理满意度对比

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

表3 护理满意度对比

组别

满意度评分

观察组(n=100)

76.78±4.98

实验组(n=100)

91.34±5.24

3、讨论

目前,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为0.18~0.43/10万人,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临床上,主动脉夹层患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血压异常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需要医护人员能够在疾病出现后对其进行早期预防。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是采用了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从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相较于常规护理方式,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心理状态影响效果更好。通过本次研究也发现,与常规护理相比,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情绪出现的概率,从而改善其精神状态。

本次研究中发现,在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精神状态。同时该研究还发现,在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加强对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在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评估时医护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其对于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同时还需要对患者进行社会支持能力评估,了解患者对于家庭及社会是否有较高的期望值,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无法承受之重。另外还需要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消极情绪,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其缓解消极情绪。同时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也需要注意与其他检查结果相互印证,如果结果显示出异常情况就要及时与医护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由于主动脉夹层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在患病后患者很容易产生悲观、绝望等情绪,所以需要医护人员在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就对其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了解其既往病史以及治疗史等信息,帮助其建立起对疾病的认知,从而降低其不良情绪的发生率。同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人际关系情况以及兴趣爱好等信息。通过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再次是针对不同人群对其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主要是针对老年患者和女性患者的特点进行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由于其生理机能退化等原因,在疾病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自身的认知能力也相对较差,所以在对护理时需要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的情绪变化情况,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关心照顾等。

由于主动脉夹层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在其治疗期间,会造成患者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对于患者及家属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患者长期卧床后,容易造成呼吸不畅,还会对其呼吸、消化功能产生影响。同时,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的现象。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该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其在心理方面的需求。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主动了解家属的需求和顾虑,及时给予解释和安慰,让家属充分认识到疾病对患者及家属带来的伤害及影响。通过有效沟通能够让家属对患者及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在护理过程中还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让患者能够感受到医护人员对其的关爱和重视,增强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家属产生抵触心理。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护理宣传工作,让其了解主动脉夹层疾病的严重性以及治疗难度大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心声,并根据其心理变化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在临床上,很多主动脉夹层患者由于病情严重,不能接受手术治疗,因此会出现消极悲观的心态。而积极的心态能够影响患者的身心状态,同时也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所以在本次实验中,还对实验组患者进行了积极心理干预,鼓励其树立积极的心态。而在实验中也发现,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时,医护人员可以适当增加鼓励性语言,帮助其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综上所述,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况,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方式,对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让患者产生积极的心态,对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通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不良情绪发生率较低,其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提高。因此在本次研究中发现,通过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主动脉夹层患者精神状态,保障其治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易菲菲.心理护理联合疼痛干预对改善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睡眠质量与T细胞亚群分析[J].智慧健康,2022,(08):135-137+144.

[2]张爱妮,陈悦.心理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围手术期情绪及治疗的影响研究[J].贵州医药,2022,(02):327-328.

[3]孟庆朵.分析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干预对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2):126-12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