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可维修性校核方法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可维修性校核方法分析

王鑫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合肥市  230601

摘要:近年来,国内汽车设计技术发展迅速,整车总布置数据校核工作从数年前简单的数据干涉检查、动静态间隙检查,发展到今天趋于越来越细致,越来越深入的校核。细致深入的DMU校核是汽车设计技术的深层次挖掘,更是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将潜在的问题在设计前期进行深入考虑。可维修性检查的意义在于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维修频率较高的零部件布置设计是否合理,并指导改正,以节省大量维修工时成本。

关键词:汽车总布置设计;可维修性;校核方法

引言:

在现代工程设计中,可维修性已成为评估任何产品设计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汽车工业中,高度的可维修性意味着更低的维护成本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关系到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可维修性指的是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以最小的努力、成本和时间,完成维修和更换部件的能力。因此,实施有效的可维修性校核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整体性能。

一、汽车总布置设计概述

1.工程集成与造型

在汽车总布置设计过程中,工程集成与造型之间的协调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设计方法中,工程师往往以零部件的功能性为主,而造型师则侧重于设计的美观和时尚感,分离的做法容易造成最终产品在视觉和功能性上的不协调。如图1所示。通过推行更加综合的设计思路,促进工程师与造型师之间的深入沟通和合作,确保从项目初期就兼顾到工程的实用性与外观的吸引力,使整车设计既满足技术规范,又符合市场审美,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IMG_256

图1:汽车总布置设计

2.平台化发展

汽车行业的平台化发展通过前瞻性设计理念,不断提升生产效率,通过推广通用平台和部件,实现了不同车型间的部件共用和生产流程的标准化,从而显著缩短了新车型的开发时间,加速了生产线的运转速度,有效降低了制造成本。企业通过不断研究与创新,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生产与实验的效率,进一步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平台化使得汽车制造更加经济高效,也为响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二、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可维修性校核方法分析

1.确定实际的零部件维修频率

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确保零部件的可维修性需要精确地确定零部件的实际维修频率,据此进行合理的等级划分。分类帮助维修团队高效地进行维护管理,同时也有助于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客户满意度。零部件的维修频率划分通常基于其在车辆生命周期中的维护需求、可能出现的损坏情况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常见的做法是将零部件分为五个等级:A、B、C、D、E,每个等级对应不同的周期。

(1)A级零部件包括那些按照制造商的规定需要定期维护的重要组件,例如,油液和过滤器需要按一定周期更换,以确保车辆性能不受影响。例如,机油的更换周期会根据其类型(如半合成或全合成)而有所不同,从而确保引擎的最佳运作状态。

(2)B级零部件则涉及那些用户可以根据使用情况自主检查和更换的部件,如雨刮片、刹车液等,零部件的维护较为简单,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定期检查。

(3)C级零部件的检查和维护在整个车辆寿命中可能只需要进行几次,零部件通常涉及到一些不常需要维护但关键的部件,例如,节气门的清洁或是车辆的轮胎平衡。

(4)D级则包括那些在正常使用中不太可能出现问题但由于材料疲劳或长期磨损可能需要维修的零部件,例如车辆的悬挂系统或是排气系统,部件的损坏可能会影响车辆的性能或安全。

(5)最后,E级零部件指的是那些在受到严重损伤后必须更换的部件,如发动机或变速箱,部件的更换成本高且工作复杂,通常在遇到重大故障时才进行。

为了确保分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采用德尔菲法等专家咨询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是非常有益的。通过多轮专家意见的征集与反馈,帮助团队达成共识,从而形成一个既考虑实际操作也符合技术规范的维修频率划分方案。综合性的考虑提升了维修工作的效率,确保了车辆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的性能和安全性,最终实现了车辆维护成本的优化。

2.明确实际的可维修性评价标准与因素

在汽车总布置设计中,确立有效的可维修性评价标准及其影响因素是优化维修过程和降低维护成本的重点。评价涉及多个维度,每个维度都对维修效率和成本产生直接影响。标准的设定基于实际操作的便捷性、零部件的可达性、错误预防以及最终的用户维修体验。

(1)可维修性评价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零部件的布局合理性,确保每个组件在位置上适当,能够发挥最大功能,应易于安装和拆卸。例如,重要部件应放置在易于接触的位置,这样在需要更换或维护时可以不经过繁复的拆解过程。此外,周围必须留有足够空间,以便维修工具可以自由操作,不受空间限制。

(2)另一个重要考量是零部件的可视性,保证在进行常规检查或维护时,维修人员能够直接观察到每个部件,可以迅速识别问题并进行修复。

(3)人机工程学也是评价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设计时应考虑到维修人员的体验,确保所有操作都能够简便直接,减少不必要的体力劳动和潜在的安全风险。

(4)零部件设计需要具有高度的标识性和防错误功能,确保在维修过程中避免操作失误,应当包括色彩编码、形状区分以及明确的标签指示,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能进行基本的故障诊断和维修。

为了精确衡量可维修性,创建一套详细的评分系统是必要的。第一,系统通过量化各个设计元素的影响力,如布局合理性、可视性和人机工程学等,每个因素根据其在维修过程中的重要性赋予一定的分值,通常分值从1分(很差)到5分(很好)。通过对零部件进行实际测量和评估,可以计算出每个部件的平均得分,进而得到一个全面的维修性评价。第二,评价过程中还需要考虑零部件的维修频率,根据零件的使用频繁程度进行分类,频繁维修的零件应有更高的可维修性要求。分类有助于优先改进那些影响最大、使用最频繁的部件,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第三,完成评价后,所有数据和反馈都应该被汇总和分析,以确定哪些设计元素符合预定的标准,哪些需要调整。如果发现某些零部件的可维修性评分低于预期,应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其设计或位置,以提高整体的维修友好度。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设计决策都能充分考虑维修的便捷性和成本效率,从而提升整车的市场竞争力和用户满意度。通过系统化的评价方法,汽车制造商可以持续优化其产品设计,提高维修效率,降低用户的长期运营成本,最终实现产品的高可维修性。

结语: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汽车行业中,随着消费者对车辆性能、安全、舒适度以及环保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可维修性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重视。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可维修性关系到用户的维修成本和车辆的使用寿命,更是汽车设计可持续性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通过持续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的校核方法和评价体系,我们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对环保效益作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增伟.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可维修性校核方法分析[J].汽车世界, 2019(12):1.

[2]曲春雷.汽车总布置设计的可维修性校核方法探讨[J].时代汽车, 2019(1):2.

[3]蔡靖.浅谈汽车上车体总布置中空间性能的设计分析[J].汽车周刊, 2023(12):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