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

解朝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目的 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 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胸心外科60例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分别于手术前后1~2周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 手术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心理韧性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对照组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比大学以下文化程度患者更明显(P<0.05),而观察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尤其是低文化程度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恢复。

【关键词】心理护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各种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逐渐受人们关注,而心理因素对手术安全性和术后康复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已成熟用于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其疗效显著。由于患者长期备受疾病折磨和渴望及时得到治疗,与不了解手术过程以及体外循环的操作对机体的影响,往往产生心理行为异常。我院收治的6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患者,强化围手术期心理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胸心外科住院患者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入选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对照组、观察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比较

组别

年龄(岁)

性别

(男/女)

文化程度

小学及以下

中学

大学及以上

对照组(n=30

32.0±7.2

15/15

5

10

15

观察组(n=30

29.2±6.0

17/13

5

9

16

χ/t

0.467

0.286

0.085

P

0.578

0.605

0.956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具体内容为:(1)分享成功案例,为患者讲述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治疗信心和护理依从性。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资料,使患者了解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的过程、作用、重要性,及时消除他们的抵触情绪,使其做好手术准备,借此提高手术成功率。(2)护理人员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异常问题,方便医生做出正确的处理,避免引发严重失误。配合医生进行规范化操作,全程参与患者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强调良好的配合,取得最优化效果。(3)加强患者术后护理,通过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合理使用镇痛类、镇静类药物等,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关注患者的恢复情况,待他们的病情稳定后,尽早安排康复训练,从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沟通家属,让家属从亲情护理的角度出发,给予患者语言的鼓励和情感支持,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同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等。(4)满足不同患者的合理诉求,真正体现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理护理理念的渗透价值。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措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后,应于护理例会上深入研究患者的心理问题,从而找到更科学、更合理的解决办法,确保围术期的心理护理面面俱到。

1.3 观察指标

分别于心脏术前1周和术后2周进行2次问卷调查,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同时观察不同文化程度患者术后SAS、SDS及CD-RISC评分的差异。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包含25个项目,乐观、自强、坚韧3个因子,运用五级评分法,得分越高表明心理韧性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5.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两组患者手术前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改善更为明显,见表2。

表2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

组别

SAS评分

SDS评分

CD-RISC评分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手术前

手术后

对照组

52.2±4.5

45.3±4.2

53.0±4.7

46.1±4.3

60.5±7.6

62.3±8.5

观察组

51.7±4.3

36.6±4.0

53.2±5.1

34.2±4.2

64.1±8.3

76.5±7.8

t

0.213

2.882

0.477

2.210

0.538

2.763

P

0.913

<0.05

0.835

0.034

0.676

0.010

注:手术前两组对比,P>0.05;手术后两组对比,P<0.05

2.2 手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文化程度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手术后对照组患者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要好于大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患者(P<0.05);手术后观察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SAS、SDS及CD-RIS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说明心理护理能明显提高对文化程度较低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

表3手术后两组患者不同文化程度负性情绪评分对比(±s

组别

文化程度

SAS评分

SDS评分

CD-RISC评分

对照组

大学及以上

40.5±4.3

42.3±4.7

57.8±8.2

大学以下

48.7±4.6*

49.2±5.5*

60.3±7.9

t

2.775

2.541

1.338

P

0.021

0.017

0.191

观察组

大学及以上

36.0±4.1

33.5±4.0

74.3±7.4

大学以下

37.1±3.8

35.3±5.5

77.2±8.2

t

-0.464

-0.106

-1.176

P

0.646

0.915

0.249

:与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比较,P<0.05

3 讨论

体外循环手术是心外科住院患者及家属的重大生活事件,患者通常会发生复杂的心理应激反应,特别是随着手术日期的接近,不安的心理反应也不断加剧,常表现为焦虑、抑郁、烦闷等。临床有研究发现,焦虑、紧张等负性心理将会导致患者的心率加快,血压上升,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心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极易合并有急性精神紊乱症状,不能入睡,伴随着强烈的恐惧感及其他复杂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以往传统的护理只重视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及对症护理,而忽略了患者围手术期时的心理状态,护理效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很难满足患者及家属的需求。近年来,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心理因素对机体健康的重要性已越来越受到临床的认可,加强对心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有必要。

本研究先通过问卷调查形式,积累前期手术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人实际心理情况,把疾病、手术等相关背景知识融入其中,较好地改善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心理韧性。

对于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其对所患疾病的认识程度及心理护理的获益程度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文化程度低的患者对护士对其开展的心理护理的理解程度较低。本研究结果证实心理护理避免了枯燥说教,使患者易于理解,印象深刻,能更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工作的开展。我们针对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认知特点,个体化的调整护理内容,使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也能得到相当大程度的获益,改善其负性心理情绪,有利于促进康复。

上所述,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改善了患者尤其是低文化程度患者的负性情绪,有利于患者恢复。

参考文献

[1] 董辉燕.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的护理措施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临床与病理杂志,20224210):2542-2547.

[2] 巩亚琴,钱金枝,支萍,等.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观察[J].空军医学杂志,2021372):179-181.

[3] 刘瑞.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和心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2021191):25-27.

[4] 刘辉,陈芳,马龙宇,等.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经肋间小切口非体外循环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管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6):966-968.

[5] 陈慧贞.快速康复外科麻醉管理在胸腔镜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处方药,2021197):168-169.

[6] 卢彬,李强,余璇,等.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应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12015):1662-1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