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9
/ 2

心脏康复护理对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宇婷

安徽省胸科医院  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于心梗介入治疗后患者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

方法:将8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常规护理+心脏康复护理。结果: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GQOLI-7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介入手术的心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研究推广。

【关键词】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心脏康复训练;生活质量;心理状态

相关研究显示[1],我国每年新发心梗患者60万例,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对于心梗的治疗也总结了更多成熟的经验。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在实际护理中发现,患者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不仅仅只依赖于手术,也受到心理状态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因此本文将心脏康复护理运用于接受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中,现就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80例接受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患者40例。纳入标准:(1)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心肌梗死;(2)满足介入手术指征;(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本次为心梗复发;(2)存在严重的精神疾病。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55.99±6.50)岁;Killip分级:I级:18例;II级:16例;III级:6例。试验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5.21±6.34)岁;Killip分级:I级:17例;II级:16例;III级: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脏康复护理:(1)心理康复:首先为患者及其家属科普心梗以及介入治疗相关知识,告知其介入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对于面对疾病、手术存在负面情绪的患者,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告知患者主动诉说引起负面情绪的原因,通过医护、患者、家庭力量帮助患者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2)生理康复:介入手术后经过医生评估,尽早的对患者开展心脏康复训练,首先指导患者进行肌肉、关节的被动训练,随后对患者进行全身各大肌群的主动训练。随后对患者展开慢走、日常生活训练,在训练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适,随时评估患者的耐受能力。(3)出院康复指导:告知患者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后的重要性,嘱患者戒烟戒烟,按时作息,同时遵医嘱按时服用药物控制原发病,定期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并遵医嘱定期到院进行复查。对于肥胖以及存在高血压患者,术后也应积极调整饮食习惯,限制油腻食物和高钠食物的摄入,定期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超重患者还需控制体重,降低心血管意外风险。

1.3观察指标

1.3.1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量表包含20个条目,满分100分,分数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

1.3.2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该量表的分数与生活质量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均满足正态分布,计数资料、计量资料(x±s)、行χ2、t检验。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护理前后SAS评分比较

护理前试验组两组患者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39.32±4.59)低于对照组(45.25±5.15)(χ2=5.437,P<0.001)。

2.2护理前后GQOLI-74评分比较

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x±s,分,n=40)

组别

躯体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功能

物质生活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试验组

41.58±3.95

61.13±2.98

45.73±2.33

61.20±3.01

41.13±1.78

65.95±3.05

39.60±2.12

58.33±2.05

对照组

41.55±3.88

51.12±2.54

46.10±2.13

55.70±2.51

41.57±1.82

58.23±2.63

40.01±2.03

51.77±2.36

t

0.034

16.168

0.741

8.876

1.093

12.124

0.883

13.272

P

0.973

P<0.001

0.461

P<0.001 

0.278

P<0.001 

0.380

P<0.001 

3.讨论

心脏介入手术可通过在体表穿刺以及影像学的监测下对心梗开展治疗,具有微创、高效的特点,已经代替传统外科手术治疗成为诊治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在临床上发现,多数面临介入手术的心梗患者都存在较为严重的负面情绪,影响预后的同时,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既往的常规护理模式,多以执行医嘱为主,对于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关注度不够

[2]

基于此,本文将心脏康复护理运用于接受介入治疗的心梗患者中,结果显示,护理后,试验组患者SAS评分、GQOLI-7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心脏康复护理从心理、生理双重角度维持了患者良好的状态,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长期的紧张焦虑会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分泌多种血管活性物质,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对于接受介入手术的心梗患者而言,本就存在较强的应激反应,因此维持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至关重要。心脏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心功能的恢复,从基础的耐力训练逐步过渡至日常生活训练,使患者在术后可以尽早的恢复正常生活,并发挥预防远期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目的。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介入手术的心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护理,临床效果佳,可以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值得研究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耀,马秀华,佟子川,程国杰,赵冬婧,李素菊,杨娜,冯威威.基于互联网管理的家庭心脏康复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理健康、生活质量和心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刊,2023,58(5):499-503.

[2]陈佩.心脏康复护理对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2023(9):0136-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