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国家形象的外宣情况研究——以“一带一路”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0
/ 3

有关中国国家形象的外宣情况研究——以“一带一路”为例

胡昕怡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100000)

摘要目前,我国大力推动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构建话语体系,但在外宣过程中存在一定不足。本文针对“一带一路”开展了相关调查研究,期冀英语专业的学生可以不断加入国家外宣工作之中,将中国文化、政策等多方面内容有效传播出去。

关键词“一带一路”;外宣;讲好中国故事

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即“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十年来,随着该倡议的提出与推进,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许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瞩目成果。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宣传不到位等现象,许多人缺乏对于“一带一路”的深入了解,导致在外宣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关“一带一路”的故事并没未有效传播出去,世界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取得的良好发展成果。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水平,了解不同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同时按照其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加以传播中华文化。

一、研究背景

根据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2019),“一带一路”海外认知度不断上升,是海外认知度最高的中国理念和主张。其中,发展中国家对“一带一路”的积极评价明显提升。在对“一带一路”有所了解的受访者中,过半数受访者认可其给地区和全球经济带来的积极影响。海外年轻群体对“一带一路”评价更为积极。发展中国家民众认可“一带一路”对个人产生的积极影响,同比提升8个百分点,达到61%[1]

2015年的一项对境外媒体报道及西方学者对于“一带一路”观点调查结果显示,大家对其多持有以下观点:“一带一路”是地缘政治大师习近平提出新的游戏规则;该计划将取代普京旨在捍卫国家在后苏联空间的领导地位的欧亚经济联盟计划;这是中国建立超级大国战略的一部分;是“欧亚梦”:中国依据自身经济发展经验,借鉴中国对世界大同的理解,提出的超越国家利益的人文主义进步观等等[2]。这一对比结果说明,对于“一带一路”的外宣已经取得一定成效,我们应继续坚持,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加以宣传,尤其要关注为发达国家介绍“一带一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3]

因此,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一个全面、真实、立体、客观的中国,是当下中国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的重要使命。大学生作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见证者和创造者,是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主力军。如何借助英语,借助公众演讲、国际平台等途径来推动中国故事的有效外传,是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并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

目前,“一带一路”在世界舞台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介绍,让更多外国人士全面、真实地了解“一带一路”,而不是对其抱着敌对、不信任的态度。通过调查目前国内大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程度,我期冀能够了解目前“一带一路”内宣方面的状况,以此寻找更为合适、理想的突破口,对外讲好“一带一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三、研究形式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线上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主要了解国内大众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了解程度,研究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政治面貌、专业等基本信息、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程度、目前我国在介绍“一带一路”或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的不足等。共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71份。

四、总体研究分析

从收集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大众对于“一带一路”的相关内容了解并不够充分,许多人仅仅知道有这一倡议,但并不了解其具体内容、所取得 的成果等。但大多数人表示,他们十分愿意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也期待有机会能为外国人介绍其相关内容,传递中国声音。我在进行公众演讲时,会努力让我的讲述带有趣味性,而非说教性;打磨语言,尽可能选取易于理解的语言。同时,我会侧重于介绍受众群体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一带一路”十年间为普通大众带来的切实成果、如何保障人权等,以小见大,避免高谈阔论,一味列举发展成果等。

五、主要研究发现

在已收集的调查问卷中,年龄处于21-25岁的人数最多,占比43.27%,其次为41-50岁和1-20岁,分别占比21.05%20.47%。在政治面貌方面,共青团员占比最高,为41.52%,其次为中共党员和中共预备党员,分别为22.81%11.11%。就专业而言,人文和社会科学类占比最高,高达63.16%。数据呈现年轻化、女性化等特点,这可能与我的专业以及社交圈有一定关系,大多数填写问卷的群体为本科即以上学生。从详细的数据来看,不同群体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程度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专业性质有关,普遍来说,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群体以及共青团员、预备党员和党员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更多。

在受调查者对丝绸之路的了解程度方面,平均值为55.2。根据详细数据,大多数据处于60-80分,最高得分100分,有11位;最低得分0分,有2位。以上数据说明,尽管有调查对象对于丝绸之路了解程度十分高,但整体而言对其了解程度较低。我们需要关注“一带一路的历史渊源,在推介”一带一路“的同时不要忽略古丝绸之路,也要讲述二者的关联。

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十年来一带一路所取得的成果等,大多数被调查群体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只是知道有这一倡议,但并不了解其具体内容,甚至对于近期刚刚召开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不甚了解。在51.46%了解该论坛的群体中,他们主要是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了解到相关论坛,说明目前网络社交平台是大众了解相关时政内容的重要来源,应该高度重视相关平台的建设和维护,同时在保证相关内容具有威性的同能够尽可能使吸引大众注意力,让大众获得全面、准确的信息。

同时,调查数据显示,大众更想要了解“一带一路”为普通人带来的切实成果,以及是如何保障人权的。作为一名英语专业的学生,我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借助公众演讲、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分享等多种途径,更多人介绍“一带一路”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如就业、互联网、交通、移动通信等等,以小见大。同时,绝大多数被调查群体表示,为外国人介绍“一带一路”是有必要的,而且愿意做这件事。大多数人表示,他们想要介绍“历史背景”及“发展成果”方面的内容,一定程度上说明他们对于这些方面也较为感兴趣,否则很难愿意介绍相关部分。然而,部分人表示,他们并不愿意向外国人介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自己并不是很了解“一带一路”。这为我们带来一定启示,即在我们努力做好外宣之前,应当首先做好内宣,让更多大众较为了解某一政策,而后再借助大众的力量,通过社交平台等多种途径加以传播。

受调查者表示,目前我国对于“一带一路”的介绍带有一定的宣传性,些内容可能缺乏一定的真实性,导致外国人难以接受或不愿接受。同时也有部人认为在该过程中缺乏国际大平台,翻译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处理好对外传播与务实合作的关系,秉持大传播而非项目宣传的战略定位,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4]

同时,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我们应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文化,学习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知识,学会用国际话语讲述中国故事,要关注海外受众特征的变化,还要讲好每一个具体的小故事。在对外传播中,要尊重对象国人民的语言习惯、思维模式、表达风格,特别是宗教信仰,有针对性地使用他们熟悉的话语体系,把传播落到实处,使我们的声音得到更准确的理解[5]

外宣翻译是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让世界了解中国为目的、以汉语为信息源、以英语等外国语为信息载体、以各种媒体为渠道、以外国民众(包括境内的各类外籍人士)为受众对象的交际活动[6]。我们充分考虑西方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注重语言形式和用词的选择,在传达中国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利用适当的翻译技巧扫清理解障碍,在忠实顺达之间找到平衡,从而提升对外传播的质量和效力,帮助构建一个开放积极、和平发展的中国形象[7]

六、总结

通过此次研究,我进更为深入、全面地了解到我身边人们对于“一带一路”的了解程度,也发现了目前在宣传”一带一路“乃至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思考确定讲解的方向重点。在之后的分享中,我可以从目前大众对“一带一路”认知现状、“一带一路”十年发展历程及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未来如何继续推介“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出发,让听众能够在我的演讲中了解更多与“一带一路”有关的内容,努力提高其向外介绍“一带一路”的意愿。

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应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全面掌握专业知识,熟悉中国特色术语、文化等内容的表达,同时也要兼备全球视野,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充分理解中国文化、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传播,讲好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于运全,王丹等.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2019)[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0):90-95.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0.009.

[2]黄燕.“一带一路”的对外报道刍议[J].对外传播,2015(04):32-33.

[3]《党的二十大报告》

[4]寇立研,周冠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需要把握的十对关系[J].对外传播,2015(03):21-23.

[5]寇立研,周冠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需要把握的十对关系[J].对外传播,2015(03):21-23.

[6]胡兴文,张健.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 2013,10(03):100-104.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13.03.011.

[7]林扬欢.中国特色时政术语的外宣英译——从“一带一路”的译法谈起[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23(02):78-83.DOI:10.16002/j.cnki.10090312.2016.02.014.


[1]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课题组,于运全,王丹等.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分析报告(2019)[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0):90-95.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20.009.

[2] 黄燕.“一带一路”的对外报道刍议[J].对外传播,2015(04):32-33.

[3] 《党的二十大报告》

[4] 寇立研,周冠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需要把握的十对关系[J].对外传播,2015(03):21-23.

[5] 寇立研,周冠宇.“一带一路”对外传播需要把握的十对关系[J].对外传播,2015(03):21-23.

[6] 胡兴文,张健.外宣翻译的名与实——张健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 2013,10(03):100-104.DOI: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13.03.011.

[7] 林扬欢.中国特色时政术语的外宣英译——从“一带一路”的译法谈起[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6,23(02):78-83.DOI:10.16002/j.cnki.10090312.2016.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