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关键施工技术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0
/ 3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关键施工技术管理

徐家鸣

江苏天目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标准化流程、信息化手段以及持续改进机制。通过对科创水镇一期项目的案例分析,本文揭示了消声与隔振技术的重要性、风管消声技术的应用以及设备减震措施的实施,旨在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提供一套系统的技术管理策略和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管理;消声与隔振;信息化

引言

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作为现代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能效和耐久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建筑功能的日益复杂化,机电系统在建筑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然而,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施工环境的多变性、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以及对施工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等。此外,随着绿色环保和节能减排理念的深入人心,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也需要与时俱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1]。因此,本文以科创水镇一期项目为案例进行研究,聚焦于给排水工程、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建筑电气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防排烟风管系统、通风与空调系统的关键施工技术管理,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一套系统的管理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可以显著提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建筑机电安装基础

1.1电箱接线与接地技术的规范化

规范化的接线与接地技术不仅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还能在出现故障时迅速定位问题,减少维修时间,保障人员安全。首先,电箱接线应遵循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如: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规定了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电箱接线方式、导线选择、保护措施等。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涉及建筑物的防雷和接地设计,对于电箱接地有特定的要求。GB 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详细规定了接地装置的施工和验收标准,包括人工接地体、自然接地体、接地线的连接方式等。GB 50254-2013《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涵盖了低压电器,包括电箱的施工和验收要求。GB 50150-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规定了电气设备交接试验的程序和方法,确保电箱接线和接地系统的可靠性[2]。确保所有导线连接正确无误,避免短路或断路现象的发生。其次,接地技术是防止电气设备因绝缘失效而发生触电危险的重要措施。因此,接地系统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建筑物的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选择合适的接地材料和方法,确保接地电阻值满足安全要求。此外,电箱的安装位置、高度、防护等级等也应符合规范要求,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和操作条件。

1.2管道布局与标识系统的创新

管道系统是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维护管理。随着建筑功能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管道布局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建筑的需求。因此,创新管道布局与标识系统显得尤为重要。首先,管道布局应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结构和使用需求,合理规划管道走向,避免管道交叉和重叠,确保管道系统的流畅性和可维护性。如图1-1所示。

图1-1 管道标识示例

其次,标识系统的创新是提高管道系统管理效率的关键。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标识技术,如条形码、二维码等,可以快速获取管道的基本信息和状态,方便日常的巡检和维护。此外,标识系统还应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功能,如自动报警、故障诊断等,以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能。

1.3消防泵房与配电柜的合理布局

消防泵房作为消防系统的心脏,其位置的选择应充分考虑消防水源的可达性和消防通道的畅通性,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消防泵,及时扑灭火源。同时,消防泵房的内部布局也应符合规范要求,合理设置水泵、控制柜、管道等设施,如图1-2所示。以提高消防泵房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3]。配电柜作为建筑电力系统的控制中心,其布局应充分考虑电力负荷的分布和供电线路的走向,合理设置配电柜的位置和数量,以满足建筑的用电需求。此外,配电柜的内部布局也应符合安全规范,合理设置开关、断路器、保护装置等设施,以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图1-2 消防泵布局

2关键技术

2.1消声与隔振技术的重要性

在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消声与隔振技术是控制噪声污染和减少振动影响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居住舒适度要求的提高,机电系统的噪声控制变得尤为关键。消声技术主要通过降低空气动力性噪声,如风管内的气流噪声,而隔振技术则旨在减少设备运行时产生的结构传导噪声。这两项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建筑的室内声环境质量,还能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满足环保法规的要求。

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机电系统的噪声源和传播途径,选择合适的消声与隔振材料和设备。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关规范,确保消声与隔振措施的合理布局和正确安装。此外,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也是确保长期有效控制噪声和振动的关键。通过综合运用消声与隔振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建筑的使用功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也有助于建筑项目顺利通过环保验收,满足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2风管消声技术的应用

风管作为建筑通风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内部气流产生的噪声是建筑内部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4]。因此,风管消声技术的应用对于改善室内声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风管消声主要通过在风管系统中安装消声器、消声弯头或静压箱等设备来实现。这些设备通过增加气流的阻力,改变气流的流动特性,从而降低气流噪声。

在风管消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考虑风管的尺寸、形状、材料以及系统的工作参数,以确保消声设备与整个风管系统匹配,达到最佳的消声效果。同时,消声器的安装位置也应精心选择,以避免增加系统的能耗和降低系统的效率。在施工和维护过程中,还应定期检查消声器的工作状态,及时更换损坏的消声材料,确保消声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2.3设备减震措施的实施

设备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不仅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还可能通过固体传播噪声,影响周围环境和居民的生活。因此,实施有效的设备减震措施对于保障建筑机电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减震措施通常包括使用减震器、减震垫、减震弹簧等设备,通过在设备与建筑结构之间建立隔离层,减少振动的传递。

在实施设备减震措施时,首先要对设备的振动特性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减震元件和减震方案。其次,减震元件的安装位置和固定方式也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减震系统的有效性。此外,减震系统的维护和管理也不容忽视,定期检查减震元件的磨损情况,及时进行更换或维修,以维持减震系统的性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备减震设计和严格的施工管理,可以有效减少设备振动对建筑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提升建筑机电系统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建筑的室内声环境,满足人们对安静舒适生活环境的需求。

3施工技术管理的策略与方法

3.1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

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是确保施工技术管理有效实施的基础。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能够明确各参与方的职责和工作界面,提高施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首先,应根据工程的规模和特点,设立项目管理团队,包括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队长、质量监督员等关键岗位。其次,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施工技术管理的各项工作能够有序进行。此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项目团队内部以及与设计、监理、业主等其他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合作。

3.2关键施工技术的标准化流程

通过将关键施工技术进行标准化,可以减少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错误,提高施工的可预测性和可控性。首先,应根据工程的特点和施工技术的要求,制定详细的施工流程和操作规程。其次,对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确保他们熟悉并能够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此外,还应建立质量检查和验收机制,对施工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3.3施工技术管理的信息化手段

应用BIM(建筑信息模型)、ERP(企业资源计划)、GIS(地理信息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BIM技术可以为施工提供三维可视化的模型,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ERP系统可以实现施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提高施工的效率和效益。GIS技术可以为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和空间分析,支持施工决策。

4结论

本文通过对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中关键施工技术管理的深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施工技术管理的组织结构设计是确保施工顺利进行的基础,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明确职责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2)关键施工技术的标准化流程有助于减少施工中的不确定性,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3)信息化手段的应用可以提升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管理水平,是提高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

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的研究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建筑机电安装工程的技术管理策略,以及信息化技术在施工技术管理中的更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宋舟航,商梦桐.机电工程建设项目资料管理规范化探究[J].上海轻工业,2024,(02):66-68.

[2]孙殿璞.BIM技术在城市建设机电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4,14(02):177-180.

[3]柏万林.BIM技术助力轨道交通机电安装数字化建设[J].安装,2023,(11):65-67+71.

[4]陈二强.中小型煤矿智能化建设中机电设备升级改造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3,45(09):237-24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