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办公建筑空间环境健康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1
/ 3

后疫情时代办公建筑空间环境健康设计研究

张晨

仲量联行测量师事务所(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 200041

摘要:后疫情时代,办公建筑设计面临重新评估与调整的需求,以适应健康与安全的新标准。研究聚焦于健康设计的策略,如自然通风、日光照射、空间布局优化、表面材料选择与高效能系统应用。通过案例分析,探讨了这些策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应用,彰显了其在提升员工福祉、增强空间功能性及维护长期健康中的效用。健康设计不仅提升了办公环境的舒适度和安全性,也体现了企业对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关键词:办公建筑设计;健康设计;后疫情时代

引言:健康设计已成为现代建筑规划的核心,特别是在全球经历了疫情冲击后。健康的工作环境对于提升员工的生产效率和幸福感至关重要。设计师和建筑师现在更加关注如何通过建筑设计来促进使用者的身心健康。这包括空间布局的优化、使用健康材料、确保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和自然光照射。这样的设计不仅减少了疾病传播的风险,而且还能提升员工的整体福祉,从而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

一、疫情对办公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疫情期间办公模式的变化

疫情期间,办公模式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其中远程工作的兴起与弹性工作时间的实施成为两大核心趋势。这些变化不仅应对了疫情期间的特殊需求,也为未来的办公方式提供了新的视角。远程工作的普及,源于疫情限制下的必要适应。这种模式允许员工在家中或任何拥有网络连接的地方工作,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这种工作方式的广泛接受,得益于技术的进步,如视频会议软件和协作工具的发展,使得团队成员可以实时沟通和协作,无论地理位置如何。同时,弹性工作时间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的灵活性。不同于传统的朝九晚五工作模式,弹性工作时间允许员工根据个人情况和工作任务安排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这种时间上的灵活性,特别是在应对家庭责任和工作压力方面,展示了对员工个体差异的尊重和适应,进而提升了整体的工作表现。

(二)办公建筑使用需求的转变

疫情对办公建筑使用需求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办公空间的多功能性以及个人工作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重新平衡方面。这些变化反映了对灵活性、健康和安全性的增加关注,同时也指向了未来办公环境设计的新方向。办公空间的多功能性成为设计的关键考虑因素。随着远程工作和弹性工作制的普及,传统的单一功能办公区域已不再能满足现代工作的需求。现代办公空间需要能够适应各种工作模式和活动,从集中工作到团队协作,再到休息和社交[1]。这要求办公空间设计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通过简单的调整满足不同功能的需求,如可移动的隔断墙、多功能家具以及技术集成系统,确保空间可以根据需要快速转换。同时,个人工作空间与公共空间之间的重新平衡也成为设计的核心。疫情强调了保持适当社交距离的重要性,促使设计师重新思考办公空间的布局。在保障健康和安全的同时,如何维持开放和协作的办公文化,成为挑战。解决方案在于创造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能提供足够的个人空间以避免过密集的人员配置,又能保留开放的区域以促进交流和合作。这可能意味着更大的个人工作站、更宽敞的通道和更多的隔离区,同时配备高效的空气过滤和通风系统,以及清洁和消毒设施,确保员工健康。

(三)健康与安全的新要求

疫情促使办公建筑健康与安全标准的重新评估,特别是在空气质量与通风系统以及清洁与消毒的新标准方面。这些新要求不仅关乎直接的疫情防控,也反映了对长期工作环境健康性的重视。空气质量与通风系统的优化成为办公建筑设计的首要任务。良好的空气质量对预防病毒传播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关闭环境中。因此,引入高效的通风系统,能够确保持续的新鲜空气供应和室内空气循环,减少病毒和其他有害微生物的滞留。此外,高级过滤技术,如HEPA滤网,以及紫外线消毒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空气处理系统中,进一步提高空气质量,确保员工健康。随着对工作环境卫生要求的提升,清洁与消毒的标准也经历了重大变革。新的标准不仅涵盖了更频繁和更彻底的清洁程序,还包括了对清洁产品和方法的具体要求。例如,使用认证的消毒剂对高接触表面进行定时消毒,成为了常规做法。此外,办公场所也越来越多地采用无接触技术,如自动门、感应式水龙头和肥皂分配器,以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2]

二、办公建筑健康设计策略

(一)增强自然通风与日光照射

疫情后期办公建筑设计中,增强自然通风与日光照射成为优化空间环境健康的重要策略。这一转变基于对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和员工福祉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反映了可持续建筑设计理念的日益重要性。自然通风通过引入新鲜空气,有效降低室内污染物浓度,包括病毒和细菌,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设计时考虑窗户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建筑的整体布局,可以最大化自然风的流通,实现有效的空气交换。此外,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还需考虑季节变化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适应性,确保全年均可提供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日光照射不仅能提高室内光照质量,降低能耗,还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影响。充足的自然光可以改善心情,增加生产效率,并帮助维持人体生物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办公建筑设计中,通过采用大面积的窗户、采光顶棚以及合理的建筑朝向,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同时减少眩光和热增益,保持室内光照的均匀分布和舒适度。

(二)空间布局的优化

疫情后期办公建筑设计中,空间布局的优化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动线规划与社交距离以及开放式与半开放式空间设计方面。这些设计策略旨在创造一个既促进健康安全又支持协作和交流的工作环境。动线规划关注于通过合理安排建筑内部的流线,以减少员工在移动过程中的交叉接触,从而降低健康风险。有效的动线规划可以指导人流顺畅地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会议室和公共空间之间流动,同时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这不仅减少了潜在的健康风险,也提高了空间使用的效率和舒适度。在开放式与半开放式空间设计方面,办公空间布局的调整旨在平衡团队合作的需求与个人工作的隐私[3]。开放式设计促进了知识共享和团队互动,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噪音管理和视觉隐私的问题。半开放式设计通过使用半高隔断墙或透明隔断,既保持了开放感,又提供了一定程度的隔离,有助于减少干扰,同时维持团队成员之间的视觉联系和沟通便利。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可以设计出既符合健康安全要求又能满足现代工作方式需求的办公环境。

(三)材料与表面处理

疫情后办公建筑设计中,材料与表面处理策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抗菌材料的应用与易于清洁的表面设计。这些措施旨在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减少病原体传播的风险,同时确保空间的长期可维护性和美观。抗菌材料的应用在办公空间设计中扮演了关键角色。这类材料能够有效抑制细菌和病毒在表面上的生长,从而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在选择抗菌材料时,不仅考虑其抗菌性能,还需评估其耐用性、环境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抗菌材料广泛应用于高接触表面,如门把手、工作台面、电梯按钮等,通过减少这些表面上的微生物数量,进一步增强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易于清洁的表面设计同样至关重要,它要求材料表面既能抵抗污染,又便于进行常规的清洁和消毒。这样的设计减少了清洁工作的难度,确保了清洁消毒措施的有效性,有助于维护室内环境的卫生。在选择易于清洁的材料时,通常偏好平滑而非多孔的表面,因为这些表面不易积聚污垢,且更容易去除细菌和病毒。此外,现代表面处理技术,如纳米涂层,不仅提供了额外的抗菌保护,还能增强材料的耐磨和抗刮性能。通过结合抗菌材料和易于清洁的表面设计,办公建筑可以有效应对健康与安全的新要求。

(四)高效能建筑系统

疫情后期办公建筑设计中,高效能建筑系统尤其是智能HVAC(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和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应用,成为提升建筑健康性能的关键。这些系统通过高度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优化能源使用,同时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健康安全标准。智能HVAC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算法,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通风,以提供最佳的舒适度和节能效果。这种系统能够根据室内外的环境变化和建筑内部的实际使用情况动态调整运作模式,比如在人员密度较低的时段自动降低运转强度,以减少能源消耗。同时,通过引入更多的新鲜空气和优化空气流通路径,智能HVAC系统有效降低了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包括病毒和细菌,从而提升了工作环境的健康水平。室内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则提供了对建筑内空气质量实时监控的能力。这些系统通过安装在办公空间各处的传感器,持续跟踪空气中的污染物水平,如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细菌和病毒等。通过收集这些数据,系统可以及时发出警报,当空气质量低于既定标准时,自动启动或调整HVAC系统的运行,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此外,这些数据还可以帮助管理者评估和优化建筑的通风和空气净化策略,确保长期维持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高效能建筑系统的这种智能集成,不仅显著提高了办公建筑的能效和舒适性,还在保障员工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三、办公建筑健康设计实践案例研究

本文选取了浦东新开发银行总部办公区作为案例进行分析。该项目旨在为员工构建一个开放、舒适、安全、高效的健康办公环境。

该项目的健康设计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项目采用了大面积的落地窗和中庭空间,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和新鲜空气,提高了室内的照度和空气质量,同时也节约了能源消耗。②项目根据不同的工作需求和场景,划分了多种功能区域,如开放式办公区、协作区、会议区、休闲区、培训区等,实现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项目还通过动线规划和社交距离的考量,有效地避免了人员拥挤和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③项目在室内装饰材料的选择上,优先考虑了抗菌、防霉、防火、防滑等性能,如使用了抗菌地毯、防火板、石材等,以降低细菌和病毒的滋生和传播。项目在表面处理上,也尽量采用了光滑、平整、无缝的方式,方便了清洁和消毒的工作,提高了卫生水平。④项目利用了智能 HVAC 系统,实现了室内温湿度的自动调节和空气的定期更换,同时也监测了室内的 CO2 浓度、PM2.5 指数等空气质量的指标,及时向员工反馈和提醒。项目还使用了智能照明系统,根据室内外的光线变化,自动调节灯光的亮度和色温,节约了电力,同时也减少了对员工视觉的刺激和疲劳。

四、结论

在后疫情时代,办公建筑的健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采用创新的设计策略和技术,可以显著提高工作空间的健康性能和舒适度。自然光和通风的引入,灵活而多功能的空间布局,以及智能化的建筑管理系统,共同作用于提升空间环境的健康水平。这些措施不仅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和生产力,还体现了对环境可持续性的承诺。案例分析表明,通过细致的规划和设计,办公建筑可以成为促进健康、安全和效率的场所,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的体现。

参考文献:

[1]汪洪,王晓鲁,王巍翔,等.后疫情时代办公空间的发展趋势[J].建设科技,2023(15):79-83.

[2]韩培,袁泉.后疫情时代办公建筑空间环境健康设计研究[J].当代建筑,20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