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效能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自我效能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体会

周海燕 朱文

恩施市中医医院 妇产科

湖北 恩施 445000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效能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纳入我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采用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30例,开展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0例,增加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结论: 自我效能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具有积极意义,可减少患者焦虑情绪,提升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自我效能干预;慢性盆腔炎;护理效果;焦虑情绪

        慢性盆腔炎临床表现为下腹疼痛、白带异常增多、性交疼痛等[1]。慢性盆腔炎患者常伴有心理和情绪困扰,如焦虑、抑郁和自我怀疑等。常规护理忽视了患者心理方面,因此效果一般。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领域中成功完成任务的信心和预期,它能激发个体的积极行为,有利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自我效能干预可通过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管理的信心和行动能力,增强其主动参与治疗和康复的意愿和能力,从而提升康复效果。基于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患者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试验,观察常规护理和增加自我效能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3年6月老年慢性阴道炎患者60例,做随机分组处理,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年龄20-45岁,平均(30.56±2.15)岁,病程1-8年,平均(4.03±0.56)年,统计学历程度,小学及以下13例,初中11例,高中6例。观察组,年龄21-46岁,平均(30.62±2.18)岁,病程1-7年,平均(4.01±0.52)年,统计学历程度,小学及以下12例,初中12例,高中6例。就两组基本信息展开比较(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即口头向患者介绍慢性盆腔炎相关知识,叮嘱其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干燥,提醒其按时用药等。

        观察组增加自我效能干预。(1)健康教育。先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其病情程度、年龄、学历水平、家庭状况等,再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如分发宣传手册、播放视频、定期组织讲座等,为患者介绍慢性盆腔炎的发病原因、临床症状、治疗方式、护理措施、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自身疾病的了解度,增强其自我护理能力。告知患者养好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告知患者及时更换内裤、及时清洗,针对病情较重的患者,让其每天对内裤消毒。饮食方面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忌辛辣、油腻食物等。(2)心理护理。加强和患者交流,鼓励其表达内心诉求,评估其心理状态,尽量帮助其解决问题。针对患者的提出的疑问,要耐心解释,以消除其顾虑,提升护理依从性。叮嘱患者家属多鼓励、支持、关心患者,让其意识到自己对于家庭的重要性,提升其自我护理意识。(3)效能监护。医生与患者共同拟定康复计划书,明确其护理内容、护理目标。指导患者对用药、作息、饮食等进行详细记录,并告知其定期复查,以评估护理效果。积极奖励护理效果良好的患者;针对护理效果欠佳的患者,分析其原因,然后进行改进。(4)开展患友交流会。每周一次,引导患友积极交流,让状态良好的患者分享自身心得,增强其他患者康复的信心。建立微信群,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疑问。

          两组均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护理。

1.3观察指标

        就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情绪、自我效能评分展开比较。前者以焦虑自评表[2]评估,得分与不良情绪程度呈负相关;后者以自我效能感量表[3]评估,共计40 分,得分与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获得的焦虑情绪、自我效能感评分展纳入SPSS20.0软件中,均以(x±s)表达,通过t 检验, 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焦虑情绪和自我效能评分

        护理前,两组焦虑情绪、自我效能感评分无明显差异(P >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见表1。

1. 2组患者焦虑情绪、自我效能评分比较x±s,分)

组别

例数

SAS

GSES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30

60.23±9.74

35.53±6.12a

20.32±3.61

30.45±4.78 a

对照组

30

60.78±9.51

43.20±9.39 a

20.31±3.57

25.62±4.21 a

t

-

0.221

3.748

0.011

4.153

P

-

0.826

0.000

0.991

0.000

注:和本组护理前相比,a P<0.05。

3.讨论

        慢性盆腔炎常见症状为下腹疼痛、白带异常、性交疼痛等。其病因复杂,除了细菌感染外,也与免疫功能下降、不良生活习惯等相关。常规护理未能充分关注这些潜在因素,无法达到预期护理效果。近年来,临床提出应用自我效能干预,其是通过提高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动力,提升其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文证实,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比对照组低,自我效能感评分比对照组高(P <0.05)。分析其原因,自我效能干预注重个性化健康教育,通过了解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有利于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的原因、发展过程和预后,减少对未知的恐惧、焦虑,增强其护理的依从性。同时,慢性盆腔炎患者常常伴随有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护理,有助于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增强患者对其的信任感,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定期监测、评估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干预,有利于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关注,减少焦虑情绪。另外,定期开展护患交流会,有助于患者之间互相支持、鼓励,进而减少患者孤独无助的情绪,使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增强其治愈恢复的信心。临床有关学者也开展了类似的试验,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自我能效感评分呈更高水平,与本文一致[4]

综上,对于慢性盆腔炎患者,予以自我效能干预具有积极,明显减少了患者焦虑情绪,增强了其自我效能感,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 杨伟婷. 自我效能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心理弹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12):1879-1881.

[2] 李婷,刘朝晖. 中美盆腔炎性疾病的诊治规范对比解读[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3):88-92.

[3] 武士方.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J]. 中国医药科学,2023,13(5):142-145.

[4]万爱红,王文君,刘芳. 自我效能护理干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2,31(4):734-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