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3

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郝冠英 单玉新 张培 张海松 滕宇阳 张宇彤

河北外国语学院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校在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够促进民办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还能够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同时,随着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加大,民办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本文通过访谈和实地调查,分析了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以促进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与人民对教育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高校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做出改变。当前,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已经成为了高校实现教师队伍优化、合格人才培养、办学内涵提升的重要措施[1]。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民办高校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正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发展对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满足社会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相较于历史悠久的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深入研究与实践。

然而,一些民办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如个别教师业务能力不强、职业道德观念不正确、懈怠敷衍等等。因此,加强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二、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分析

(一)师德师风的内涵和特点

师德师风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它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等特点。在新时代,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师德师风的内涵和特点也在不断丰富和拓展。对于民办高校而言,师德师风建设更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

(二)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的现状与问题

国家高度重视师德师风的前提下,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相关培训来建设师德师风,各高校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职业素养。同时,一些学校也开展了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责任感[2]。目前各民办高校的教师专业素养基本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需要,能够完成自身本职工作。但是,在基本合格的基础上,距离真正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有一定的差距。

  1. 民办高校普遍缺乏师德师风建设的系统规划

师德师风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即能完成的,需要高校自身进行严密科学的顶层制度设计与长期规划[2]。而当前一些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培训活动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难以形成有效的教育文化和传统,实质性的效果不佳,导致师德师风建设成效不显著。师德师风的标准应该更加具体化,合理安排具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和内容,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意识观念,真正以教书育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为己任,形成良好的教师观、教学观与学生观。

  1. 民办高校管理模式不利于师德师风建设

一些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也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民办高校是指由个人或社会组织等,依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高等学校设置标准,自筹经费举办的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相对于公办高校,民办高校利益驱动较强,在对师生管理整体上的管理风格和标准相对严苛琐碎,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容易引发学生的不满情绪,同时不利于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职业幸福感不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影响师德师风建设。

有学者指出部分民办高校大范围扩招师生,教师队伍年轻化,缺乏教学经验,没有形成教师职业认同[3]。另一方面,民办高校教学与行政工作分配不合理,有的老师身兼数职,工作任务繁重,很多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琐碎的行政事务和互相交叉覆盖的各项事务中,以致教师身心疲惫,难以高质量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不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最后,民办高校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低下。付出远远小于回报,由于经济原因导致年轻教师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热情,导致学习风气不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衡量一所高校的重要标准,学生的成绩与高校的声誉与发展紧密相连,也是评价师德师风的重要指标。

  1. 民办高校教师普遍师德师风养成意识淡薄

由于受到社会历史客观等条件的限制,民办高校教师在教师编制、待遇与职称评定、科研申请、晋升等职业发展存在问题,各方面与公办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民办教师的社会认可性较低,教师的安全感和精神满足感较低,不利于师德师风的培养。一些教师对于师德师风建设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缺乏自我约束和自我提高的动力,难以形成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因此民办高校教师更多地把教育教学当成一份工作,而缺乏一定的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一大限制因素,如何从思想层面激发教师的育人情怀是需要国家社会学校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民办教师入职离职的流动性较大,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占比不高,这是民办高校的普遍情况。由于民办高校管理体制和晋升发展机制的特殊性,师德师风评价大多流于形式不注重内涵,培训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和科学化。由于民办学校通常是以盈利为目的,教师可能会面临来自学校或家长的利益诱惑,导致师德师风受损。薪资待遇的差异也是影响教师职业水平和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

(三)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当前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民办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经济实力与公办高校存在显著差异,这直接导致了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差距[4]。民办高校往往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相对较少关注教育本身的公益性质。这种差异使得民办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缺乏足够的投入和关注,难以形成独特而稳定的教育文化。

其次,民办高校的师资队伍相对不稳定,教师流动性较大。这种不稳定性使得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念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和传承,进而影响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同时,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教师队伍,民办高校难以形成稳定的教育风格和教学方法,影响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第三,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特殊问题。例如,一些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过分追求实用性和功利性,忽视了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还有一些民办高校在招生、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这些问题都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四,部分教师对师德师风的认识不够深刻,缺乏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他们在教学中敷衍了事,缺乏对学生的关爱和引导,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长发展。

第五,一些民办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缺乏有效的机制和措施。虽然学校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约束和引导教师的作用。同时,缺乏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导致一些教师职业道德观念淡漠,缺乏专业素养和教育责任感。

第六、很多民办高校管理不够专业化、科学化和人本化。教师群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需要时间和精力来保障教学和科研,很多民办高校教师工作范畴不明确,行政教学交叉覆盖性事务多,甚至行政大于教学。这不利于教师提升专业能力,进而影响师德师风建设。一些民办高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如招生不透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对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第七、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师德师风更多的是通过学生的真实体验和评价来确定,但是学生处于管理的底层,属于弱势群体,没有话语权,很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和反映,也会影响师德师风建设的深入开展[5]

总之,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机制和措施,才能真正推动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来加强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学校管理层应提高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制定长远的规划和目标,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其次,完善教师培训和教育机制,加强针对师德师风的专门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责任感。最后,建立健全招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加强对不规范现象的监督和制约,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健康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6]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1. 强化师德教育的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国家教育法律法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相关知识,增强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职业操守。2. 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

  1. 制定明确的师德师风评价指标和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师风评价体系,明确教师的师德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2. 开展定期的师德师风评估和考核。通过定期对教师的师德师风进行评估和考核,激励教师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三)选树和宣传先进师德典型

  1. 选树优秀师德典型。通过评选和表彰先进师德典型,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引导广大教师向先进师德看齐。2. 加强师德师风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宣传渠道,积极宣传优秀师德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向优秀师德学习。

(四)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通过举办讲座、研讨会等形式,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师德师风的内涵和特点,增强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和责任感。同时,加强对新入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从一开始就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五)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和程序,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对于师德师风表现不佳的教师,要及时进行约谈和整改,严重者要依法依规处理。

(六)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增加对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培训机会,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同时,加强对民办高校的监管和指导,促进其健康发展。

(七)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的学校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师德师风宣传等形式,营造尊师重教、崇尚学术的良好氛围。让教师在这种氛围中自觉践行师德师风,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五、结论与展望

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环节。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和要求。因此,民办高校需要不断创新师德师风建设的方式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提升教师的师德意识和职业素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民办高校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新时代民办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选树优秀典型等措施,提高民办高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繁荣作出贡献。

科研项目:本文为“河北省应用技术大学研究会”项目(编号:JY202316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郭明俊.当前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路探索[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5,(20):17-18.

[2]于璐,王乙明,刘丹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对策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16):114-116.

[3]周奇,王琴.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现实意义、实际困难与实践策略[J].红河学院学报,2023,21(01):60-64.

[4]张嘉玲.新时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问题的探讨[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38(06):115-117.

[5]杨玲琳,张舟.高校师德师风建设路径[J].西部素质教育,2023,9(17):70-73.

[6]叶红秋.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价值与途径探析[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119-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