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路径研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路径研讨

周毅

(广东筑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合同管理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和风险控制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合同管理不善或者存在缺陷,往往会导致工程延期、成本超支、纠纷频发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路径,对于提高工程管理水平、降低工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针对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方法与风险防范路径展开详细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综合管理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

本研究旨在探讨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的有效路径,以期为工程管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参考。通过深入分析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点,不仅可以帮助工程管理者更好地识别和预防潜在风险,提高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益,而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和项目特点,还能提出合适的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策略,有助于规范工程管理行为、保障各方利益、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水平,促进建筑工程管理理论的进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推动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发展。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方法

(一)明确合同条款和责任分工

合同条款是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方之间约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载体,需要建立起一套合同条款细化的管理制度,确保合同的严格执行和监督。通过制定合同管理手册或合同管理规定等文件,明确各项合同条款的具体内容和执行要求,包括工程量、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款项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各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建立合同条款的跟踪和监督机制,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确保合同的有效履行[1]。在建筑工程中,各方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和责任分工,需要明确各方在工程中的责任和任务,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制定责任分工协议或工作分工方案等文件,明确各方在工程中的责任和任务分工,包括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业主代表等各方的责任范围和工作内容,明确各方在工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职责,以及各方在工程发生变更、索赔等问题时的处理程序和责任承担方式,并建立责任分工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各方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各方在工程中存在的责任问题,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和合同的有效履行。

(二)建立有效的变更管理机制

在项目启动阶段,应明确规定变更申请的途径、流程和要求,包括变更申请的提交方式、审批程序和相关文件材料,规范变更管理的流程,避免因流程不清晰而导致的沟通混乱和工程延误[2]。在变更申请提交后,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审批机制,明确变更审批的责任人和权限,确保变更审批的公正、公平和高效,通过设立变更审批委员会或专门的变更审批小组,对变更申请进行评审和决策,保障变更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避免因变更审批不当而引发的争议和纠纷,确保变更管理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合同履约监督和评估

在合同签订后,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履约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责任和监督程序,指定专门的监督人员或部门负责监督合同履约情况,定期对合同履约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合同履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建立合同履约监督系统,实现对合同履约情况的实时监控和信息反馈,提高监督效率和监督精度[3]。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应当建立起科学的履约评估机制,对各方的履约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考核,确保各方按照合同约定履行相应义务,制定相应的履约评估标准和指标体系,根据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合同费用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对各方的履约情况进行定量化评估和定性评价,及时发现并纠正合同履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合同履约的效率和质量。

二、建筑工程风险防范路径

(一)细致的风险评估和分析

在项目启动阶段,可以利用专业人员会商、现场勘察、历史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识别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专业人员会商可以汇聚各方专业知识和经验,共同探讨可能存在的风险,确保识别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现场勘察可以直观了解项目所处的环境和具体情况,发现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历史案例分析则可以借鉴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4]。在识别风险的基础上,应当通过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概率。对于常见风险,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统计学和数学模型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准确地评估其影响程度和可能性;对于潜在风险,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通过专家判断和专业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全面了解可能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影响因素。

(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

在项目启动阶段,应当开展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全面了解工程项目可能面临的各类风险。通过专业人员会商、现场勘察、历史案例分析等方式,全面识别可能存在的施工、设计、材料、环境等方面的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程度和概率,为后续的风险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5]。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应当制定详细的风险应对和控制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例如,针对技术风险可以加强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针对合同风险可以加强合同管理和变更控制;针对安全风险可以加强安全教育和监督检查等,同时,还应当建立起风险应对和控制的责任分工机制,明确各方在风险应对和控制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确保风险应对和控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加强沟通与协调

在项目启动阶段,应当建立起定期的沟通机制,明确沟通的对象、内容、频率和方式,确保项目各方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同时,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通过成立专门的协调小组或委员会,汇聚项目各方力量,统筹解决项目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风险,确保项目各项工作有序推进[6]。采用信息化技术促进沟通和协调。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提高沟通效率和协调能力。例如,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和云平台,建立项目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方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实时更新,方便项目各方随时随地获取项目相关信息,并能够及时对信息进行反馈和交流,促进项目各方的沟通和协调。

结束语: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合同管理应重视合同条款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加强与各参与方的沟通和协商,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制度和流程,风险防范则需要综合考虑项目的各个环节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风险管理措施,制定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建立风险应对预案、加强项目监控和沟通协调。未来,应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开展深入的实证研究,验证提出的管理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推动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旭露.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研究[J].发展改革理论与实践,2023,39(13):118-121.

[2]李大平.建筑工程监理总监的法律责任与风险防范探讨[J].工程建设与发展,2023,2(7):91-93.

[3]白璐.论述建筑施工企业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及风险防控[J].城镇建设,2023(11):258-260.

[4]薛皓.新时代背景下工程施工合同管理风险分析与防范[J].中国招标,2023(10):128-131.

[5]定静.浅析F+EPC项目全过程工程咨询风险管理研究[J].上海建设科技,2023(3):91-93,97.

[6]居锦朝.EPC项目工程合同风险管理文献综述[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3(20):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