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

冉迪

北京市昌平区中医医院 北京 102200

摘要:临床医学经常把下肢深静脉,特别是腓肠肌位置静脉血栓,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如果病人患有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就会因为血液循环受阻而产生疼痛等各种不良症状出现。临床妇产科手术中经常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基于临床所出现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本文综述了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护理临床实践,为我国新的护理模式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手术;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

引言

妇产科患者术后极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各类不同的妇产科手术结束,患者都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这种并发症不但会导致患者的康复进程延缓,而且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常常伴有强烈疼痛感,增加并发症和死亡率,从而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很大的隐患。为此,本文对妇科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探究预防策略,从而期望现阶段妇科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能够拥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1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

1.1个人因素影响

由于妇女解剖结构的特殊性,导致妇产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有特有的解剖学风险。女性盆腔内有大量的静脉,这些静脉互相连接构成复杂,并且血容量比较多[1]。此外,由于静脉管壁比较细,没有静脉瓣和筋膜外鞘,所以没有足够的组织支撑力,盆腔内的血液流速也比较慢,导致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女性怀孕期间会有大量的雌激素产生,导致雌激素过高,会对凝血和纤溶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改变主要在胎盘脱落时起到保护作用。孕期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使优质蛋白溶解时间延长,纤溶活性降低又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基础。怀孕期间,由于孕妇处于特定的生理状况,所以子宫会对下腔静脉产生压力,从而影响到静脉的回流,导致瘀滞的出现。除此之外,妊娠激素对平滑肌产生一定的作用,从而使血液流速变慢,加速了血栓的形成[2]

1.2疾病与治疗因素

患者自身存在肿瘤疾病本身也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肿瘤的发展可以使局部血液流速减慢,并且会产生凝血活酶样物质,能够有效激活凝血因子的活性。有研究表明,妇科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由于切除手术创伤范围大,操作手术期间易对盆腔内的血管壁造成破坏,使血管内皮胶原外露,刺激了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活化,使血液迅速凝结,形成深静脉血栓。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过程中,妇科手术后使用的止血药物可能会引起血液粘度的升高,从而提高了血液的凝固性,使得血液凝固加快[3]。在给孕妇补充液体药剂时,由于输注速率过高,导致血液的流量增大,而静脉回流变慢,如果有异常的静脉瓣,就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4]

2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策略

2.1围手术期预防 

首先,医护人员在手术之前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测,其中需要对高危因素进行排除。如果患者还同时患有贫血情况,就需要对患者进行输血,输入的血液需要尽可能地采用新鲜血液,避免使用库存血液。在实际的手术操作过程中,医护人员都需要尽可能的温柔,以避免在手术过程中对患者造成组织损伤或者对患者的血管造成挤压。在对患者造成的创面较大的话,还需要在彻底对患者止血前做好术后准备工作,并谨慎应用止血药物进行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护,一旦发现患者有不良情况出现,应该马上进行处理,特别是对于那些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该作为重点监护对象进行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下肢情况,如果患者下肢出现疼痛以及肿胀的情况,需要马上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是否有其他情况出现,如有必要需要马上将情况上报给责任医师,并排除静脉输液导致患者出现渗透或水肿等问题[5]

2.2基本预防 

有关调查研究表明,医护人员在实施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足够的情绪辅导和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宣传,同时要强化临床的基本护理工作,比如,切实提升一次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这样才能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但是,就当前而言,各大医院在做妇科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和有关知识普及工作需求是不同的[6]。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生要给患者解释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及其可能导致的结果,让患者对此问题关注程度提升,重视这类情况的发生,从而患者积极配合医生开展治疗与护理工作。其次,医生要给患者解释术后尽早运动的必要性,做好活动训练指导工作,取得患者和家属双方合作有效配合。接下来,护士要向患者说明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以便患者尽早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做好饮食方面的教育,不要吃高胆固醇的食品,多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食物,时常补充水分。如果患者术后条件许可,也可以给患者做相应的下肢按摩。

2.3物理预防 

护理人员可以为患者家属进行演示操作,首先,用左手将病人的脚踝位置进行固定,再用右手握住患者的足前踝关节位置,同时协助患者做足内、外翻、内屈等多种活动。当患者身体逐渐地恢复了力气以后,就可以开始做足屈伸等简单的动作,在此期间,护理人员需要保证患者每次运动持续30分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一般发生在手术后2天至16天,患者出院后要坚持积极的运动和被动按摩,逐步地加大运动量,避免长时间坐、蹲、站,要让产妇科学合理地“坐月子”,坚持穿着弹性袜子,直至身体的运动能力达到手术前的水平

[7]

结束语:女性盆腔结构原因,长期躺卧,肿瘤,应用止血药物和输入储存血液,产妇生理因素都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因素。要想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对患者的伤害,最重要的是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预防治疗,做好围术期的预防和治疗,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机械物理性防治,从而才能有效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高患者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琼,高蕊,张娟.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1,27(02):341-342.

[2]张文英,颜根喜,王霞等.静脉血栓预防小组护理干预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5(16):106-108.

[3]简跃,才秀芬.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1,17(14):126.

[4]格桑拉西.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研究[J].人人健康,2023,(09):297.

[5]陈宗敏.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研究[J].双足与保健,2021,28(07):68-69.

[6]李莹.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心理月刊,2018,(02):298.

[7]付泽霞.凝血标志物对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J].新乡医学院学报,2022,34(10):924-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