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刮痧护理操作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规范化刮痧护理操作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中的应用分析

戈云芳1 陈纯2 金美华2 宋晓云2 何娟娟1

(1.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保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云南保山678000)

摘要:刮痧作为中国传统自然疗法之一,历史悠久。外感发热作为临床常见的症状,其有效治疗方法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近年来,规范化刮痧护理操作因其独特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外感发热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综述了规范化刮痧护理操作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旨在为该方法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刮痧、护理操作、外感发热、退热

刮痧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具有深远的意义。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刮痧可以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活血化瘀,祛邪排毒,清热解表,解痉止痛等。它通过对人体体表皮肤的刺激,加强皮肤的直接呼吸和排泄作用,促进血液淋巴的循环,加快体内新陈代谢,提高免疫力。此外,刮痧还能舒筋活络,消除疼痛病灶,解除肌紧张,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刮痧技术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逐渐演化为一种系统的中医护理方法,并在民间得到广泛应用。刮痧疗法是中国特色的非药物外治技术,是中医临床(针灸、按摩、刮痧、拔罐)四大特色技能之一[1]。国内有关刮痧疗法的研究总结为三个阶段:首先1988-1999年,此时关于刮痧的研究处于萌芽阶段;1999-2017年,研究数据增多,刮痧疗法受到重视;2017年至今,发文量快速增长,研究正在兴起,研究范围更广,中医护理等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

很多研究证实规范化刮痧护理操作在外感发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2.3],但是刮痧护理操作的应用方式多种多样。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刮痧部位、工具和力度,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在应用该方法时,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评估刮痧的适用性,并遵循相关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总结刮痧的一些操作注意事项。

1 刮痧部位选择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应根据不同患者发热病因不同,要制定不同的刮痧方案。针对外感发热,有些专家将刮拭部位点、线、面有机结合,循经走穴,辩证刮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4];万云等研究者选择风池穴、风府穴、百会穴、曲池穴、肩井穴、外关穴、孔最穴、肺俞穴、少商穴、支沟穴等,经循区域为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即时退热效果理想[5];黄美等研究者以泻法刮拭督脉、头颈足少阳胆经和膀胱经背部区域,再刮拭肺经、三焦经、大肠经上肢区域,风热袭表征重刮曲池、外关穴,风寒束表证重刮肺腧、合谷穴,实验得出即刻退热效果好[6];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对患者大椎穴、膀胱经肺俞至三焦俞等部位实施刮痧,对照组采用温水擦浴降温治疗,证明刮痧治疗对体温下降效果显著。从研究者我们得出目前刮痧部位选择差异大,刮痧范围广,虽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收到了相同的效果。

2 工具选择

刮痧常用的刮痧板材质多种多样,常用的材质有砭石、苎麻、铜钱、水牛角、瓷器、玉石等[7],水牛角刮痧板最为常见,有清热凉血之效[8]。玉石刮痧板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润滑性,适合面部刮痧,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除了专门的刮痧板,一些边缘光滑、洁净的日常用品也可以作为刮痧工具,如铜钱、硬币、陶瓷调羹、汤勺、瓷片等。这些工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但需要注意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皮肤感染。近年来虎符铜砭是李氏砭法的刮痧工具,是由李政道先生创新研发,经特殊工艺锻造,外周圆润、行云流水、边缘不同的弯曲程度能够与人体的不同部位相贴合,非常实用和方便。与传统刮痧板相比优点是铜制刮痧板不仅出痧最快,疼痛感也是最弱的[9],铜还有热传导性强和消毒杀菌的有点。刮痧时铜离子的频率与人体气血易产生共振,治疗效果最佳[10]。刮痧时为了减少阻力,保护皮肤,局部常配合使用液体(植物油、药油、红花油、风油精等)或乳膏(例如凡士林、黄莲膏等),以润滑皮肤,使得刮痧板能在皮肤上顺畅移动,不会损伤皮肤。

3 操作流程

目前操作方法易学,但是手法难精。刮痧的顺序也是非常重要的,通常按照头部、面部、肩背部、胸部、腹部、四肢的顺序进行刮拭,以确保刮痧的效果和安全性。在刮拭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轻刮法、重刮法、快刮法、慢刮法、逆刮法或边刮法等不同的刮痧手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首先患者取坐位或者仰卧位,将刮痧油或乳膏涂抹在穴位上。头部:固定患者头部,百会穴-前额,百会穴-风府穴-颈部,太阳穴-耳上-风池穴。上肢(手少阳三焦经):尺泽穴-孔最穴-列缺穴-太渊穴,再重点刮曲池穴-合谷穴,手太阳三焦经重刮支沟穴,手内侧尺泽穴-少商穴。肩颈部:大椎穴-风池穴-肩井穴-肩端。背部(足太阳膀胱经):点按和刮拭肺俞穴和风门穴,力度由轻到重,以患者能忍受为宜,刮痧的时间和力度也需要控制得当,避免过度刮痧导致皮肤破损或感染。通常以每个部位刮20次左右,每次刮拭的时间以20~25分钟为宜。对于儿童或初次刮痧者,手法不宜过重,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出痧少或不出痧者,不可强求出痧。

刮痧虽然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并非人人适用。在刮痧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如有不适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刮痧并寻求医生的帮助。同时,刮痧后也要注意对皮肤的护理和保养,避免过度刺激和感染。刮痧过程中注意保暖,刮痧后适当喝温开水,保证睡眠和休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食物,注意监测体温情况。

4 总结

综上所述,规范化刮痧护理操作在外感发热患者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和潜力。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刮痧护理的作用机制、优化操作技术,以及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为外感发热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刮痧护理的机制和优化操作技术,为临床提供更加完善的护理方案。

参考文献:

[1] 唐红,李和伟.刮痧疗法在临床观察研究方面的现状、热点与前沿-基于cnki和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4,3.

[2] 万云,陈小花.中医刮痧技术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3):2291-2293.

[3] 侯静,许媛,夏秀娟.循经刮痧联合穴位按摩护理对外感发热患儿退热效果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35):4970-4972.

[4] 譚桥秀,郑师强,潘兴芳,等.点、线、面结合刮痧配合大椎刺络拔罐治疗外感发热[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5):13-14.

[5] 万云,陈小花.中医刮痧技术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护理中的运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13):2291-2293.

[6] 黄美,胡书凤,安红丽,侯玉姣.中医刮痧应用于外感发热病人的退热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5,8,29(8):2749-2750.

[7] 马文静,李超君,徐海霞,等.中医外治法在外感发热患者退热中的应用概况[J].医学研究与教育,2023,40(6):54-60.

[8] 干正,顾伟,李湘授.论刮痧之补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1,19(16):143-145.

[9] 武俊超,费景兰,李道政,等.健康视域下虎符铜砭刮痧推广的SWOT分析[J].中华养生保健,2024,42(6):4-8.

[10] 王雷,李道政.刍议李氏砭法八大理论特色[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21,35(7):92-94.

研究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刮痧技术对外感发热退热的中医护理规范化研究(2022J1563)

作者简介:戈云芳 1985.01、女、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副教授,2009年至今从事护理专业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