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研究

王立平,杨建龙

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山东莱州  261441

摘要:慢性病已日益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研究深入探讨了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以及如何更好的将其融入日常的疾病管理中。研究采用前后对照的实验设计,对比研究门诊护理对慢性病管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门诊护理能有效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落实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原则,对于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此外,进一步的研究也发现,提升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健全并完善与患者沟通协调的机制,可以提高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结果对于优化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服务压力等方面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门诊护理;慢性病管理;生活质量。

引言

在21世纪的今天,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一大难题。据调查,我国每年有大量人口因患慢性病而影响生活质量,增加医疗压力。近年来,门诊护理逐渐被认识到在慢性病管理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种更为宽泛、细致的照护方式,门诊护理具有灵活、个性化的优势。然而,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效果恰好是本研究所关注的重点区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对优化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服务压力等问题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慢性病与门诊护理的现状及挑战

1.1 慢性病在我国的现状和公共卫生挑战

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并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变化,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成年人中有超过四分之一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慢性病不仅给患者和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对社会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了巨大挑战。

慢性病的高发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不良的生活习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控制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管理,且常伴有并发症的风险。慢性病患者的数量庞大,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极大,给医疗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1.2 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现状和挑战

门诊护理是在医院门诊部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的重要环节。在慢性病管理中,门诊护理起着关键作用。门诊护理面临资源不足、专业素养不足、认可度不高和沟通不畅等挑战。为了提升门诊护理效果,需要探索应用研究、采取提升策略,并评估应用效果。通过这些努力,能够提高慢性病管理水平和优化门诊护理模式,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2、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1 门诊护理的应用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门诊护理用于慢性病管理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很重要。实验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疾病类型和实验对象,随机分组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数据收集可以用量化和定性方法,如记录生理指标和访谈[2]。通过分析结果,可以评估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效果。如果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就证明门诊护理应用有积极意义。

2.2 门诊护理对于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门诊护理对慢性病管理有很大帮助,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和自我管理能力。通过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能更好地了解和遵循治疗方式,减少错误,提高自我管理。门诊护理还能帮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如饮食和运动,减缓病痛,提高生活质量。还能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康复。门诊护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3、提升门诊护理效果的策略

3.1 提升门诊护理人员专业素养的策略

门诊护理效果的提高,离不开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升。在门诊环境下,护理人员承载着观察、评估、计划、实施和评价护理干预等多项任务,这些任务既需要护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也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对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持续学习、实践训练等方式逐步提升。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协调能力,能够与病人及其家属、医生及其他医疗人员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3.2 健全与完善患者沟通协调机制的策略

良好的护理服务需要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建立信任关系,了解病人需求[3]。需要与其他团队成员进行信息交流,提供全面护理。护理人员素质提升和沟通机制完善是关键,未来应加强培养和研究,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4、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4.1 门诊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率的影响

为了了解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对其通过长期跟踪调查和评估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复发率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门诊护理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比如在血糖控制、血压管理、心理康复等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表现。另一方面,得益于医护人员对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指导与干预,以及定期的复诊评估,患者的复发率与之前相比有显著下降。这为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提供了实证支持。

4.2 门诊护理对慢性病长期管理原则的落实影响

门诊护理对慢性病管理至关重要。通过监测病情、提供治疗反馈和生活指导,实现长期、持续和规范的治疗。通过疾病教育培养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病情恶化风险。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5、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实际意义及优化策略

5.1 门诊护理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疾病负担持续增加,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通过科学的健康宣教,调整生活方式,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产生深远影响。再者,门诊护理的长期衔接服务及定期随访,确保了慢性病疾病管理的连续性,有利于患者的稳态维持,避免疾病恶化。

5.2 门诊护理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医疗服务压力等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门诊护理专业人员通过健康教育,药物管理,心理支持等手段,能大幅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进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患者的合理自我管理,不仅能改善其健康状况,而且有助于其接受疾病现实,建立积极的自我调适机能。另一方面,门诊护理能有效减轻医疗服务压力。其个人化、持续化的疾病管理机制,可以减少门诊和急诊就医次数,降低医疗资源使用频率,缓解了医疗机构的压力。

5.3 优化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的策略

优化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门诊护理必然是重点之一。应倡导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理念,患者并非是被动承受护理的对象,而应该是积极参与自我护理,共同制定护理计划的主体。综合性门诊护理团队的建立能更有利于慢性病管理的全方位进行,涵盖医、护、药、心理等多领域的管理,提升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慢性并发症发生。为了反映门诊护理全方位的影响力,必要时可同步考虑引入护理效果评估系统,确保护理行为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疾病控制的改善相适应。

面对慢性病管理面临的挑战和门诊护理在其中的关键作用,需要广大护理人员持续学习、深化专业技能,挖掘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实际意义,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制定和优化相关策略,提升门诊护理效果,为提高我国公民健康质量,减轻慢性病疾病负担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本研究全面深入地探讨了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提升方式,实证结果表明,门诊护理适用于慢性病管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同时,本研究也提出,提升门诊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及完善与患者沟通协调的机制,是提高其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效果的重要环节。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探讨和研究门诊护理在慢性病管理中应用的更深层次的机制和战略,以便为优化我国慢性病管理模式,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陈琼珍,吴燕霞,李兰,黄秋芳.慢性病轨迹模式在慢性病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广西医学,2019,41(05).

[2]刘杨赵丽萍.慢性病护理门诊服务在慢性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管理,2020,(10).

[3]吕茵茵沈犁.个案管理门诊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与推展[J].中国护理管理,20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