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效果分析

魏树鹏

北京市隆福医院  10001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ICU重症患者86例,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比较两组的心理情绪和满意度。结果:在心理情绪方面,二组护理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重症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能使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满意度提升,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关键词】心理护理;ICU;重症护理;临床效果

ICU病房收治的患者都是重症患者,这类患者病情严重,面临较大的生命威胁。所以,ICU患者普遍存在不良的心理情绪,如焦虑、抑郁等。这些负面情绪不但会对患者造成应激刺激,降低身体健康程度,同时也可能使患者出现消极、抵触的行为,对临床治疗护理不配合,因而会影响自身的康复效果[1]。所以,在ICU重症护理中,一定要注意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关注与调节,对患者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使患者的心理情绪得到改善,从而对患者身体康复带来积极的影响[2]。基于此,本文选取ICU重症患者86例,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分析了心理护理对ICU重症护理效果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ICU重症患者86例,时间为2021年9月-2023年9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中,患者性别为男25例、女18例,年龄28岁到77岁,平均(49.34±4.55)岁;观察组中,患者性别为男23例、女20例,年龄29岁到78岁,平均(49.47±3.39)岁。二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ICU收治的重症患者,临床资料完整,可正常沟通,研究内容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取得同意。

排除标准: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有认知沟通障碍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帮助患者调整舒适体位,严密监测各项指标,积极预防并发症。实施科学的营养护理和针对性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取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认知进行纠正,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帮助患者正确了解自身情况,避免对身体状况出现错误的心理预期。向患者强调良好心态对身体康复的重要性,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有意识的做出自我心态调整。对患者实施全面的心理护理,与患者主动沟通,在交谈中了解患者的内心顾虑,评估患者心理情绪水平。引导患者主诉并耐心倾听,取得患者的认可与接受。采取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干预,帮患者疏导不良情绪,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康复信心。联系患者家属,让其增加对患者的关爱和安抚,提供强力的家庭及社会支持,使患者心理情绪得到进一步好转。

1.3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的心理情绪和满意度。心理情绪用SAS、SDS量表评价,分数越低说明心理情绪越好。满意度用自制问卷评价,总分100分,80-100分属于非常满意、60-79分属于满意、60分以下属于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0.0软件,对研究获取数据加以处理。对计数资料使用数或率表示,使用x2检验;对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使用t检验。若P<0.05,说明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二组心理情绪的对比

在心理情绪方面,二组护理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二组心理情绪的对比(±s)

组别

例数

SAS(分)

SDS(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43

62.64±8.57

43.41±6.46

63.20±9.33

41.68±7.12

对照组

43

63.23±8.36

53.24±7.35

63.22±9.17

53.47±7.49

t

0.323

6.587

0.010

7.481

P

0.747

<0.001

0.992

<0.001

2.2二组满意度的对比

在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2 二组满意度的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率

观察组

43

18(41.86)

22(51.16)

3(6.98)

40(93.02)

对照组

43

14(32.56)

18(41.86)

11(25.58)

32(74.42)

x2

4.181

P

0.041

3讨论

ICU患者普遍面临着更高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威胁,因此往往内心会出现恐惧、紧张等情绪。同时,ICU病房中使用很多医疗器械,也容易对患者的心情造成负面影响,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3]。这些不良情绪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并无益处,所以需要有意识的进行调节。在ICU重症护理中,除了常规的疾病护理和生理护理之外,应开展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重视患者心理情绪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在心理护理的实施过程中,考虑到很多患者是由于不了解自身疾病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纠正错误的认知,帮助患者正确了解自身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担心和害怕。同时,对于患者存在的各种负面情绪,采取积极的方式予以调整

[4]。通过和患者的密切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愿意接受和配合护理人员的各项工作。同时联合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大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提高信心,保持心态良好,进而对身体恢复带来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在ICU重症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能使患者心理情绪改善,满意度提升,临床效果非常理想。

【参考文献】

[1]魏萧红,韩飞容.心理干预联合追踪方法对ICU肿瘤患者输液护理的效果评价[J].甘肃医药,2023,42(10):948-950.

[2]代敏,卢东莉,黄宝欣.精细化护理联合个体化心理护理对ICU重症肺炎患者中的效果[J].西藏医药,2023,44(4):116-118.

[3]谭明芳,李蓉蓉.心理护理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特别健康,2021,34(23):286-287.

[4]周艳.心理护理对改善ICU重症胰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临床效果研究[J].心理月刊,2022,19(8):113-115.

魏树鹏女,汉族,籍贯:北京, 生于:1996-03,工作单位:北京市隆福医院,单位省市:北京市东城区,单位邮编:100010,职称:护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重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