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3

音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王昳琪

(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为积极响应浙江省《关于支持山区26县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乡建艺术团在各地政府、音协和文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将将高雅音乐带进了浙江省金华武义、磐安,衢州开化、柯城、龙游和温州苍南6个山区县。通过“送音乐”、“送文化”的方式,艺术团使当地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荣誉感得到进一步加强,用文化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从2022年成立至今,艺术乡建活动受到人民日报、学习强国、苍南融媒、印象沿浦等平台和浙江省音乐家协会、衢州市柯城区委宣传部、龙游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磐安电视台等部门的争相报道,其中报刊、公众号、视频号、直播等方式共报道28篇,累计点击量三万余次。艺术乡建艺术团由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研究生和本科生组成,成员十余名,团队成立的初衷是热爱乡村和音乐。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音乐基础和出色的舞台表现能力,更以音乐乡建为使命,将文艺的力量立足于杭州,生长到浙江,走进新农村,努力实现“艺术乡村和高校艺术”的深度合作互动,为浙江省艺术乡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音乐,乡村振兴,文化

一、引言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该意见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使之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当今社会,提到乡村振兴,大多数人脑海中的印象可能都是经济大开发,在乡村大力改善物质基础,但若仅仅让单一资本介入乡村,而不注重乡村精神文明的同步建设,则可能出现许多负面效应。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任务。共同富裕除了需要物质富裕以外,精神共富也不能被忽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性越发凸显。精神共富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反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必须充分予以重视。面对当前资本逻辑介入乡村建设对传统乡村文化的冲击与消解,可以通过挖掘和转化乡村文化资源,以艺术乡建的方式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与主体能动性、增强乡村的文化和经济吸引力,从而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1]。这既是建设高质量发展乡村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推进推进浙江省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最需要作为生力军的当代大学生。我们许多莘莘学子已经撸起袖子,深入“田间地头”,或产业赋能、或科技下乡,推动乡村兴旺发达,而作为音乐学院的大学生,我们能否也加入其中?答案显而易见,音乐赋能乡村文化振兴。

二、乡村之音:音乐的魅力与力量”

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音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乡村地区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而音乐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和力量的艺术形式,能够深深触动人们的心灵,传递情感,激发共鸣,同时也承载着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首先,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挖掘、弘扬当地的音乐传统,保护传统乐器,传承民间音乐等方式,可以使乡村文化源远流长,得以传承并焕发新的生机。音乐是一种可以跨越时空、语言和文化差异的通用语言,通过音乐,人们能够传递、体验和分享乡村的故事、智慧和情感,使乡村文化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其次,音乐也为乡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发展机遇。举办音乐节、音乐演出等活动,不仅可以吸引游客和观众,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能够为当地艺术家和音乐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推动乡村经济的繁荣。同时,音乐也能够促进乡村与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对话,带动乡城文化的互动和共生,促进乡村的现代化发展。

此外,音乐还是乡村文化传统的重要承载者和传播者。许多乡村地区拥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传统乐器,这些音乐元素代表着乡村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通过音乐的表达和传播,这些传统将得以传承并继续发展。音乐故事、民歌传说、乡村舞曲等形式,不仅 enriched 了乡村居民的生活,也吸引着更多的人们走进乡村,感受这种独特的文化魅力。

因此,乡村之音所代表的音乐的魅力与力量,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音乐的传承和创新,乡村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通过音乐的传播与表达,乡村得以焕发活力和魅力;通过音乐的融合与互动,乡村与城市之间得以协同发展。因此,音乐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力量,值得我们更加重视和关注。

二、艺术乡建的内涵

“艺术乡建”是艺术乡村建设的简称,即让艺术介入到乡村建设与振兴当中,通过艺术建设精神文明,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中,对此也进行了突出强调。它不同于经济大开发,而是以一种柔性的方式融入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我们深信,文化是乡村的灵魂,艺术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艺术乡建与近代以来的乡村改造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不再把乡村作为被现代化否定的对象,而是重新肯定乡村传统优秀文化价值,并使之与当今时代与生活相衔接,是乡村振兴的一种新的融入,新的赋能,新的提升。通过艺术融入乡村建设,重新连接人与人、人与乡村、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开展艺术乡建,有效激活人的个体价值和乡村资源价值,创新乡村产业、美化乡村环境、复活乡村文明、助力乡村治理,从而使乡村获得更高的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获得感”“幸福感”,进而推动实现“共同富裕”。

我们要整合乡村艺术文化资源,广泛开展农民乐于参与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遵循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规律,创造性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始终突出农民主体这一根本,充分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自觉性,使广大农民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三、音乐在艺术乡建中的作用

在艺术下乡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探寻多种音乐表现形式,最大程度上发挥艺术推动乡村文化发展的作用。

(一)乡村振兴必须以文化人、以文聚人,通过文化凝聚起共同奋斗的精气神[3]。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下乡召开音乐会,通过音乐会的形式,将乡民喜闻乐见的节目带到乡间,放歌乡野,让乡民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艺术盛宴, 共同绘就美丽乡村共富新图景。2023年艺术团在龙游县翠光未来社区举办“乐动盛夏,奏响未来”文艺汇演。本场音乐会曲目的选定充分考虑龙游当地文化特色,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梅娘曲》和《唱支山歌给党听》都是当地最受欢迎的经典红歌,这些歌曲充分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深情厚谊,奏响时代最强音。同年艺术团在苍南县沿浦村文化礼堂为大家带来了《我和我的祖国》等红色经典作品,还有《望春风》等充满闽南风味的通俗歌曲,这些歌曲不仅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也进一步推进了精神共富的实现。

(二)开展音乐公益课堂,让农村村民同样受到专业化、系统化的音乐教学,缩短城乡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的距离,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化素养,同时为音乐搭建一个实现音乐梦想的平台,为文化惠民“增色”,为幸福生活“添彩”。2023年艺术团走进开化县青少年宫文化客厅开课“南孔礼乐”大讲坛,为近百名小小“音乐家”普及音乐知识,其中四位琴童有幸得到艺术团指导老师一对一指导。 同年《带你认识民歌》音乐公益课堂在苍南县沿浦镇文化客厅举行。艺术团成员先是带着大家体验了几种科学的发声方式,接着介绍了《龙船调》、《对鸟》等民歌的结构及演唱方法,并与现场观众进行了深入交流与互动。百余名现场老人与小孩对中国民歌这种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乡村音乐教育必将带动更多当地优秀民风、乡俗和家风文化的传播,用音乐教育培育人才,用音乐教育照亮乡村振兴的方向。

(三)在艺术创作时将乡民需求与艺术审美、文艺创新与当地乡土特色相结合,我们要创作出真正符合时代、深受乡民喜爱且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以满足乡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目标,深入挖掘当地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形成良好的乡村文化建设生态。一是参与有需要的各个村村歌的作词作曲。让村歌在每一位村民口中传唱,增强基层群众的凝聚力。这需要我们深入民间进行音乐采风活动,对某一地区的音乐本体内容深入研究,同时对音乐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等外部结构进行了解,并将民间曲调应用于音乐创作,赋予民间音乐新的生机,从而形成兼具艺术性与地域特色的完整村歌作品。二是开展地域性创作,为艺术振兴乡村文化开辟新的方向。我们可以实现民间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地方民间音乐进行改编,与现代流行元素相融合,让它更具有传唱性,从而拓展受众范围,成为脍炙人口的歌谣;或挖掘当地的民间故事或民间传统,编排成音乐剧或舞台剧,让其以新的方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以此传承并发扬民族文化。三是搭建可以进行村民自我艺术展示的平台,挖掘农民优势和潜能。例如建设“乡村大舞台”,让更多村民能够轻松自在地展现自身艺术特长,充分尊重他们的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以及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主导性。

(四)结合宣传亚运,发掘当地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乡村文化是一种具有集体属性的文化样态,内生发展主张发展要从社会内部推动,是由内而外、自下而上的区域发展模式。艺术乡建并不是建一个艺术乡村给人看,而是通过建构村民的艺术生活,使其保有诗意栖居和审美化的生活选择,从而激活乡村的内生动力。我们尊重乡村文化的发展规律,彰显乡村文化发展的核心要义——即充分发挥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弘扬和建设乡村文化,从精神源头上推动乡村发展。建设好了精神文明,乡村才有发展的内生动力和自驱力,才能提高乡村建设效率,实现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从而加快共同富裕的进程。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能产生深层的精神共鸣,充分挖掘本地本乡音乐资源,既可增强文化自信,又可唤醒乡愁,文艺之火点燃乡村创业之心。2023年 艺术团奔赴衢州市柯城区余东村美术馆,开展“美乐乡音迎亚运·艺起奔赴共富路”走进衢州专场音乐会演出。节目当中还穿插了余东村儿童特色绘画服饰走秀,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激发当地村民回家创业之心。同年“心动仲夏夜,赋美亚运季”磐安专场音乐会在磐安县盘龙广场成功举行。 声乐独唱《我和我的祖国》唤起在场观众的浓郁情感,《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在水一方》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将音乐会推向高潮,现场观众尽情徜徉在艺术海洋里,尽享盛夏的文艺盛宴,内生为美好的明天拼尽全力的强烈愿望。

(五)实现心灵愉悦,促进精神共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人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存在,是“精神”的存在。物质是基础,精神是支柱,人要保持和谐、平衡、自由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艺术乡建活动,我们将高雅艺术带进乡村,把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送到人民群众身边,进一步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乡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贯彻了新发展理念实践中文化治理观念,是坚守文化自省、践行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六)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开发,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艺术是文化的一部分,与乡村振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将艺术带到乡村,通过音乐会,音乐公益课堂等形式来提升乡村文化的审美价值。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能够推动开发潜在的文化资源,让大家看到艺术的美好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促进拓宽乡村地区公共文化的服务领域,如文化礼堂等的建设等。此外,我们未来计划将乡村地方特色元素与音乐融合,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打响乡村品牌知名度,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

(七)培养乡村艺术人才,为乡村建设储存后备力量。在参与过十余场下乡演出以后,我们艺术乡建艺术团的成员们都有了一定的经验累积,今后,我们对于推动乡村精神富裕也能更加游刃有余。艺术乡建这一项目,是高校艺术教育资源力量与乡政府结合的良好案例,能够推动乡政府积极搭建人才平台,加大艺术人才培养力度。

四、展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共同富裕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正是对这一终极目标的形象诠释。“精神富有”的含义并不仅仅是精神文化产品的多样与供给的满足,其最终指向是使人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艺术,恰恰是实现“精神富有”的上佳途径与载体。以艺术为载体的“乡建”,最终的指向就是净化人的思想、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文艺的方式介入乡村建设,能有效激活人的个体价值和乡村资源价值。“艺术家驻村”“文创团队驻村”,从“外援式”向“内生式”的转变,培养了农民艺术家“以艺赋产、以艺兴旅”。以艺术赋能产业发展,走出了“艺术乡建”的重要一步,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以美育点化并触发构建提升人的审美能力、净化人的审美意识、培育审美素质和审美人格的有效途径。总而言之,我们的艺术乡建旨在通过文化下乡,让音乐在乡间流淌,让艺术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文化传输的渠道,乡村焕发持久的内生动力,并挖掘乡村中优秀的文化内涵,从而实现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精神共富及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艺术团在今后的艺术乡建过程中,将继续以山区26县为重点,通过音乐赋能,逐步偿试推进线上+线下研学培训、乡村红旅振兴、乡村非遗振兴、乡村病残儿童特殊教育等。艺术团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践行“八八战略”,助力浙江共同富裕,擦亮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艺术乡建这张金名片,一届接着一届干,唱响与时俱进艺术赋能乡村全面振兴最强音。

参考文献:

[1]徐祥伍,欧阳国辉.艺术乡建赋能乡村文化振兴的推演逻辑与实践路径[J].民族艺林, 2023(1):16-25.

[2]周敬然,高明.音乐艺术传播与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研究[J].文化产业, 2022(36):3.

[3]王春超,胡拥军.文化引领,产业带动为乡村赋能[J].企业观察家, 2022(2):44-45.

王昳琪2005.6-,浙江临海人,在读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