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

孙健康、韩利杰、向峰、刘立生,刘洋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西南公司重庆分公司)

摘要:施工现场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安全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行和人员的生命安全。标准化建设作为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章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策略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标准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提高施工质量已成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任务。在实践中仍存在许多安全管理和标准化建设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深入研究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标准化建设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于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和质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在建筑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安全管理是保障工人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基础,标准化建设则能规范施工过程,提升工程质量和进度。安全管理可通过制定合理的工程安全措施和详细的操作规程,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安全设施,使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和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建筑工程的每个环节中,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各企业和组织之间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规范施工流程,减少不当操作和错误决策的可能性。标准化建设还能变得更容易评估工地的安全状况和风险,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管理意识薄弱,标准化执行力度不足

尽管国家和地方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化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许多施工单位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部分施工单位往往将工期和效益放在首位,而忽视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层出不穷。即使有些施工单位意识到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但在执行标准化制度时却存在诸多问题。施工单位对标准化制度的理解不够深入,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没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施工单位在执行标准化制度时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标准化制度形同虚设,难以真正落到实处。

(二)标准化建设投入不足,技术支撑体系薄弱

标准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在实际操作中施工单位往往因为成本考虑而减少了对标准化建设的投入,导致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水平低下,难以满足现代建筑施工的需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不断涌现,但施工单位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人才储备,难以有效应用这些新技术,这使得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低效的方式上,难以适应现代建筑施工的需求。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标准化建设的策略

(一)制定全面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和程序是确保施工期间安全的基础。通过明确定责任层级,每个岗位和人员都清楚自己在安全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能够指导施工作业的有序进行,避免因为混乱和不规范而引发潜在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制度需要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不仅要规定好安全措施,更要注重实际操作中的执行情况。通过严格的检查、督促和督导,可以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制度要求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风险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安全管理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确保安全管理水平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二)加强培训和教育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增强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从而有效避免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安全培训不仅仅是传授安全知识,更要着重于普及安全技能。通过模拟实际施工场景,演练危险情况下的紧急处理方法和逃生途径,可以帮助施工人员具备正确的反应和处置能力,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宣传安全知识也是加强培训和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宣传品、安全示范等),普及安全知识,提高全员的安全素养,使每位从业人员都能深刻理解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安全规定,主动配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三)实施科技创新

通过在施工现场部署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并记录工作环境中的各项数据和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预警可能的安全风险,有效防范事故发生。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对违规操作和危险行为进行监督和记录,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提供有力的证据。无人机可以在施工现场进行高空巡检,获取全面而准确的施工现场信息,包括地形、设备状态、人员分布等,帮助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无人机还可以应用于危险区域的勘察和救援,提高施工现场的紧急响应能力。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出真实的施工场景和危险情况,为施工人员提供训练和演练的平台,培养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四)加强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机制应当明确监督部门及责任人,规范检查流程和频次,明确检查内容和标准,确保监督检查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通过定期的监督检查,可以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防止事故的发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施工单位和项目的监管,加大巡查频次,加强现场指导和检查,确保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到切实执行。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系统、全面的安全检查,及时排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和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定期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五)建立奖惩机制

通过设立安全奖项,如“安全先进单位”、“安全标兵个人”等,对在安全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激励他们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树立起良好的榜样作用,推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针对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或违规行为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纪律处罚措施,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强化责任意识,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要及时公布违规案例,警示其他从业人员,推动全员以案为鉴,共同维护施工现场的安全环境。倡导“安全第一”的理念是建立安全奖惩机制的核心,这种理念要求所有从业人员将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把安全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项安全规定和制度,不轻视安全风险,不放松对安全管理的要求,从而真正实现“安全第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施工单位、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不仅有助于提升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还能有效推动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管理的创新,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与标准化建设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何玉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分析[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871-873.

[2]陈旭.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探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17):153-155.

[3]李杨.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难点及应对措施[J].建筑与预算,2022,(05):34-36.

[4]冯一帆.强化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监督管理标准化[J].大众标准化,2021,(19):83-85.

[5]徐亚军.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06):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