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与投资控制策略分析

孙军

乌鲁木齐市政府投资建筑工程建设中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830000

摘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动建筑工业化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介绍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影响装配式建筑造价预算的因素及存在问题,提出有效的投资控制策略。通过这些分析,本文为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投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投资控制

引言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方法,因其高效性、环保性和工业化的特性而受到重视。然而,这一建筑模式在政府投资公共项目在投资管理方面对建设单位提出了重大挑战。本文通过深入分析政府投资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投资控制策略及存在问题,旨在为建设单位提供一系列有效的投资控制措施。

1.装配式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方法,在现代建筑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代表了建筑行业向更高效、可持续和质量可控的方向迈进。装配式建筑通过在工厂预制构件并现场组装的方式,将缩短工程周期,减少浪费和资源消耗,提升施工质量和安全性。装配式建筑通过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实现了建筑构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成品预制构件安装方式减少了施工现场的工作量和扬尘,降低了现场施工的风险和难度。此外,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和定制化特点,使得建筑项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了建筑项目的适应性和灵活性[1]

2.装配式建筑特点及优势

2.1标准化设计

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标准化是关键原则。通过制定统一的规格和准则,可以确保构件的尺寸、形状和连接方式等关键要素都遵循既定的标准。这种标准化设计具有显著的优点。首先,它提升了生产效率,因为标准化构件可以在工厂内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利用自动化生产线,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标准化有助于降低成本,因为标准化构件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同时也便于管理和采购,有助于降低建筑成本。

2.2模块化设计。

模块化设计是装配式建筑的一个核心特征。它通过将建筑分解成多个独立的模块,每个模块都具备特定的功能和结构,使得建筑能够快速组装和拆卸。这种设计方法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提升施工速度,因为模块是预先制造的,施工现场只需进行基本的组装工作,从而缩短施工周期。二是模块化设计便于运输和存储,因为它减少施工现场所需的空间,使得构件更容易被运输和存储[2]

3.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投资控制的问题分析

3.1投资管控难度大

装配式建筑工程在造价管理上面临着多重挑战,其中投资控制方面的不足尤为突出。一是在项目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未能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到施工图设计阶段才开始考虑装配式因素,导致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二是由于设计阶段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可能会导致材料选择、施工方法等方面的不合理安排,会进一步加大投资控制的难度。三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由于对装配式建筑的描述不够详细,市场询价和调查不充分等因素,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3]。四是边远地区装配式建筑应用少,预制厂家规模小、生产能力有限,难以发挥标准化构件、工厂化生产的规模效应,导致预制构件价格过高。

3.2政府投资项目应用装配式建筑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许多地方政府发文要求政府投资的办公楼、医院、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建筑应按照装配式建筑建造。此类公建装配式建筑设计主流为:主体结构柱、梁采用高精度模板施工工艺,楼板、屋盖均采用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一是此类公建以多层建筑为主,高精度模板周转次数太少导致模架体系实际成本大幅提升。二是预制生产厂家少,标准化、规模化又没达到,预制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成品价格居高不下。三是叠合板比普通现浇板厚20mm,每平方米重50Kg,增加结构用钢量和混凝土量。

3.3质量问题

预制构件的不合规制造可能会带来尺寸偏差、强度不足或耐久性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使用寿命。一是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建筑物在承受荷载时发生结构变形、裂缝甚至坍塌,对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不合规的预制构件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性能衰减,从而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并增加维护和更换的成本。三是设计体系选型存在缺陷,例如:在教学楼建筑的大开间教室设计采用四面出筋的双向叠合板,由于承载能力和运输尺寸限制,不得不设计许多小次梁和后浇板带,施工难度大,且后浇板带的收缩导致的底板裂缝难以避免。

4.分析政府投资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优化策略

4.1优选合理的设计方案

工程设计是影响和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环节,是投资控制的重点阶段。设计质量、深度是否达到国家标准,功能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不仅关系到建设项目投资概算的准确性,而且影响预算的执行。一是在项目规划和初步设计阶段充分考虑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和需求,因地制宜确定合理的装配率,杜绝盲目追求过高的装配率,导致的投资增加。二是设计方案选型时应充分了解本地预制构件厂的生产和技术能力,避免设计图与施工的脱节,再由生产厂家二次深化设计,造成的投资增加。三是装配式建筑拆分设计充分考虑生产、运输和安装等要素,确保设计拆分合理、构件标准化程度高,有利于控制投资。

4.2合理编制工程量清单

工程量清单是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核心参考。因此,必须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工程量清单,并严格控制编制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编制详尽的装配式建筑工程量清单,要充分了解相关产业现状,防止信息错误和遗漏,确保清单建立在准确的信息基础上,为后续的投资控制提供关键依据。

4.3规范构件的基础价格

为了实现工程造价预算管理的最佳效果,必须对构件的基础价格进行规范化处理,确保价格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选择装配构件材料时,要综合考虑质量、产地和价格等多个因素,选择价格合理且资质良好的供应商,确保所选构件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进行询价和定价工作,以使价格趋于合理。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运输、安装成本,以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4.4强化施工过程管理

为了实现全面的工程造价管理,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提升工程的整体经济效益。一是制定专项施工方案,考虑质量和成本的要求,充分发挥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确保其既合理又经济。二是结合装配式建筑的特点,详细规划柱梁板等主体构件的施工步骤,以及机械设备和施工材料的进场顺序,有效提高施工效率。三是制定全面的施工材料管理计划,包括材料的存放位置、分类存放规则、材料的调度原则等,减少材料浪费、避免二次倒运。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投资控制策略的分析,提出了有效的控制策略。这些策略包括优化设计、清单编制、合理采购、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等。建设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文提出的策略,制定合理的投资控制计划,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投资管控能力。同时,建设单位还应关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动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曹静,沈志明,王晓玉,等.装配式建筑经济性分析及成本控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8):211–213.

[2]赵海霞,征茂顺,孙睿.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指标方案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20,29(1):85–86.

[3]罗剑.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工程造价专业的运用探究[J].四川水泥,2020(1):21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