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规范化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郭会萍

甘肃医学院附属医院  744000

【摘要】目的:分析采用规范化急诊护理干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0例(2021年5月~2023年5月)经我院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因给予的护理方式具有差异性需进行分组研究,常规护理150例(对照组),规范化急诊护理150例(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MMSE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规范化急诊护理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应用。

【关键词】规范化急诊护理急性脑梗死应用效果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类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临床主要表现症状为头痛、头晕等[1]。且大部分患者还会出现丧失语言功能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需要尽早医治。有部分学者认为在医治的过程中加入规范化急诊护理方式可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改善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纠正错误作息时间,同时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因此可常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中[2]。对此本文探讨将规范化急诊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并分析应用后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时间在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300例,随后将上述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n=150)和观察组(n=150),对照组年龄选取在55~77(66.83±2.57)岁,男性例数为72例,女性例数为78例;观察组年龄选取在56~78(67.04±2.49)岁,男性例数为80例,女性例数为70例。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结果表示P>0.05,组间无差异。

1.2方法

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告知患者用药的正确流程,时刻观察患者的身体指标,同时保持病房内的卫生整洁。

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急诊护理,具体方法如下:(1)饮食干预: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方案内容包括进餐的时间、食物的选择等。告知患者进餐时间不宜过晚,多食用高蛋白以及高纤维的食物,促进身体健康。(2)作息干预:告知患者早睡、早起、不可熬夜,这样有利于加快自身的身体代谢速度,改善睡眠质量。(3)心理干预:部分患者由于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不足,易出现紧张、焦虑的心情,不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此护理人员需时刻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及时询问和安抚。(4)认知护理:可通过图片以及视频的方式为患者讲解急性脑梗死的基本内容,让其了解此疾病产生的原因以及注意事项,同时积极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增加其对疾病的认知度,进而提升护理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心肌梗死、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发生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n(%)],检验用X2,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t检验,用SPSS22.0软件对下表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0.05,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对比

护理前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更低,MMSE更高,相比对照组有差异,P<0.05,见表1数据。

1 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与认知功能(分)

分组

例数

NIHSS

MMSE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观察组

150

20.06±1.26

8.88±0.19

12.14±0.73

19.23±1.82

对照组

150

19.90±1.31

14.76±0.72

12.21±0.71

14.39±1.23

t

1.078

96.710

0.841

26.985

P

0.281

0.000

0.400

0.000

2.2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P<0.05,数据见表2。

2 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分组

例数

心肌梗死

肺部感染

肾功能不全

总发生率

观察组

150

2

1

1

20(13.33)

对照组

150

5

5

2

42(28.00)

X2

9.840

P

0.001

3 讨论

脑梗死的发病群体多以中老年人为主,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导致脑梗死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发展,同时此病的病情变化速度较快,如不在发现的第一时间进行救治,情节严重者还会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3]。为了降低上述情况的发生概率,需要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加速患者脑梗死区域内的血流速度,保障血流通畅,降低对神经元的损伤度。但单纯地对患者进行医治无法达到最佳的效果,还需在医治的过程中加入护理干预,来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4]。其中规范化急诊护理的效果较为突出,此护理方式可从饮食、心理、作息时间以及认知等情况来对患者进行干预,采用交流的方式来询问患者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随后进行疏导,同时制定饮食方案,保障患者营养均衡,除此之外,告知患者良好的作息的对身体恢复的重要性,并采用健康宣教的方式来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具有积极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则比对照组高,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更低,P<0.05。

综上所述,规范化急诊护理可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认知功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因此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方桂婷,井珍,张华国等.颈动脉斑块超声造影特征与急性脑梗死面积的关系[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23,44(02):165-170.

[2]张佩佩,文燕,蒋帅等.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患者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降压治疗对认知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3,26(05):572-579.

[3]蔡美霞.综合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术患者功能康复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3,52(02):172-174.

[4]孙春燕,鞠峰,杨英亮等.围手术期基于循证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术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J].慢性病学杂志,2023,24(04):575-57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