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影响研究

沈婷婷

滨海县天场镇卫生院   江苏盐城224500

【摘要】目的:分析在冠心病临床护理中,对患者实施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共84例,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分组。对比组42例,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2例,应用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与对比组相比,研究组GSES评分更高,P<0.05。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的临床护理,通过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具有积极影响,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影响

冠心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一种心脏病,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发生了阻塞,造成心肌缺血和缺氧[1]。此外,冠心病还会影响到正常的心脏电信号,引起心律不齐。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不仅能矫正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还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依从性,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2-3]。本研究以我院8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这段时间前来我院就诊的84例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研究的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与研究组,均为42例。对比组:男、女分别为22例、20例,年龄47-76(61.36±3.85)岁、病程1-5(3.41±0.36)年。对比组:男、女分别为21例、21例,年龄46-77(61.51±3.74)岁、病程1-6(3.55±0.43)年。两组患者相关资料经统计对比后,显示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并且伦理审核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自愿参与;(2)接受随访;(3)精神状态正常者。

排除标准:(1)临床资料缺失;(2)治疗不配合者;(3)沟通障碍者。

1.3 方法

对比组给予常规护理。

研究组进行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1)认知干预:①健康教育。通过面对面的宣教、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相关的视频,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认知干预,包括冠心病的基本知识、病因、诱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案和注意事项等,并着重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②认知重构。通过小组讨论、讲座、角色扮演等方式,使患者更好地理解冠心病的危害以及如何控制冠心病等,逐渐地改变患者的认知。③心理防卫。当患者意识到自己有不良情绪时,要采取情绪转移、防卫等措施,减少负面情绪对自身造成的不利影响。在进行心理防卫时,护理人员也要注意心理疏导的功能。比如,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对患者的情绪状况进行初步的评价,告诉患者情绪和疾病的关系,引导患者通过情绪转移、放松等方法来减轻自己的不良情绪。(2)行为干预:①构建健康行为模式。在行为干预方面,要让患者学习如何做好自己的事情,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注意个人卫生,还可以让患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如打扫卫生、跳舞等。②放松呼吸。引导冠心病患者轻轻的闭上眼睛,做腹式呼吸,并把注意力放在一个地方,慢慢的吸一口气,让身体的不适和负面情绪慢慢的消失。③积极运动。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心脏功能,然后才能做出合适的运动方案,并要提醒患者定时运动,每天运动的时间控制在10-30分钟。特别要指出的是,患者在进行运动时,一定要有家属或护理人员陪伴,循序渐进,如果感觉到不舒服,要立即停止。

1.4 观察指标

(1)自我效能感:工具为GSES量表,评分维度0-40分,涉及10项条目,分数和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是正比。

(2)心理状态:通过利用SAS(临界值50分)、SDS(临界值53分)量表实施评估,得分高,则说明心理状态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SPSS28.0系统,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即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详述:(),验证:t;二组有统计学差异的判断标准是P<0.05。

2.结果

2.1 自我效能感分析

见表1,GSES评分2组干预前对比相近,予以分析,P>0.05。实施干预后再次对比,可见研究组评分更高,且确认,P<0.05。

表1 GSES评分对比 {,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对比组(n=42)

23.68±3.41

29.85±3.55*

研究组(n=42)

23.42±3.26

35.85±2.14*

T值

0.3571

9.3807

P值

0.7219

0.0000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心理状态分析

见表2,干预前,SAS、SDS评分2组比较,可见P>0.05。于干预后对比,研究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比组,数据对比后,P<0.05。

表2 SAS、SDS评分对比 {,分}

组别

SAS

SDS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比组(n=42)

54.63±1.85

30.45±2.26*

56.14±1.28

32.41±2.18*

研究组(n=42)

54.80±1.73

25.31±2.68*

56.39±1.36

27.63±2.40*

T值

0.4349

9.5019

0.8675

9.5543

P值

0.6647

0.0000

0.3882

0.0000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很常见的慢性病,具有复发率高、治疗周期长等特点,经常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以提高其预后[4]。以往的临床护理模式忽略了对患者认知行为的干预,致使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因认知上的误区而影响到疾病的控制,导致临床治疗效果不佳。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心理干预方式,能改变患者的思维习惯,优化生活行为,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5]。另外,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还能使患者对不良的思维方式与行为进行再认识与转变,提升自我价值与自信,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已有研究表明[6],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是一种认知与行为交互作用的过程,通过思想、信仰等因素影响个体的情感、行为,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质。在进行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的过程中,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同时也能发现并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本次研究发现,对患者实施干预后,与对比组相比较,研究组自我效能感、心理状态改善情况更优,对2组GSES、SAS、SDS评分对比,P<0.05。

综上所述,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规范化认知行为干预,使其能够更好地提升自我效能感,改善心理状态,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薛淑敏,王娟,尹姣,等. 公众号健康宣教联合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健康行为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177-180.

[2]张小千,叶晓春. 认知行为配合心理干预对脑梗死合并冠心病PCI术后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1):70-72.

[3]章明月.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认知行为护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23,36(3):119-121.

[4]丁敏辉. 认知行为干预结合视频宣讲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响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3,13(20):64-67.

[5]王艳玲,张楠楠,阚亦非,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PCI术后患者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8):5-7.

[6]林碧,潘梅贤,童志花. 阶段性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效果分析[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2,12(17):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