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 1

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施燕

安岳县中医医院 四川资阳 642350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反酸、烧心、胸骨后灼热疼痛等。长期的胃食管反流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食管狭窄、Barrett食管甚至食管癌。在我国,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带来严重影响。西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主要依赖药物治疗,但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导致副作用和耐药性。近年来,中医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本文将介绍胃食管反流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IMG_256

1.中药辩证治疗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其基本病机为胃气上逆,病位在胃和食管。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胃食管反流病可分为以下几种证型,不同证型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差异。(1)肝胃郁热证,症状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口苦、烦躁易怒等。治疗以疏肝泄热、和胃降逆为主,代表方剂为丹栀逍遥散加减。(2)脾胃虚弱证,症状表现为胃脘胀痛、食欲不振、乏力等。治疗以健脾和胃、升清降浊为主,代表方剂为六君子汤加减。(3)胃阴不足证,症状表现为口干咽燥、胃脘隐痛、大便干结等。治疗以养阴生津、和中降逆为主,代表方剂为麦门冬汤加减。(4)肝郁气滞证,症状表现为胸闷、胁痛、嗳气等。治疗以疏肝理气、和胃降逆为主,代表方剂为四逆散加减。(5)痰湿阻滞证,症状表现为胸闷、呕吐、纳呆等。治疗以化痰祛湿、和胃降逆为主,代表方剂为二陈汤加减。

2.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理包含:(1)调整脏腑功能,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从而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2)促进气血运行,针灸可以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食管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消退和受损组织的修复。(3)抗炎作用,针灸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食管黏膜的炎症反应,促进食管功能的恢复。,针灸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穴位选择因个体差异而异,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内关、膈俞等。针灸治疗时,首先要进行穴位定位,然后进行针刺操作。针刺手法包括提插、捻转等,以达到得气为目的。针刺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次治疗时间为20-30分钟,10-15次为一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休息3-5天。

3.拔罐治疗

拔罐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机理包含:(1)调整气血,拔罐疗法可以通过开放皮肤毛孔,使气血得以畅通,改善局部组织缺氧,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症状。(2)调节内脏功能,拔罐疗法对内脏器官产生良性刺激,使其功能得到调整和改善,从而达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目的。(3)神经调节作用,拔罐疗法可以刺激神经末梢,通过神经反射,使内脏器官的功能得到调节。治疗方法为:先对患者膻中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等穴位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然后,点燃酒精棉球,迅速放入火罐内,待火罐吸附在上述穴位皮肤上后,将酒精棉球取出。根据病情和患者耐受程度,留罐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4.耳穴贴压治疗

穴贴压治疗是一种源自中医的治疗方法,通过在特定穴位上施加压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穴贴压疗法可通过调节内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调整神经系统、缓解疼痛等多种途径有效缓解患者躯体不适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调节内脏功能,穴贴压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内脏功能的平衡,使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2)促进血液循环,穴贴压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3)调整神经系统,穴贴压治疗可以影响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达到平衡,从而改善胃食管反流病的症状。(4)缓解疼痛,穴贴压治疗可以通过刺激穴位,释放内源性镇痛物质,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治疗过程中,根据中医理论,一般选择与胃食管反流病相关的穴位,如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然后,将无刺激性、透气性好的中药膏药或敷料在选定的穴位上,用力按压,保持压力均匀。每次治疗时间为4-6小时,每日1-2次。穴贴压治疗需连续进行1-2周,病情严重者可能需要延长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