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亲历亲为  课堂更具情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学生亲历亲为  课堂更具情趣

 朱建荣

张家港市乐余中心小学   215621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字。事实也是如此,把音乐、美术和表演带到语文课堂教学中,那课堂将充满活力和情趣。课堂教学中教师交替运用等行为手段,将课文文本情趣、教学情境情趣、学习主体情趣发生联动,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展现语文教学的人文趣,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样学习过程更愉快,在自然、快乐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求知欲。

一、以画促学,让画再现情境

语言文字是一种抽象的符号形式,美术却是直观的艺术形式,它是用直观的艺术形象打动人,而且美术在启发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都有其独到效果。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图画再现课本内容,用自己的经验、想像来丰富画面,并与之对话。语文教学中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绘画,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且能更深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问银河》时,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斜拉桥”、“拦河大坝”的意思,我运用了让学生画一画的方法。在画的同时,学生不但理解了词语的意思而且还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如《海上日出》这一课的第3自然段,读后让学生试着画画。大部分学生画了大半边脸,涂上了鲜红色并加了黄色的边。课堂上我把这些画贴出来,让学生自己再细读课文,边读边对照。学生很容易就作了以下的评议:课文中是“小半边脸”,图画上却画成了“大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图上在红色旁加了黄色的边,看上去太阳很有光芒,这与文中的句子不符。就短短的一段话,简单的一幅画,学生读得如此认真,看得如此仔细,评得如此细致。用画的形式进行学习,激发了读书兴趣,培养了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在评议中学生也领悟了语言,理解了课文内容。

二、配乐诵读,渲染课堂气氛

有位理论家曾这样说:音乐是不需要中介的语言,它往往是通过直感式的体验,让听者从音响感知中产生内心情感体验,激起人们类似联想。所以音乐能发展人的思维,让人尽情想象、思索,潜移默化地发展思维能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添加些音乐,或配乐朗诵,或让学生唱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歌曲或欣赏相关的音乐能调节课堂气氛,给人轻松愉快的感觉,还能调动学生情感,从优美的乐曲中体会课文内涵。

        在上《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和《问银河》这两课时,我都采用了配乐朗读的方法,学生一听到那优美的音乐,情绪立刻高涨,自然而然地把情感融入于读中。在教学《鲜花和星星》中星星这一段时安排了一个课间活动唱《闪烁的小星》,学生边唱边加上动作,学习的积极性完全被调动起来了,调节了课堂气氛且学生也理解了星星的多、美。课堂教学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语文教学中用音乐去渲染情境,也可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可以让学生与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情感产生共鸣。在音乐声中,学生仿佛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街头,划着火柴,脸上掠过一丝凄惨的微笑,为小女孩最后冻死在街头而心灵颤动;在音乐声中,学生仿佛看到契诃夫笔下的“麻雀”为掩护小麻雀毅然与猎狗决一死战的无畏与担心。这种感受让学生比较深入地理解课文语言的含义,以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将音乐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朗读、感悟、体验,情感得到升华,自然而然将文中的形象之美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中。

三、演一演,亲身体验课文情节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也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有很强的想像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活动。把表演带入课堂,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动手,主动参与阅读,可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准确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从而展示学生自己的才华。

        在教学《狼和小羊》这一课时,可先让学生观看课文动画,然后让学生给动画片《狼和小羊》配音、表演,激起学习课文欲望。在这之前让学生来讨论、体会角色,理解课文。1.你想扮演哪一个角色,你认为怎样表演好这个角色呢?   2.完成填空,分析角色。你觉得这是一头(      )的狼、(       )的小羊。你是从哪些句子中读出来的?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和行为的句子去品读,领悟人物的品性。3.学生自读课文,同桌讨论完成填空。全班交流,指导读好有关语句。4.念好台词,配上动作表演。表演方式可以同桌演、指名表演、评选最佳演员、反串角色表演,最后交流角色变换的感受。又如:《草原》一课,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在学习“迎客――相见――款待――话别”的场面时,我让学生分组合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情节。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况且扮演角色是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对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使他们情不自禁地融于直接的体验之中,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学生为了把角色演好,他们一遍遍地读课文,直到把角色的语言都背下来为止,还有的孩子加上夸张的表情,活象一个专业的小演员,演完后,教师及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说说谁演得好,为什么。教学中以“演”代“讲”,以“演”代“说”,不用教师繁琐的分析,学生自己就领悟到课文的道理。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语境中步入阅读,调动爱学语文的情感。在表演中学生展现了个性,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说写写,课堂与生活相联系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因此,教师每教完一篇课文后,需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积累他们的写作素材,动手实践,拓展延伸。在教学《五彩池》这课后:我让学生当小导游,给五彩池写一句精彩的广告词,来吸引更多的游客。这一设计给学生提供锻炼实践的空间。为了使自己的广告词更有说服力,有的学生还自己进行绘画,编顺口溜等。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学习《司马光》一课时我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在当时条件下,还有哪些办法救孩子?在现在的条件下你还有哪些办法救孩子?在教《雨点》一课时,我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雨点还会落在什么地方?在那里干什么?这样点燃了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学生展开了大胆与合理想象,语言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教学中放飞学生思想,任他们在自由创造的广阔天地里振翅翱翔,尽显风采。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内在乐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采用画读演说写等方法让艺术走进语文教学,让孩子们具体地感受到美,在艺术的典型化的展示中使语文课堂更具有情趣。同时营造宽松和谐氛围,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敢问、多思、主动创新,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实现学生的全面、和谐、主动的发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