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1

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

曹菊梅

茂县人民医院;四川省 阿坝州;623200

脑梗死为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增加致残率和死亡风险,目前溶栓和卒中单元治疗等可有效控制脑梗死病情,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除了专业的诊断治疗外,细致全面的护理不可或缺,早期护理可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本文就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早期护理措施进行介绍:

1 病情监测

脑梗死的病情监测对于及时发现和明确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护理期间,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和血压等,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关注是否存在肺部或者泌尿系统感染;关注便秘情况;提供药物干预后,应注意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同时予以针对性止痛及抗感染处理。

2并发症预防

脑梗死并发症以呼吸道、泌尿系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和深静脉血栓等为主。第一,在梗死早期,应密切关注患者有无排便、烦躁和剧烈咳嗽、频繁呕吐、血压升高、脉搏慢而洪大等表现,及时提供吸氧和降低颅内压,以及限制体液和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等护理,预防脑疝发生;第二在日常护理中,应避免瘫痪侧肢体静脉输液,勤翻身,提供下肢活动护理,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第三,伴吞咽困难的患者更易于发生坠积性肺炎和吸入性肺炎,故应为患者提供适当的体位,定时翻身拍背、勤吸痰,防止误吸;第四,梗死急性期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提供抗凝和抗栓药物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故应严格把控用药适应证,同时观察排便情况,控制饮食种类及每日的体液出入等;第五,加强营养评估力度,提供个体化饮食,鼓励患者早日活动,预防压力损伤和营养不良,以及关节萎缩等并发症。进行对症处理,并发症的提前预防更为重要。患者在入院后,应建立全程的身心状况评估流程,全面评估潜在并发症风险,做好风险标识,积极预防并发症发生。

3 功能康复

功能康复为脑梗死的早期护理重点部分。提供早期功能康复,可减少后遗症发生,促进早日康复,回归正常生活,一般在患者生命特征平稳且病情比较稳定后的48~72小时后可陆续安排符合患者康复需求的康复内容。

3.1 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主要包括主动和被动训练,前者以手指的抓握活动、抓握木棒、拧毛巾等为主,利于活动关节,后者以腕关节的背屈、背伸活动等为主,可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预防病情加重进展。等到恢复期,可为患者提供躯干平衡训练、以床上训练和步行训练等内容。其中,床上训练以翻身、起坐及坐位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主要是迈步以及基本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运动康复应遵循循序渐近原则,具体的康复内容和频率,应由康复医师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在开展运动康复期间,应做好保护措施,避免患者出现意外风险,如跌倒或者韧带损伤等。

3.2 言语康复

言语康复应先从听写、发声、复述语句着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恢复和提升患者的信息接受和表达能力。可指导患者进行口形训练、发音练习等规范的训练,通过鼓励患者不断地自发言语、听语理解、复述、命名,利于帮助其锻炼唇肌、纠正错误口形,恢复言语能力。中西医结合言语训练为临床康复护理热点。在常规言语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针灸干预,能够更好地刺激中枢神经,改善言语表达障碍。

3.3 吞咽康复

脑梗死的吞咽康复方法主要包括吞咽器官运动训练和感觉促进训练等,进一步细分可包括空咀嚼,鼓腮,吹气,张腭等单个咀嚼动作训练,利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软腭和舌根及咽后壁的空吞咽动作等。与言语康复训练相同,目前中西医干预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同样为临床研究热点,利用针灸刺激、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可有效缓解舌肌痉挛,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提高摄食和吞咽能力。

4 饮食护理

立足于早期护理,因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咀嚼消化能力较差,以及吞咽功能障碍影响,故需要注重可行性护理原则,灵活调整其饮食模式和进食方式。按照少食多餐原则提供饮食,保障患者机体营养需求,对于咀嚼能力较好,未见吞咽障碍者,应提供质地柔软的普食,指导患者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膳食纤维等食物。对于咀嚼和吞咽障碍者,应评估实际情况,安排肠内营养支持,同时评估营养需求,等等。

5宣教和心理护理

开展疾病宣教,讲解疾病康复要点,提高患者疾病及康复认知,宣教模式契合患者的接受能力,为保障宣教到位,可将宣教内容渗透到每一项日常护理中。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提供针对性的心理疏导,鼓励患者正视疾病及后续康复工作,联合冥想法、音乐及认知疗法等缓解其负面情绪。

6 生活护理

开展早期运动康复时,可同步指导患者逐步学习和尝试生活自理,包括日常洗漱和穿衣及进食等。评估患者睡眠质量,积极缓解睡眠障碍。加强基础疾病控制,尤其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饮食,把控用药质量。

科普小结

临床对于脑梗死患者均提倡早期护理,旨在尽快缓解功能障碍,锻炼生活自理能力, 改善预后质量。在提供早期护理时,需注重患者的个体化差异,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有效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