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检查对人体有危害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1

超声检查对人体有危害

黄汝愚

大邑川西医院  四川成都  611300

超声检查是居民非常熟悉的检查手段之一,这种检查方式适用范围广,常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然而,居民对超声检查的认识仅仅停留于表面,网络上有些人说超声检查对人体有危害,有些人说超声检查对人体无危害,争议性较大,尤其是孕期,大多数检查均经过超声检查方式完成,家人十分担忧超声检查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那么超声检查对人体有危害吗?如何减少超声检查带来的潜藏风险呢?

什么是超声检查?

超声检查,这种技术借助于超声波的反射,对人体进行观察,一般而言,临床中均选择US的超声检查,身体上经过弱超声波照射,图像化处理得到的组织反射波,以便发现病灶。与此同时,超声波也是一种机械波,正常情况下,人体耳内感受的机械波频率维持在16~20000赫兹,声波频率未超过16赫兹,将其归类于次声波的范畴,反之,声波频率超过最大值20000赫兹,将其归类于超声波,临床上检查机体内部脏器的检查仪器均借助于超声波完成,大多数病灶均可被及时发现,有效实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不断成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查的作用越发明显,不仅可以直观、清晰的看到机体内部脏器形态、血流循环等现象,还可以检查胆囊等病灶的形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为了保证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超声检查也常常参与联合诊断,经过超声辅助,完成组织学活检,再或者联合内窥镜,实现内窥镜检查,等等,有效提高诊断精准度。

超声检查是否对人体有危害?

针对超声检查方式,有些人会问:超声检查是否有辐射呢?答案是:没有。实际超声检查中,超声波没有放射性,这种技术属于高频率声波范畴,对孕妇和胎儿不会产生影响。

从医学领域角度分析,超声检查也会引起多种生物效应,常见的效应多以热效应为主,曾有学者实验发现,动物胚胎生理体温1.5℃为判断界线,超声波会对动物胚胎的影响存在差异性,第一种,超声波会降低动物胚胎的体温,此时可以将热效应忽略,第二种,超声波会升高动物胚胎的体温并超过2℃,此时胚胎发育受到影响,第三种,超声波将动物胚胎的体温升至6℃,此时细胞死亡,由此可知,超声波最佳检查状态是所产生的温度低于生理体温1.5℃。

在医学领域中超声能量是超声检查的决定性因素。外科手术中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和成功率,超声辅助也成为必要性的条件,比较常规手术,超声手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清晰化组织结构,但是手术操作中需要科学控制超声波的频率,方可对人体的刺激降至最低,保证手术整体治疗效果。

超声检查适用广,无论是孕期检查、子宫肌瘤消除等治疗,超声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中需要将频率控制在一定范围,否则会对人体产生危害。那么超声检查对人体可能产生哪些影响呢?首先,如果超声波频率未合理设置,超过规定范围,人体长时间处于超声环境下,听力会受到严重损伤;其次,超声波频率超过标准也会损伤身体某些软组织,尤其是眼睛、生殖器官等十分敏感的位置;第三,超声波虽然不是电离辐射,但是未合理控制的超声波也会产生一定的辐射性。但是以上情况也无需过度担忧,正规医疗机构均会严格管理超声设备的辐射限制和功能,有效保护患者听力;同时检查期间,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医生,听取医生建议,不要让孕妇、幼儿、免疫功能较低的群体长时间处于超声波环境内,可有效预防辐射损伤。

如何有效减少超声检查带来的潜藏风险?

首先,处于超声检查环境中,患者主动咨询设备类型、功率、辐射状态等基础性信息,并听取医生的建议做好防护措施;其次,合理安排超声检查时间,禁止短时间内频繁接触超声检查;第三,定期接受健康体检,以便尽早发现问题。

总而言之,超声检查可以有效且及时发现病灶,但是居民也需要正确了解超声检查隐藏的风险和危害,检查期间需要主动配合医生,听取医生建议做好防护,可以有效减少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