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方角度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3

建设方角度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实践

王从好342224198510080919

摘要:劳动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对城市建筑提出更高要求,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需要提高工程建筑效率,落实绿色建筑施工理念,装配式建筑便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目前,行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进入激烈化的阶段,建筑企业想要脱颖而出必须树立先进的建筑理念,实现建筑结构的全面升级,推出更加具有特色的品牌,取得远超于其他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信息化技术与各行各业之间的相互结合,为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持,能够将建筑设计、运输等环节进行一体化的处理,真正地实现建筑和信息之间的相互融合。装配式建筑是现阶段较为新颖的建筑新型模式,该模式可以在生产厂家完成构件的预制工作,运输到现场后再根据工程需求进行组装,如此便能够充分发挥出工厂在生产设计方面的能动性,同时也能节省现场施工的空间,充分提高工程建造效率。信息化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当中的运用,能够充分提高工程建造速度,设想工程建造过程存在的各项难题,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文章聚焦于装配式建筑情况,全面探讨不同阶段装配式建筑的管理要点和难点,同时提出相应的管控措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管控效果。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建设方;对策措施

0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成果,在建筑实践的反复验证中,装配式建筑已经获得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广泛重视,不仅能够积极响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也是降本增效,全面实施绿色建筑理念的一种有效方法。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只有打造极具特色的品牌才能够获得市场的认可,而信息化技术则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能够将建筑设计、建筑运输等不同环节融为一体,通过信息一体化的处理,将建筑和信息进行有效整合。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方法成本更低,组装更加便捷,能够降低自然能源的消耗,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更小,所以探讨装配式建筑设计以及管理工作对于工程建设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也能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寻求有效平衡。

1.装配式建筑施工的重要性

1.1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装配式建筑优点多种多样,包括投入成本低、操作便捷、施工速度快等,同时也能够减少能源的消耗,降低对环境造成的负面污染,所以装配式建筑在建筑项目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能够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传统建筑采用混凝土结构,工程建造流程整体复杂,而且大量的施工材料运用也会造成环境的危害装配式建筑则改变了传统的施工方法,能够在工厂内完成构件的生产以及加工工作,工程现场直接可以根据工程需求对构件进行组织,不仅能够节省现场空间,同时也能够降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为建筑质量以及建筑安全提供了良好保障。

1.2提升经济效益

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流程更加简单方便,使用的材料设备投入远比传统建筑方式更低,尤其是在人力投入方面,能够减少施工的成本投入。装配式建筑对劳动力的需求量更低,能够减少人力的投入,避免工厂出现过于密集的人员工作情况,现场管理变得更加直观便捷。由于该种建筑方式采用工厂进行设计生产工作,施工现场只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完成组装,能够降低施工时间,缩短工程建造周期。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崛起,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开始朝着绿色的方向转型,希望通过装配式建筑模式的探索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这也成为现代建筑行业发展的主流。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经济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这也决定了不同省市的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相比较而言,装配式建筑在东南沿海地区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并且诞生了较为成熟的配套部件和标准规范。而且不同地区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存在不一样的要求,目前各个省市大多制定了财政补贴、税费优惠等不同的引导策略,旨在调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积极性。合肥市对装配式建筑的探索可以追溯到2000年,早期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这也决定了工程进度较为缓慢,难以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工程实践当中。随着现代技术的全面普及,政府部门对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的重视程度逐步提高,并且逐步推动了大量的实质性策略,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导,让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尤其是合肥市推出《关于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通知》,其中不仅对装配式建筑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明确提出了商品房预售试点以及预售条件,为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指导。

3.工程管理整体技术路线

装配式建筑在运用时,首先需要针对技术实施路线进行综合分析。分别从装配式建筑评价分值、施工难度、周期成本、风险问题等角度进行全方位地分析,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实施路线的可操作性。《合肥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具体因素,规定了装配率计算的具体要求,为当地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指导。通过对现阶段装配式建筑项目分析,可对其技术路线进行如下总结:全现浇外墙或自保温外墙+内隔墙条板(非砌筑)+管线一体化+楼地面干法施工+全装修+其他,从实践运用的角度来看,这一技术路线的特色并不明显,但是在实践中已经经过了多次的运用,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同时也符合现阶段合肥市的产业发展。要求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提供良好指导。值得注意的是,装配率计算细则方面发生了极大变动,主要体现在计算单元、分值分布等多个部分。在未来的发展中,技术路线的多元化发展趋势也会更加明显。从建筑单位的角度来看,技术路线的确定必然需要思考成本等相关因素,所以在工程操作时必须立足于工程发展状况,结合前期研判、竖向预制等相关内容进行细化分析,进一步摸清上下游产业链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良好支持。

4.设计阶段工程管理要点

4.1设计流程

装配式建筑之所以能够在建筑实践中脱颖而出,原因在于该种设计流程更加全面且清洗,能够满足人们对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但是项目的实施同样也会存在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工厂生产端、装饰装修端,必须做好协同和集成。为了更好地了解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流程图1对其进行了展示。想要提高工程建设效果,施工单位必须认识到装备是建筑运用的要点难点,同时掌握不同阶段的项目控制重点,充分讨论建筑概念方案的可操作性,同时加强与政府主管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做好相关指标以及流程的处理工作。

IMG_256

图1装配式建筑设计流程

4.2设计周期

装配式建筑之所以能够降本增效,最为关键的便是采用集成设计的方案,建设方需要提前参与到建设的整个流程当中,并且发挥出自身的参与作用。

4.3设计图纸

在图纸设计方面,装配式建筑的要求更加复杂,不仅需要完成传统常规的图纸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关于设计阶段落实装配式建筑实施要求的通知》内容,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求,提供安装大样图等相应图纸。

IMG_256

图2装配式建筑设计图纸

5.施工阶段工程管理要点

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需要考虑,不同施工方案可能对现场产生的影响,这也是有别于传统施工现场的关键点。

5.1场地布置

装配式建筑将在施工现场进行组装,所以在施工之前必须明确不同部件的种类、数量等相应信息,在信息评估的基础上完成场地的平面设置,具体可见下图。

IMG_256

图3项目场地布置

5.2设备要求

建筑施工现场涉及大量的设备设施,为了提高工程建造效率,必须关注起重吊具的吊装能力,同时深入工程现场对施工流水、零部件堆放等相应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在工程需求的基础上,对起重机进行合理布置。不同项目施工环节采用的机械设备存在一定差异,移动式汽车起重机主要被运用在低层和多层装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构件的安装工作。考虑到施工项目中存在较多的楼栋,单层吊装量大,为了提高工程建造效率,可以将汽车与移动式汽车起重机进行相互配合,避免出现重复矛盾问题。构件起吊时必须根据装备构件的具体情况,对吊具进行科学选择,并且对照设计要求分析调点是否科学合理,确保受力整体保持均匀。挂钩也是起吊中的重点如何进行,挂钩将直接影响吊顶的受力,所以在工程现场必须综合考量并完成暖风绳的设置。操作人员在起吊前需要对起吊部件进行全面分析,核对构件数量并做好前期的验证工作,确保各项已经准备完成。

5.3施工安全质量把控

根据装配式建筑施工情况,可将其分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和装饰装修三个部分。相较于其他两点而言,装配式建筑和传统方法在主体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过程管理方面,为了提高工程管理效率,必须从工程现场出发,构建安全的专项应对方案,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管控措施,例如吊装作业防风等。部分企业的人员操作能力,水平层次部企业甚至缺乏装配式建筑的实操经验,缺乏安全质量意识,所以在施工现场非常容易出现接缝误差大、钢筋定位不准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直接反映在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方面。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必须建立完善的培训考核机制,确保现场操作人员具备充足的经验,符合工程建造的要求。

5.4进度把控

进度是工程建造过程,需要重点关注的一项指标,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不仅需要控制现场进度,还需要加强与生产车间之间的沟通,掌握构件生产的进度,所以施工单位需要提前介入到设计阶段,避免因为设计不理想而影响后期的效果。建设单位必须根据工程建造要求,合理划分工程计划在总体进度控制的基础上,优化各项信息技术,在实践当中的应用,提高进度管控效果。

6.工程成本控制策略

装配式建筑成本多种多样,成本的增加,必然会影响建设单位的效益。工程建设前会明确罗列成本的相关信息,但是在建设过程中同样也会产生一定的增量成本,在不同的工程环节都有所体现。通过对合肥市装配式建筑建造情况,半数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增量保持在250250~350元/㎡,成本增量在350~550元/㎡装配率达到了65%。通过对装配式建筑优惠政策的进一步分析,可以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强化成本管控,节约更多的成本。合肥市对装配式建筑的非政府投资项目有着明确的政策优惠,装配率如超过50%,便可根据建筑面积100元/㎡标准完成补助,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500万元;如果装配率超过65%,并且符合国家绿色建筑一星级、合肥市绿色建筑星级以上,住宅项目满足《智慧小区评价标准》(DBJ50/T—279)二星级要求,补助标准是200元/㎡,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如果装配率超过65%(含),属于合肥市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还可以减少15%的企业所得税,并且享受环境保护税优惠。举例来说,某装配式住宅项目享受正负零预售,提前预售降低了资金峰值,资金效益保持在50~60元/㎡。

7结语

建筑理念的现代化发展为装配式建筑的运用提供了良好条件,不仅能够提高工程建造进度和质量,同时还可从构建设计、装配式加工等不同环节进行科学管控,节省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在工程建筑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总体来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未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理念的创新,装配式建筑必然能够在建筑项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秦平.装配式建筑施工工程监理质量控制要点[J].建设监理,2018(5):71-73.

[2]冯昱燃.装配式建筑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及通病防治举措[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4):50-53.

[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4]刘军,秦砚瑶,吴学荣,等.重庆市装配式外墙板建筑计容面积认定问题探讨[J].重庆建筑,2018(4):26-29.

[5]郭学明,李营,叶汉河.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政府、甲方、监理管理 200 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115-118.

[6] 张扬.预制装配化办公建筑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以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项目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