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学科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杨皓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陈庄中心小学 253000

摘要:阅读教学具有综合性,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语言基础、思维发展、艺术审美、文化传承等维度出发,带领学生开展有效的阅读活动,使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健全的人格,助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了学科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关键词:学科素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新课改背景下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进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语文学科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现对人文素养有关内容的渗透,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其二,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阅读技巧。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学生的信息识别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才可以在快速更迭的信息中对有效内容进行识别与分辨。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加强阅读教学实践,引导学生积累相应的文字素材,可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为后续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其三,阅读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外界事物的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主要目的并不是让学生进行文章鉴赏,而是通过阅读积累更多的基础认识,同时对社会自然形成明确认知,为学生后续的发展提供保障。

2学科素养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不足,难以真正理解阅读的乐趣和价值。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直观感性、活泼好动,对抽象的文字符号具有天然的抵触心理,这些都导致小学生难以展开自觉性、规范性、高效性的自主阅读行为。而小学生阅读主体地位的有效落实是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实现品质培养和能力生成的关键。可见,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挖掘小学生的阅读潜能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首要任务。众所周知,阅读文本是对生活现象的艺术性呈现,而直观具体的生活经验是调动学生认知情感的根本因素。在信息技术进步和经济繁荣稳定的双重背景下,教学情境创设工作也变得简单便捷。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山行》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具有动态美感的山林秋色图景,在移步换景中让学生一一发现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等元素构成的和谐统一画面。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回顾生活经验,思考秋天(山林)景色的主要特点,从而以鉴赏观察的角度来感悟文本。又如,在《秋天的雨》阅读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秋雨泼洒时的状态,来丰富学生相关的感性经验,从而实现阅读兴趣的有效激发,并在对比归纳中提升阅读质量。再如,在《狼牙山五壮士》阅读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相关的纪录片和影视剧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事件的阅读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进行相关故事演绎活动,从而对故事事件和人物形象获得深刻的个性化体验,从而对具体的文本故事产生探究阅读兴趣。

2.2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传统教育理念和教育思维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当前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无法有效激发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针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们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和做出的改变。在此过程中,想要使学生能够对语文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的话也需要注意两个关键,一是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二是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具趣味性的语文阅读课堂能够有效迎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与兴趣爱好,更具生活性的语文阅读课堂则能够有效降低阅读学习的难度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使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因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才刚进入小学不久,不管是阅读能力还是阅读习惯都还处于初级培养阶段,游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正好迎合了他们的思维特点与性格特点,很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参与热情,为培养他们的阅读意识和阅读习惯提供有利条件。说回到具体的游戏设计,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课文中所提及的小蝌蚪、鲤鱼、乌龟、青蛙等动物的形象,挑选几名同学分别扮演相对应的角色,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扩展故事情节,根据阅读得来的信息进行话剧式的游戏表演,强化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与认知。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来设计和开展班级分享和讨论活动,以“小蝌蚪为什么会找不到妈妈呢?”“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认错妈妈的情况呢?”等问题作为分享和讨论的核心主题,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妈妈的特征以及自己和妈妈在平时生活中的相处方式和趣事,在此过程中教师既能够引导学生对课文内涵进行深度探索与解析,又能够引导学生回忆妈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不仅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的效果,还有助于深化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2.3融入趣味元素,保持阅读兴趣

鉴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在阅读活动中融入一定的趣味性元素,让学生快乐阅读。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多元化的趣味元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效果,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古诗三首》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三首古诗后开展一场古诗朗读比赛。在比赛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朗读的古诗内容配合相应的背景音乐,使学生的阅读更加多彩。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两两分组进行比拼,这样既不会让朗读活动变得乏味,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对朗读比赛赛制进行升级,当一名学生说出“一道残阳铺水中”之后,对方学生就要说出下一句,通过接力的方式完成对整首诗的诵读。在学生朗读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随机暂停比赛,让学生解释刚刚所朗读的诗句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等。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古诗,不仅能够有效加深学生对古诗的印象,还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保持阅读兴趣,对后续的阅读活动保持期待。

2.4构建科学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

阅读评价环节是阅读课堂上的重要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手段。在以往的评价中,以教师为主体、以答案和成绩为标准,这样的评价片面浅显。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阅读课堂有效性、提高学生阅读学习能力,教师要构建科学完善的阅读评价机制。教师要丰富阅读主体,让学生也参与到阅读评价中来。在评价时,学生可以基于自己在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成效、自己的学习感悟,展开自评、互评。除此外还可以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完善教师的教法,又可以改进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

3结语

综上所述,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基于阅读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相应的策略提高阅读有效性。通过有效阅读,教师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还可以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主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9-10.

[2]于桂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7):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