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金活水“贷”动乡村振兴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农金活水“贷”动乡村振兴发展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风险管理研究

孙修鹏   孙富晨

辽宁省大连市银行业协会   116000

摘要: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党中央、国务院连续 发布一号文件,对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作出统一总体部署。 2021 年,党中央、国务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从机构设立、立法立规等多个方 面作出了总体框架设计和安排,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们国家社会主要矛盾的重 要举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该在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展现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提供高 质量的普惠金融服务。本课题主要研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的风险管理,提出完善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以期为商业银行业优化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提升三农业务信贷管理质效、促进乡村振兴 领域信贷资金投放提供借鉴。

关键字:乡村振兴战略、涉农贷款、风险管理机

目前 “三农”领域的信贷业务风险相对偏高,商业银行风险防控方法有限,信贷产品适应性不强,信贷业务人员畏贷、惧贷心理仍未完全得到改善,需要研 究探索贷款支持三农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产品,持续推进信贷资金源源不 断地流向乡村振兴领域。

一、农业农村融资供需存在的问题

(一)  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较少,涉农贷款投放规模效应不强

近十几年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市场,新发展起来股份制 商业银行又鲜有涉足农业农村领域,新兴起的村镇银行受规模限制贷款投放能力 有限,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时代责任,主要落在了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农村 金融机构身上。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步深入实施和农业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快 速发展,农业农村领域的信贷资金需求也在逐渐增大。虽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已 经在回头深耕农业农村金融市场,但要形成具有强大推力的规模效应仍需假以时 日,乡村振兴领域在短时间内很难形成多渠道融资支持的规模效应。

(二)  产品及服务创新更新迭代,解决融资难题依需假以时日

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困境,虽然近几年在农村地区建设了大量农业基础设施,但是对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依存度仍然较高,涉农贷款 主要面临两种极难防控风险,即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投入 成本相对较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管理不规范、农业保险保障机制尚未完善、农业生产经营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三农”行业是目前公认的抵御风险能力较差 行业,涉农贷款的风险较大且银行很难通过常规法律途径处置挽损。在过去几十 年中,由于农信社在农村地区投放的各类涉农贷款损失率较高,所以农信社对涉农贷款设置了较为严格的准入条件和办贷流程,传统涉农贷款业务及管理机制很难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融资需求。

(三)  高质量现代农业发展缓慢,有效涉农贷款资金需求不足

目前,辽宁省内的水果、蔬菜、畜牧、杂粮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不高, 农业产业化的整体水平不高,缺少总体实力强、经营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的大型 农产品龙头企业,行业龙头引领带动能力偏弱,大中小微企业相互配套、企业和农 户融通发展的现代农业体系不完善,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 条。大多数的种养殖农户、涉农民营小微企业仍处于农产品种养殖、农产品初加 工的全产业链条的底端,农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经济效益不强。银行缺乏依靠核心企业顺延产业链条来系统化、规模化的提供信贷资金的 有效途径,只能依靠自身主动营销调研发掘优质客户的方式进行贷款投放。

 


三、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  采取“分类分策”授信管理机制,有效防控风险的同时增进银

农互信

目前很多银行都在开展整村授信,加大农村市场的信贷投放的力度。在整村 授信管理过程中,银行应该与新型农业经营贷款主体建立紧密联系关系,在首次 贷款后设定一定时间的观察期,逐步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增强银行和新型农业 经营主体之间的互信。根据当地居民平均年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设定农户基础授信额度,对收 集信息后获得准入资格的客户全部给予一定金额的基础授信额度,让种养殖农户 家家有一份"备用金",拓宽整村授信的覆盖面,促进首贷户数量增加。根据种养殖 经营设施的实际价值和变现难易程度合理设定一定金额的附加授信额度,对具有养殖经营设施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再适当附加一定的授信额度,让种养殖大户人人有一份"大红包",体现整村授信的政策差异性,提高贷款支持乡村振兴的有效性。

(二) 建立“动态循环”风险评估体系,管控风险的同时补充完善客户信息

针对经营主体的特点,创新风险评估方式方法。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掣肘涉农贷款投放的突出问题, 目前三农领域的工商、税务、产能、仓储、物流等信息比较零散, 尚未进行统一的、系统的数字化处理。现阶段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服务客户特点完善金融服务,采取"边授信、边建立、边补充

" 的动态循环方式,逐步补充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息数据库,为涉农贷款风险防控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

(三)  提供“量身定制”特色融资方案,创新业务的同时增强风险缓释能力

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贷款额度小、资金需求急"的贷款资金需求特点、 "随用随贷、随借随还"信贷资金使用特点,创新设计融资业务品种,为其量身定制 融资授信方案。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周期性、季节性"的种养殖经营特点、 "无抵押、缺担保"的自身资源条件,优化整合融资增信工具,为其合理配置融资资 源。商业银行应加强与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在涉农信贷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总结分析过往的经验教训并完善改进业务管理机制和流程,持续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合作的宽度、深度、力度,满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合理融资需求。

(四)  优化信贷资源和机构人员配置,将涉农贷款做专、做优、做深、做透

商业银行的信贷资源和机构人员配置要持续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在信贷资源倾斜方面要做到"三个优先", 即优先调配乡村振兴相关信贷资源,优先受理乡村 振兴相关贷款业务,优先满足乡村振兴相关金融需求。在贷款投向方面要做到"三 个支持", 即重点支持专业大户特色农业产业贷款融资,支持家庭农场个人经营性贷款融资,支持农业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融资。在机构人员配置方面,要根据地区农业特色产业规划布局和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指定专门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特 色二级支行,专注乡镇特色产业相关金融服务,将支农贷款业务做专、做优;优选了 解农业生产经营、具有农村生活经历、关爱农民热爱农村的业务人员,组建支农贷款业务专属业务团队,专注支农贷款业务管理,将支农贷款做深、做透。

 


考文献

1.王丹、《2019 年辽宁省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分析与对策建议》、《2020 年辽宁 经济社会形式分析与预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8 月。

2.张秀清、《“保险+期货”开创“三农”风控新路径》、《中国农村金融》、2021

8 月下半月刊 (总地 518 )

3.农业农村部官网(www.moa.gov.cn)

4.环球网 (www.huanqiu.com)

 


3 / 16


16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