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在体育学科中的渗透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心理教育在体育学科中的渗透作用

谢利东 

深圳市龙岗区甘李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  518000

【摘要】:在现如今的新课程的改革的潮流下,心理学教育在中小学的各个学科中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体育教学在中小学教育中也是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文章将结合当下体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并深入探讨心理教育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研究方向。了解心理教育的发展,运用心理教育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

【关键词】:心理教育;体育教学;中小学

1.如何把心理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学在中小学与其它学科相比较,活动范围广,实践性强的一门学科。在中小学阶段越来越重要,自新课程的改革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趋势,体育教学也在不断的改进以及提高其在基层教育的地位。随着近几年我国体育竞技水平的提高,体育人才的突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合理的心理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参与度。适当的心理教育能保障学生在体育教学当中得到健康成长的环境,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度。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在现实的教学当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去发现一切可以运用的素材,将心理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在这种情况下,是每一位基层教师的首要任务。

1.1.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目标

教师通过提升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积极乐观心态的养成,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减少了学习压力,通过劳逸结合让学生在其他学科的成绩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升,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树立良好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着重要的意义。[1]学生的参与度可以体现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参与度高很好的说明教学目标很好的完成。良好的体育课堂就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体育教学不单单以学生的学会技能为,也要从其情感等方面完善教学,这个过程中就是心理教育中很好的的融合。

1.2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心理教育在基层教学中是较为鲜见,中小学的学生好奇心强,作为心理教育者,我们应该对于学生这个年龄段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来开展学生健康的学习心态。充分的体现学生敢问、敢想、敢说,从而更好的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心理教育是通过研究与掌握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以及研究人心里变化。心理教育用得好,不仅可以鼓励学生,而且能提高学生对教师亲切感,对体育课堂的学习的积极性。但对于所有的教学都是一样,不仅局限于体育教学,教和学能更好的开展取决于教师如何能走进学生的心理,教授的方法、方式去适应不同年龄段,不同的水平段的学习方式,符合心理发展的规律。

1.3心理教育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建议

改善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 应首先着眼于学生认知方式改善, 促进认知协调是重要的。着眼于学生认知方式改善是指,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构成与认知习惯, 并且能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帮助给予恰当的有效的改善。学习的根本意义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与各种能力, 其中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2]正如论语中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认知能力是学生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就犹如在体育课堂中,在我本人一次教授车轮跑的动作要点,教师以专业的术语来讲解,往往初中水平段的学生可以理解,但是换做小学水平段的学生来说超出他们的认知能力,容易造成“认知不协调”的现象,会使其“一条路走到黑,看不见光明”,容易发生学习心理的变化,从而变成消极的学习态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学,从身边的事物来讲解会更贴切其生活。举列子告知车轮跑的动作更我们骑自行车的动作一样,通过折叠大小腿然后进行蹬伸,动作快慢就跟骑自行车上下坡一样的道理,上坡满,腿要用力蹬伸,下坡快,动作要快。通过这样的贴切生活的讲解,学生更加愿意去学习,发现体育运动原来和生活中很多的东西相似,更加积极的去参与到教学中去。这种为学生营造一种情景中的教学,会是学生的参与度高,学习的积极性高,更愿意去思考问题。使学生在一个积极的状态下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范畴,有了范围可以更好的组织个人的讲解,通过生活中的点滴以及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取素材,如:动画片、玩具、游乐园中的项目或者学科之间的融合,找到与体育教学或者其它学科中的共同点与学生有共同的话题,这样与学生的交流更好开展,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学生有觉得参与的兴趣点。进而达到学生可以根据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去思考与身边的事物以及其它学科中存在的共同点。

  1. 通过心理教育解决体育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体育课堂的特殊性,其上课的场地受环境、天气、气候等问题的影响。就如室外温度热不想动,担心出汗过多导致衣服出现汗臭味等问题会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或者不愿动的心态。如何去通过心理教育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所有教师需要考虑的事情,针对不同的课堂运用不同的方式,教师通过分析考虑学生的心理状态来解决。

2.1通过心理教育的渗透改善体育课堂

由于在校学生都需要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在校期间一律需要穿着校服,学生平时购买的各种服装都无法在校园里穿着,以及教师的服装不统一,导致学生在这方面产生一种不公平对待的情感。但是由于体育课堂的特殊性,体育教师可以制定课堂着装的规章制度,允许学生穿着自己购买的运动服装,结束后换回校服的要求。这样的做法消除学生心理不公的待遇,满足了学生的一种“虚荣心”。难免会出现攀比的心理,教师这个时候需要做的是打压这种不合理的攀比,体现“运动场上用运动来说话”准则,而不是攀比服装的价格,形成一种健康的心理教育。通过这种尊重学生的主体,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作用是学生尊重教师、尊重课堂。有这样的一种心理联系,学生更加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进而达到一种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更好的掌握知识。

2.2心理教育渗透的作用解决后进生的心理问题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能存着这么一句话“运动场上用运动说话”,这样会挫伤一些体育上的后进生心灵,从而导致这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产生了厌倦,抗拒体育课堂教学。在这是体育教师就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通过健康的心理引导,去讲解每个个体的差异性,体育运动不仅局限于跑、跳、投三个内容,引导学生去思考,鼓励学生敢想、敢说的行为,这样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能动性。也可通过自身经历讲述不同性格差异的人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如:性格内向冷静的人,适合射击、围棋等体育项目;各抒己见,找寻适合学生的。通过这种鼓励和传输正确的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让学生找回自信,让学生喜欢上体育教师,喜欢上体育课堂的教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可以在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心理的不足,并逐渐改正,在这样的环境下,心理教育的渗透就达到一定的效果。

  1. 发现和引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不同的教学方式中,个体又存在着差异,学生总是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都是正常的。身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如:好胜心强的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失败了,要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输赢,失败要做到检讨找到原因,成功了要做到不傲慢,虚心学习。常年处在教学工作的第一线,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观察任何学生心理出现的微笑的变化;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这样做更加能体现出心理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作用,不同的学科教学有不同的渗透方式,其作用都是为了培养出一个德智体美劳的学生,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

【参考文献】:

[1]吴鸿瑜.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课堂参与度策略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04)

[2]朱崇福.浅议积极心理教育在课堂中的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