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及措施配置要点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4
/ 2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及措施配置要点

云建冲

和林格尔县水务局水利工程质量安全中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00

摘要:2023年1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山青、水净、村美、民富为目标,以水系、村庄和城镇周边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特色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有机结合,提供更多更优蕴含水土保持功能的生态产品”。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是新阶段水土保持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措施配置

1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概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部分地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这些环境问题,各地政府实施一系列的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以改善流域生态水环境质量,保护土地资源。由于传统的单一水土治理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需要进行小流域整体规划和综合施策。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小单元,形成相对封闭、系统稳定的生态系统。通过系统性的水土保持措施和综合治理,旨在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项目区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目前,我国多地已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2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及措施配置要点

2.1完善管护机制,确保生态持续良好

第一,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长效管护机制,必须抓好责任落实。首先要认识到,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需要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但这并不等同于政府完全“包揽”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管护,在管护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调动社会组织参与管护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注意,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长效管护机制,责任落实必须要落实到位,纵向理顺关系、横向压实责任。纵向方面,即政府各级部门,权责关系要理顺,例如:区政府协调全局,牵头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工作,做好资金预算、资金保证工作,强化管护考核与监督工作,乡镇政府结合实际进行指导,协调各村委会、居委会的联动与衔接,抓好执行与落实。横向方面,即政府、公众、社会机构,各方责任需落实到位。要明确政府、村民与第三方社会机构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之间的关系。政府要指定配套政策,明确管护标准和管护责任。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建成之后,对于村(区)民直接受益的项目,直接移交村(区)民进行管护,对于事关公共利益的项目,可以由政府选拔专业人员和机构进行管护,确保管护责任落实到位。第二,建立生态清洁小流域长效管护机制,离不开公众的参与和支持。要提高公众的参与权、监督权,调动公众参与管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首先,可以开设举报电话,畅通监督渠道,同时要做好对举报人员身份信息的保密;设立“民意直通车”,鼓励人们为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建言献策,相关事项要注意征求民意,各相政策和措施“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接受人民的检验的监督”。其次,公众的有效参与只有建立在对生态清洁小流域的正确认识之上,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的公众的指导、培训,以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有效地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最后,还应该对于在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有突出贡献地人们给予适当的奖励。这些奖励,可以是物质上的,比如奖励金;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如荣誉证书。以此来激发公众参与生态清洁小流域管护的积极性,也不失为一种有效手段。

2.2树立整体观念,共谋生态之路

在统筹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过程中,“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整个流域是以“水”为中介的自然要素、社会要素、经济要素相互联系而构成的一个“自然一社会一经济”有机复合系统,因此,水生态问题、自然环境问题、社会问题、经济发展问题,从来都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发生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方面,自然生态问题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自然生态的健康发展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在生态清洁小流域内部,无论哪一个局部或区域子系统发生变化和改变,都势必会对其他区域乃至整个流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上游水源的污染,必然会带来下游水质的破坏,威胁水生动植物的生命,同时流域内资源的污染和减少,又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生产,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水资源流域性的特性,决定了进行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要以流域为单元实行系统治理,不能简单地就水论水,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以系统思维统筹把握其特点与联系,强化规划引领,与美丽乡村、乡村振兴建设规划等有机结合,系统整合产业发展、村庄建设、河道整治、景观营造等各项工作,确保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系统化有序推进,才能实现水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2.3水域环境修复

(1)定期开展河道泥沙疏浚,可与河道整治、线路污泥处理等项目紧密结合。疏浚泥沙是清除淤泥和改善水质的措施之一。它可以消除淤泥中的腐殖质,增加河流断面,提高水位,大大提高水环境容量,增强河流的污水接收能力,修复水生花卉,重建水生生态系统软件,为促进水环境治理的改善创造必要条件。(2)水体中有100多种生态绿色植物,包括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漂浮植物和漂浮植物。常见的挺水植物有生美人蕉、黄菖蒲、旱伞草、花叶芦竹、水菖蒲等,浮叶植物有睡莲、萍篷草。浮叶植物包括荷花、浮萍,沉水植物包括苦草、金鱼藻、水盾草、篦子眼子菜、马来眼子菜等。浮生植物包括香菇和柠檬草。(3)爆炸性气体充氧操作系统是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向水体中添加溶解氧。它是微生物繁殖、认证和刺激的最基本的生存环境。向水体中引入足够的溶解氧,可以使断裂的生物链得到很好的修复,然后根据水体状态逐步创建更完善的生态系统软件。(4)生物膜分离技术一般用于水质较差的河流污水的净化。关键是利用生物接触氧化法原理处理废水。作为一种固定化酶废水处理工艺,应以附着在介质中的生物膜为主导因素来净化和处理有机废水。它具有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优点。(5)根据湿地公园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有机化学和生物的协同效应,废水可以被净化。生物毯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在水体生态修复中应用新技术的一项突破,可以为水体中的好氧和兼性微生物提供更好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从而溶解河流水体中的有机化合物、N、P类等。

2.4护岸生态改造,改善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区域以自然土坡为主,乡村风貌保存完整,生态基底较好,护岸措施实施条件优越。可依据现状条件,坡度较缓、口宽大于6m的岸段可主要采用草皮护坡、密排木桩护岸、黄石垒砌护岸等形式进行生态改造;坡度较陡、口宽小于6m主要可采用生态砌块护岸、生态袋护岸等形式布置;对于生态要求高的可采用杞柳护岸、竹桩护岸、固化土等护岸形式改造。居民生活区主要为硬质护岸生态改造,其中以插板桩护岸改造为重点。一般可以通过2种方式:一种是对老结构的拆建改造;另一种是采用水生植物和岸上绿化进行遮挡的形式。有条件实施的,以拆除新建生态护岸为主;拆除条件困难的可将插板桩常水位以上混凝土导梁结构拆除,重新布置黄石等结构进行生态改造,整体上改善河道面貌;没有拆除条件的,通过在插板桩前沿打设定植木桩(或竹桩)形成种植平台,种植鸢尾等挺水植物,同时在插板桩顶部种植黄馨等垂丝类植物,利用挺水植物和垂丝植物共同遮挡插板桩的生硬结构。通过生态改造实现区域河湖水系生态防护比例高于75%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晓燕,宋俊杰,王瑞青,等.四子王旗红格尔清洁小流域的治理措施及效益分析[J].内蒙古水利,2021,7:59-60.

[2]王婧.南水北调中线湖北水源区生态清洁小流域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