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中的应用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王凯琪

咸阳市中心医院    陕西省咸阳市   712000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40例,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评价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00%)比对照组(75.00%)更高(P<0.05)。评价心理状态(护理后),观察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0.07±1.62)分]比对照组[(15.82±1.85)分]更低(P<0.05)。评价生活质量(护理后),观察组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72.07±5.58)分]比对照组[(65.41±4.39)分]更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的开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其病情良好恢复,使其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体验。

【关键词】优质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发病后,患者往往处于危险的状态,会造成心功能损伤。病情的持续发展,会引起心律失常、低血压、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仍需要密切监测其症状、体征变化,警惕病情的再度发作、恶化,需要通过细致、周到的护理服务,达到维持体征稳定、减轻疼痛和不适症状以及预防并发症的目的,进而为促进心肌功能恢复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关注病情变化的同时,还要关心患者的身心感受,尽可能让患者更加安全、舒适的接受治疗和护理,减少疾病对于日常生活的不良影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女=22/18,年龄范围57~78岁,平均年龄(64.35±4.26)岁对照组:男/女=24/16,年龄范围55~81岁,平均年龄(64.72±4.0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常规护理)

遵医嘱用药,监测和记录患者用药期间的症状表现、体征状态,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并指导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根据病情变化,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让患者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休息,避免受到外界环境的不良刺激。强调日常饮食宜忌,叮嘱患者保持规律作息。

1.2.2观察组(优质护理)

(1)健康宣教: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患者对于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相关治疗方法的认知水平。选择适合患者的宣教方式,明确健康宣教的侧重点。将围绕着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等内容,制作成视频资料,在视频中,可以更加形象、生动的演示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而帮助患者更好的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能够直观、清晰的呈现各种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让患者具体了解各种治疗方法的原理、预期疗效,并为患者答疑解惑。

(2)心理护理:在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各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可以减轻患者对于自身病情的恐惧感,能够更加自信的面对治疗。护理人员应该耐心与患者沟通,对其进行劝导、安慰。在如何缓解心理压力、排解烦恼等方面提供建议,让患者学习自我情绪调节。建议患者通过阅读、听音乐等方式放松心情,保持情绪的稳定。另外,护理人员与患者家属应该积极沟通、协作,共同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3)生活管理:加强生活管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在护理人员的引导下,患者能够认识到不良生活习惯对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而自觉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根据护理人员的建议选择食物,做到合理膳食。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适度进行运动锻炼。

2结果

2.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十分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满意度

观察组(n=40)

21(52.50)

17(42.50)

2(5.00)

38(95.00)

对照组(n=40)

16(40.00)

14(35.00)

10(25.00)

30(75.00)

χ2

6.275

P值

<0.05

2.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

2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评价[±s,分]

组别

HAMD评分

SF-36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n=40)

20.43±3.56

10.07±1.62

40.73±4.89

72.07±5.58

对照组(n=40)

20.71±3.04

15.82±1.85

40.51±5.04

65.41±4.39

t值

0.295

7.242

0.706

8.835

P值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期间,需要给予其优质的护理服务,进而控制病情稳定,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减少风险因素的干扰,进而促进其良好康复。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考虑到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多方面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优质护理的开展,主要侧重于提高身心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健康教育,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加强自我管理[4]。实施心理干预,让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减少负面情绪对于疾病的影响。加强生活管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促进病情恢复有着积极的影响[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开展,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心状态,促进其病情良好恢复,使其获得满意的医疗服务体验。

【参考文献

[1]程端端.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生命质量及负性情绪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3,10(9):2149-2152.

[2]叶蕾.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与住院时间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2,9(1):131-133.

[3]张雪梅,徐洪秋,崔亚丽. 优质护理联合穴位刺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J]. 妇幼护理,2023,3(12):3003-3006.

[4]宋洁,彭晨静,李海梅. 优质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睡眠质量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分析[J]. 中华养生保健,2023,41(19):140-143.

[5]高丽丽,李玲玲,吴磊. 基于评判性思维理论的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流程中的应用[J]. 临床护理研究,2023,32(10):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