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3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及发展方向

宋婕

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文化馆  新疆阿勒泰富蕴县  836100

摘要:基层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坚实基础。加强其建设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丰富文化活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激发群众主体性,实施文化惠民政策,加强监督和评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方向应考虑向数字化转型,文化与教育结合,社区文化引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鼓励文化创新,强调参与性与共享性等,以增强民族文化活力,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方向

引言:社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除了有物质经济为基础,同时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做支撑。基层群众文化是指在社会基层,由广大群众创造、参与、享有的文化现象和活动[1]。这种文化形态具有鲜明的民间特色,紧密联系着普通民众的生活实际,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趣味和精神追求[2]。基层群众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是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能够化解各种利益间的冲突,缓解或消除基层群众的心理矛盾,提高人民文化素质,为实现社会主义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加大资金投入。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加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的投入,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其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基础设施包括公共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展览厅、博物馆、纪念馆、演出厅、社区文化站等)、体育休闲设施(如体育场馆、户外健身设施等)、文化展演设施(如剧院、演出厅、电影院等)、数字文化平台(如数字图书馆、虚拟博物馆、在线文化活动平台等)、文化创意园区(如为艺术家和文化创意工作者提供工作和展示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等。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和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资源的均衡分布和文化服务的公平获取,从而推动基层文化的繁荣发展。

在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资资金总量的同时,还需要地方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政策方针作为支撑,并且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不断优化基层群众文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从而避免用于该领域的专项财政资金被闲置或浪费。为此,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应当购进功能全面、技术领先、性能稳定的基层群众文化信息化系统平台,全力打造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生态环境,推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走移动化、平台化、智能化发展路线。在此过程中,应当做好对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的开发与利用,突出新媒体、融媒体的优势作用,将其作为传输、传播文化资源的重要渠道,以此加强基层群众文化信息资源交互共享。

(二)培养和引进人才,丰富文化活动

首先,建立多级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系统内培养,如通过大中小学等教育体系,开设民族音乐、舞蹈、戏剧、美术等;职业教育与培训,如针对文化工作者的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培训内容应涵盖文化政策法规、文化市场运营、文化传播等,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跨界融合培养。推动文化与教育、科技、旅游等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培养具有跨学科能力的复合型文化人才。

其次,提供创作平台,发挥社区和志愿者作用。为文化人才提供表达和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包括线上和线下的展览、演出、比赛等;鼓励社区和志愿者参与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能力,使其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鼓励文化专业人才参与志愿服务,将文化服务延伸到基层社区,提升基层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最后,文化活动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活动内容应贴近群众生活,既有传统文化的传承,又有现代文化的创新,如文艺演出、文化讲座、书画展览、非遗传承活动等。依托地方文化特色和群众兴趣,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如地方节庆、文化艺术节等,丰富文化活动内容。培养和引进人才,丰富文化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群众主体性

首先,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广优秀传统文化,如组织传统文化知识讲座、技艺培训班等,传授书法、绘画、民间艺术等技能,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尊重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文化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降低群众参与门槛。通过调研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和兴趣点,在文化项目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群众的意愿和建议,通过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文化服务,降低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经济和社会门槛。

再次,创造多样的参与方式。培养文化志愿者队伍和骨干,让他们成为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增设参与渠道,如志愿者服务、社区文化小组、文化竞赛等。线上线下融合。建立线上文化交流和共享平台,方便群众分享与交流。利用社区文化中心、公园等公共空间,满足群众文化创作交流和展示需求。

最后,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非营利组织参与基层文化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支持和参与,包括企业的赞助、社会组织的协助等,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文化发展格局。地方政府部门应当出台一系列惠利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注入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来,以此缩短各个地区之间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差距。地方政府必须发挥出引导、指挥作用,尤其要对辖区内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地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确保能够有更多社会资本投入进来,从而促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顺利进行。

(四)实施文化惠民政策,加强监督和评估

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如免费开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免费或低成本的文化服务,使更多群众受益。建立健全文化建设的监督评估体系,定期对基层文化活动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

在制定惠利惠民的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政策时,应当确保文化惠民政策的适用性和战略性,切实符合当地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创造基层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形式,全力打造基层人民群众的高质量文化活动形式。

利用文化惠民政策逐步扩大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活动范围,不断丰富基层群众文化基础设施,开展更加多元化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放更多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美术馆等场所,丰富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逐步完善保障机制,全面提高各类群众文化设施的使用效率,在区域范围内打造极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这样可以吸引更多民众自愿参与其中,让群众的文化活动变得更加科学、实效。

另外,在实施文化惠民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方面的专项补助的相关工作,利用惠民政策优势,更新出版物、维持日常运行和开展读书活动,以村屯、街道等为单位,开展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与当地的专业剧团、民营剧团进行合作,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的“送戏下乡”惠民政策,让专业的文化演出每年、每月都可以走进基层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来。

(五)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提高对外界文化吸引力

人民群众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主体,更是主导群众文化建设方向、成果的关键所在,高质量、可持续的群众文化建设活动,必须要在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下、主导下、干预下才能顺利实施。因此,在全面推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有关部门必须要引导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其中,制定文化活动的整体科学方案,给予基层人民群众更多选择权、参与权、决策权,让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多样,突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代表性、时代性、传播性,真正可以引起基层人民群众足够多的重视。

为了让基层群众可以对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特色文化有比较多的了解,在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时,应当以当地的群众文化内容为基础,逐渐向周边地区,甚至是全国地区进行延伸,比如,西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东南地区、华中地区等,以此丰富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同时与其他省市地区的基层群众展开深厚的文化交流。除此之外,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成效的过程中,必须帮助基层人民群众建立,主动学习外界文化、了解外界文化、交流外界文化的意识与能力,切勿在开展高水平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时“故步自封”,应当对国内其他省市地区的文化建立足够强的吸引力。

除了在国内领域要做好基层群众对于外界文化的吸引力,同样也要在国际文化领域做好这部分基层群众的文化建设工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中国文化逐渐走上了世界舞台,顺利完成了与世界文化的接轨。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深中国文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以此提高基层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力水平,应当在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基层人民群众对于外界文化的关注度和吸引力,尤其是一些西方大国文化,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取其精华”,让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积极性向更远的方向延伸,并丰富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基层文化服务水平,促进文化公平和文化共享,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方向研究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应着重提高文化服务的普及性和参与性,同时促进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具体而言,发展方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数字化转型,文化与教育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基层文化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趋势。通过建立在线文化平台,数字化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扩大文化资源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还可以增强文化的互动性和体验性,满足更多年轻人的文化需求;基层文化建设应更加注重与教育结合,通过校园、社区等渠道,将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融入青少年成长教育中,弘扬正能量,培养具有良好文化素养和国家认同感的新一代。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如何做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发展,会成为业内人士重要的研究内容,也势必会成为未来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主基调”。除此之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方向深入研究,也要着重考虑如何利用信息化、数字化平台,将其延伸到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中来,从而打通群众文化建设与文化教育之间的“通道”,以此实现文化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真正发挥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育人”方面的核心价值。

(二)社区文化引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发挥社区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基础作用。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增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促进社会和谐,同时激发居民参与文化创造的热情;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挖掘、记录和传承等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活生生的文化实践,让更多人了解和珍惜这些文化财富。社区文化作为基层群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当展现出较强的引领作用,利用社区文化,将基层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基层人民群众形成有机的整体。同时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播与传承,让每个基层群众都自发的成为保护者、传播者与传承者。

(三)促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鼓励文化创新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要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还应通过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展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家软实力;鼓励文化创新,支持基层文化的多样化发展。通过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开发新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

(四)强调参与性与共享性

鼓励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策划和实施,通过文化志愿服务等形式,实现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让文化服务更加贴近群众,提高文化活动的参与性和共享性;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意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的文化活动,增强文化建设的长远性和生命力。

通过上述方向的努力,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社交的表面化、文化消费的快餐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即使有了多种娱乐方式,人们的精神世界还有待充实,提供更有深度和意义的文化体验非常必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养和引进人才,丰富文化活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激发群众主体性,实施文化惠民政策,加强监督和评估。数字化转型,文化与教育结合,社区文化引领,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促进文化自信和文化输出,鼓励文化创新,强调参与性与共享性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发展模式,能够提高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

参考文献:

[1]金小燕. 探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策略[J]. 参花(下),2023(12):128-130

[2]马俊原.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发展路径探究[J]. 参花,2024(08):119-121

作者简介宋婕(1987一),女,汉族,新疆奎屯人,中级职称,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为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