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张跃进

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省洛阳市471000

摘要:信息化技术不断创新,各行各业均开始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建筑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引入信息化技术,可促进建筑工程发展变革,尤其是对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较大。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管理内容较为复杂,而采用信息化技术对建筑工程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可有效减小劳动强度,节约各类资源,提高工程管理效率,使得建筑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经济收益。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U712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科技的发展,为各行各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建筑行业,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因此,建筑企业应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有效提高建筑工程管理质量。

1 信息化技术与建筑工程管理结合的意义

1.1 强化现代信息化意识

部分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在参与各类项目建设中,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固化,缺乏创新意识与能力,没有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实施工程管理工作,或者仅关注自身利益。因此,很多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关注度比较低,不利于促进工程管理方式朝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建筑企业可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议,为工程管理人员大力宣传信息化技术,使其能够意识到工程管理信息化变革的重要性,并且积极参与到信息化管理模式建设中,为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工程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学习信息化管理专业知识,在项目建设中,能够灵活应用信息化技术。另外,工程管理人员应当对现阶段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大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树立危机意识,明确意识到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工程管理中的迫切性,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加快创建科学、完善的工程管理模式,推广应用新型管理技术与软件、设备。除此以外,企业可选择与当地高校合作,开展人才定向培养,企业与高校相互合作,共同培养信息化管理优质人才。

1.2 全面数据整合

数字信息化技术能够整合各个阶段的建筑工程数据,包括设计、施工、质量检测等。这种数据整合有助于决策者更全面、系统地了解项目的状况,减少信息孤岛,提高管理的综合效能。例如,在一般建筑工程的工程设计阶段,数字信息化技术能够用于施工图纸的可行性检验、设计试验,确保设计的工程方案能够用于实际施工,而这也是数字信息化技术设计相较于传统设计所具有的优势。典型的表现有:基于数字信息化技术下的 Revit 建筑数字碰撞模拟检验功能,建设单位可以将图纸中的建筑设计信息、结构信息等整合在数字模型中,分析建筑力学结构是否具备科学性,并生成直观且全面的建筑设计数据库,使建设单位及各部门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方案,并且在实际建造前发现方案潜在的设计问题。

2 基于信息技术的建筑工程管理办法

2.1 造价管理

在BIM视角下,信息技术最大功效在于能够顺利将建筑工程项目案例之中的经济价值激发。首先,所有项目实施案例都可顺利实现远程共享以及实时储存,在造价管理中凭借相同特征模型的使用,可快速适应大数据发展环境,以其强劲的发展适配度,提升管理亲民性,优化具体的管理成效。此外随着愈发增多的项目实践经验累积,模型修正将更为完善,造价管理落实也将更为精准,日后复盘及二次查询实现效率也势必会更高。此外,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还能凭借可视化手段,及时对工程造价信息实现管理。以交互式三维仿真造价信息架构有机融合,助推具象化的数据信息验证目标实现,达到全方位展示建筑工程造价信息这一目标。总而言之,计算机信息技术因其显著的创新性及有效性,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应用上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功效,需要得到人们高度关注。

2.2 资源配置

在施工资源配置方面,可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成本控制中,导入人工工日部门,并利用相关技术软件,对施工环节所应用的各类构件的市场价、定额价以及工程量进行统计,为后续成本控制提供可靠依据。另外,还可绘制双代号网络图以及横道图,将施工材料、机械设备与人力资源的应用量传输至系统软件中,结合项目建设资源配置计划方案,对各类资源的投放量进行计算,为施工计划方案的执行提供保障。为保证合理利用施工资源,应当采用专业系统软件对不同工序中各类原材料、构件、人工资源、机械设备等的需求量进行准确计算,再采用表格的形式予以展现。

2.3 自动识别技术对现场施工人员管理

施工人员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施工人员管理工作中,施工单位需要基于当地的施工安全管理条例要求,指导现场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器具并正确应用施工工具及机械,再进行现场施工作业。为确定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了三级安全教育及相关工种作业培训,施工中可以采取自动识别技术,对进场的施工人员进行扫描,从而判断施工人员进场前是否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与教育,特种作业工人是否持证上岗。第 1,建筑施工需要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施工人员进行身份验证,施工人员的身份信息可以与安全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库相匹配,确保只有合格的、具备资质的人员被允许进入施工现场。第 2,施工中需要指导施工人员配备摄像头和图像识别技术,对施工人员佩戴的安全帽进行检测。因此,系统可以识别是否有人未佩戴安全帽或佩戴不当,如安全帽未固定好、被翻起等情况,并发出警报提醒施工人员。通过采用自动识别技术,并结合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能够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管理效率。

2.4 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施工安全管理

(1)在施工安全交底过程中,建筑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将与安全施工相关的文字、音频等资料上传至线上交流平台,方便施工人员了解与掌握安全施工规章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实现安全施工。(2)在施工安全教育工作中,建筑企业需要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施工安全教育平台,并利用典型的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遵守安全施工规章制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保证建筑工程顺利完工。

2.5 施工进度管理

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融入传统进度管理之中,能够自动生成进度控制调控系统,凭借自动化模拟系统落实,大幅度提升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实效。在具体应用期间,考虑到进度自动化生产系统的关键控制点属于进度计划制定,为此在具体制定期间要有意识地借助 4D 模型代替 3D 模型的手段,合理将时间参数渗入到实体化模型之中,以促使关键控制点能够被顺利掌握。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关联功效,凭借一维模型与其三维模型的有机联动,夯实进度联动修改基础。此外,实时在线模拟施工进度也势在必行,实操期间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特有的集成化、可视化功效,在进度计划生成的背景下,对施工实现精细化模拟。笔者相信凭借精准预演所有工序,人们可以快速定位到施工方案之中所存在,后续制定更为优质的处理修改解决方案将不是难题。

结束语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对于建筑工程规划、施工与管理的影响越来越大,建筑企业应当提高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视度,并与工程管理进行有效融合,促进工程管理模式创新变革,提升建筑企业工程管理水平,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因此,信息化工程管理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工程管理中,需积极推广应用信息化技术,持续探索并总结经验,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孙源.信息化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0(36):121-122.

[2] 刘晓磊.浅谈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如何应用[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1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