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护理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1

情感护理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孙睿哲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摘  要:急救护理往往存在着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复杂、救治时间紧张等情况。在急救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医疗救治护理,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从情感等方面给与患者更多的关注,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为开展救治创造好的条件和基础。本文就情感护理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为实际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护理  急救   应用

随着医疗救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情感护理在医疗救治工作中的所站的位置越来越凸显,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急救是医疗救治中的重要环节,面对的患者大多情况危重、复杂,救治的时间要求较为紧迫,同时,由于病情相对严重,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恐惧等情绪。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护理人员,既要协助急救医生对患者开展救治,同时,也要注意患者情绪和心理情况的变化,在情感上给与更多关注,做好情感护理,帮助患者更好地接受治疗。

一、情感护理在急救护理中的作用

情感护理应用于急救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也促进了护患之间的融治关系,达到了护患双赢的目的。其中还应该注意个异病例区别对待,如有幻觉、妄想等症状的精神患者,应及早发现,建议住专科医院,因此护士在工作中要因人而异,从环境、语言、行动等方面施以相应的情感护理,尽快消除危重患者的情感障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抢救工作,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让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心相连,让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手相牵,共让健康快乐的生命再现。

二、情感护理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

1.更新工作观念,创新服务方式。情感护理作为一种先进思想观念,不懂要给予患者技术方面的护理,还要从心理生理等各个方面介入到患者的内心和生活世界,满足其需要。对于急救患者,专门由责任制护士对每位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基本信息,据病情给予健康宣教。将优质服务贾穿于每一个细节中。对于门诊患者,针对其流动性大,停留时间短,病种繁杂的特点,在急诊室设立了宣传板,健康报,为方便患者随时翻阅和观看。同时,在救治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采取合适的方式与患者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想法,尽量满足其需要。

2.环节紧张情绪,创造良好环境。急诊患者会对新的环境产生恐惧或戒备心理。另外,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也会造成恐惧心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表现出热情、关心体贴,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要。患者一入院或刚清醒后,就希望护士认识他、了解他,希望医护人员重视他,需要有一个舒适的环境,有安全感。针对这一特点,护士要尽量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要尊敬他们,说话时面带微笑,柔声细语,措辞谨慎,要给患者以足够的信心和力量。详细询问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做到合理解答。当患者满这些要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感到医护人员都重视他们且愿意帮助他们,便会产生自信心,不再害怕,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当一个患者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他们的身心将会得到休息,从而使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助于疾病的早日康复。

3.加强医患交流,及时掌握情绪变化。在护理过程中,注意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患者或家属会对很多医疗内容表示茫然和不解,这就要求护士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真挚的态度,在患者中树立一定的权威。交谈的开始,要以闲聊松弛患者的情绪,然后婉转地引导患者将话题转向目标内容,谈话不能给患者倾向性暗示,以免牵强附会,影响谈话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的患者情绪波动很大,性情多变,护士要想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注意察颜观色及时调整话题,使双方在彼此尊重、信任的前提下,进行谈话,这样患者就会把真实情感吐露出来,护士要针对具体情况,及时给以解释、劝诱、启发、疏导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同时要做好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向他们说明患者的心理变化。建议他们多探视关心患者,不要让患者觉得成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感到自卑。通过这些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疗效较为显著。

三、结语

把情感关怀融入到急诊患者的护理中,不仅能够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斗志,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有效的治疗,也能够使患者性情舒解、轻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莹;情志护理对急诊患者心理、疼痛和配合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8年09期

[2]李小燕;谭妹好;人性化结合情志护理对老年体检采血人群情绪及配合度的影响[J];名医;2021年03期

[3] 万萍;廖秋林;住院患者中医情志护理体会[A];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彭艳丽;张彩玲;李小静;医护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多发外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4年02期

[5] 顾璇;建章立法,推进院前医疗急救法制化建设[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