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影像组学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CT影像组学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类型的诊断价值

赵晓燕

河北张家口张北县医院  076450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CT影像组学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类型的预测准确度进行论证,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为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对实验组患者行CT影像组学检查,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胃镜检查,每组患者均为80例,以最终的病理检测作为对比金标准,判断两种检测方式的准确率。结果:在最终的病理性检测中发现这胃肠道间质瘤病理性确诊为恶性的有10例,良性有70例,其中在CT影像组学的检测中,检测出恶性患者10例,良性患者70例,误诊0例,而采用胃镜检查的患者检查出恶性患者20例,良性患者60例,CT影像组学的检测准确率明显高于胃镜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影像组学的检测方法其检测准确率更高,能够在临床进行大量的应用,为临床提供数据的参考。

关键词:CT影像组学;胃镜检查;胃肠道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病理类型分为多种。准确预测其病理类型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CT影像组学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类型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CT影像组学通过高通量定量分析CT扫描图像中的纹理特征,挖掘患者影像学数据中的潜在信息,为临床提供更精确的病理类型预测。未来,随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研究的开展,以及影像设备和技术的发展,CT影像组学在胃肠道间质瘤病理类型预测方面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期间疑似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80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3.22±2.13)岁。对所有的患者行病理性检测,发现恶性患者10例,良性患者70例。

1.2.纳入标准与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在临床已经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且家属同意参加本次医学研究活动。

剔除标准:患者患有明显的精神系统类疾病或器官器质性病变者;患者的生存期低于50天。

1.3.方法

对这80例患者分别行CT影像组学检查和胃镜检查。

实验组:对患者行CT影像组学检查,首先,预约检查。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预约合适的CT检查时间。检查前,患者需去除身上的金属饰品,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空腹准备。其次,检查前准备。患者取舒适平躺姿势,并根据检查部位要求,采取相应的体位。检查过程中,患者需配合医生的指令,保持呼吸平稳,避免运动造成图像模糊。接下来,CT扫描。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腹部或胃肠部位的扫描,获取高质量的影像数据。根据需求,可进行平扫、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等不同类型的CT检查。然后,图像分析。影像科专业医生对扫描图像进行仔细分析,观察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等特征,评估肿瘤的生长速度、血供情况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最后,出具报告。医生根据图像分析结果,撰写详细的CT检查报告,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对照组:首先,预约检查。患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预约合适的胃镜检查时间。检查前,患者需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空腹准备,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其次,检查前用药。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医生会给予患者麻醉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确保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保持舒适。接下来,检查操作。患者取左侧卧位,口鼻部佩戴防护装置,确保检查过程中呼吸通畅。医生手持胃镜,通过口腔、食管、胃部,最后到达肠道,对胃肠黏膜进行详细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通过胃镜观察胃肠黏膜的色泽、形态、纹理等,重点关注黏膜下肿瘤的特征。如发现异常,可采取活检钳等器械进行组织取样,以便病理学检查。然后,检查结束。医生根据胃镜检查结果,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1.4.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检测方式下的诊断见过进行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进行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进行表示,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 结果

表1 不同检测方式的诊断结果对比

检测方式

病理

合计

恶性

良性

CT

恶性

10

0

10

良性

0

70

70

合计

10

70

80

胃镜检查

恶性

10

10

40

良性

0

60

60

合计

10

70

80

表1显示了CT扫描和胃镜检查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在诊断疾病时的结果对比。表格列出了恶性病理和良性病理的诊断结果,以及每种检测方式的合计数。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CT扫描的结果中,对于恶性病理,有10例检测为恶性,而对于良性病理,则有70例检测为良性。而在胃镜检查的结果中,对于恶性病理,有10例检测为恶性,而对于良性病理,则有60例检测为良性。这个表格还展示了每种检测方式的总体诊断结果,包括了所有恶性和良性病理的合计数。在CT扫描中,总计有80例检测结果,而在胃镜检查中也是80例。通过这个表格,我们可以比较两种检测方式在恶性和良性病理诊断方面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CT扫描对于恶性病理的检测结果比胃镜检查多10例,而胃镜检查对于良性病理的检测结果比CT扫描多10例。

  1. 讨论

CT影像组学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方面具有重要性和有效性[1]。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CT扫描的诊断结果中,10例胃肠道间质瘤被正确诊断为恶性,而且没有漏诊。这表明CT影像组学在发现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病理方面很有价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重要性。此外,CT扫描在良性病理的诊断方面也表现出了很高的准确性,70例被正确诊断为良性,没有误诊。因此,CT影像组学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检测方式[2-3]

此外,通过与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CT扫描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和良性病理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有效性。CT扫描对恶性病理的诊断结果比胃镜检查多了10例的准确诊断,而对良性病理的诊断结果也比胃镜检查多了10例的准确诊断。这表明CT影像组学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方面更加准确和有效,能够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1. 小结

总的来说,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论,CT影像组学在预测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是相当高的。它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能够准确预测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因此,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中,CT影像组学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检测方式。

参考文献

[1]杨鸣,郭盛仁,周菊英.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的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3,7(15):18-20+24.     

[2]凌文峰,黄瑞滨,戴卓智等.基于CT特征构建鉴别胃神经鞘瘤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模型[J].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12):146-148.     

[3]桑节峰,韩磊,李大鹏等.多层螺旋CT增强在胃肠道间质瘤治疗前评估中的价值[J].中国CT和MRI杂志,2023,21(11):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