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陶玲喜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中医院 318020

【摘要】目的:探究用药安全管理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23年1月实施新的用药安全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一年期间内管理效果,即2022年1月~12月与2023年1月~12月,随机选择114例患者,样本共计228例,分析给药不良事件统计学差异。结果:实施前发生概率高于实施后(P<0.05)。结论:实施新的用药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标准化程度与管理质量,能够有效控制给药不良事件,提高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水平。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应用效果

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抢救危重、急患者的科室,而用药是抢救的关键一环,保障用药安全也是保障患者安全。但重症监护室抢救与护理情况复杂,患者病情也复杂、多变,经常出现一例患者用药量大、用药种类多情况,一旦因管理不规范出现疏忽,既会引发纠纷,使医院形象受损,也会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对医院、患者及家属的伤害均较大[1]。为提高用药安全管理,我院2023年1月开始实施全新用药安全管理方法,本次探究新方法应用效果,以便将有效方法大范围推广。现进行详细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23年1月实施新的用药安全管理方法,比较实施前后一年期间内管理效果,即2022年1月~12月与2023年1月~12月,随机选择114例患者,样本共计228例。实施前样本中男性69例、女性45例,平均年龄(64.51±4.38)岁;实施后样本中男性72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6.28±4.51)岁。两组样本基线资料可比(P>0.05)。

1.2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按照重症监护室药品管理规定,药品信息核查、数量核对、有效期管理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准确记录。

实施后采取全新管理方法:①成立用药安全管理小组,所有小组成员均参与药物知识培训,掌握管理要求与管理方法,按照重症监护室用药需求制定管理制度,并统计药品信息,完善信息化目录。②要求所有用药安全管理小组成员熟悉药品摆放位置,准确区分包装、名称、功效具有较高相似度的药品,每次用药、取药均至少两人确定,并熟练操作信息化系统,利用提前录入的规范医嘱描述内容拦截、报警不符合用药规范的信息。③执行“5s”制度,药品整理、存储区域整顿、药品存放区域清扫等工作均有统一的标准以及严格的交接制度,提高管理规范化程度。药品整理中信息核查与登记由用药安全管理小组完成,并根据药品的特性、存放要求合理规划存储区域,在区域内粘贴醒目标识,相同类型药物应集中、分类放置。药品整顿中确定每个位置摆放的药品,无特殊情况不得更换,但也考虑重症监护室的特殊情况,抢救车放置在醒目且方便移动位置,车内常用抢救药品数量充足、种类齐全,用完及时补充,定期清理过期药品,保证抢救车在不使用时药品种类与数量始终固定。清扫与清洁过程中,要求每日清理药品存储区域,不得有污物,每周进行深度清洁,始终保持清洁状态。⑤运用护理标识,加强给药不良事件预防。患者进入重症监护室后标识信息应齐全,包括受伤腕带标识,姓名、年龄、床号等基础信息清晰、准确,缺失应及时补充,且补全前禁止盲目用药,并禁止患者随意取下,避免弄混腕带;床头卡标识,详细登记、收集患者基础信息、病情信息,准确标识疾病类型、护理登记、药物过敏史等内容。基于此,药物包装上采用特殊标识,每次用药前,进行三种标识核对,判断用药是否合理,合理后明确用药信息,详细标识用量、用法、时间等,避免错误用药。

1.3观察指标

比较实施新方法前后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获数据经SPSS26.0软件分析,以(%)与(±s)体现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χ2与t检验,P<0.05时差异明显。

  1. 结果

实施前发生概率高于实施后(P<0.05)。见表1。

1 给药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组别

例数

给药不良事件(%)

实施前

114

11(9.65)

实施后

114

1(0.88)

χ2

8.7963

P

0.0030

  1. 讨论

重症监护室用药情况较为复杂,用药安全管理有效与否更加关键。常规模式下,用药管理以及药品使用均为护士负责,若缺少对管理的统一要求、护士的统一培训,容易在用药期间因缺少药品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出现给药不良事件、管理不到位情况。因此,需要采取新方法,成立专门的用药安全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方法,按照统一规定与标准进行操作,预防个人疏忽;运用信息化技术,加强用药安全防控;通过“5s”制度,始终以统一标准落实工作,提升管理标准化水平;采用标识管理,发挥标识作用,即使患者意识不清醒也能准确了解患者情况,准确用药[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实施以上新方法后,给药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得到有效控制。

综上,实施新的用药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标准化程度与管理质量,能够有效控制给药不良事件,提高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燕,黄绍晶,李常鑫. 重症监护室用药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J]. 福建医药杂志, 2023, 45 (06): 154-155.

[2]赵燕兰. 探讨护理标识在重症监护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J]. 中国社区医师, 2021, 37 (30): 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