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6
/ 2

新医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创新模式探索

辜琴  陈清  王鹏  罗娟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  四川省攀枝花市  617067

摘要:该研究旨在新医学教育体系中评估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对比研究了两种不同教学策略改进后的问题导向学习(PBL)和案例导向学习(CBL)在外科学课程中对医学本科生的影响,与传统讲授法LBL)进行了效果对比。结果显示,改进的PBL方法在提升学生综合技能方面更为有效,并获得了学生普遍青睐。这项研究对新时代下的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证据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新医科;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创新;问题导向学习;案例导向学习

引言

在当前医学科技飞速进步和教育观念更新的背景下,医学教育正迎来挑战与机会的双重考验。传统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法更侧重信息的传递,却往往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为了提升教育品质并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医学专才,探索和实施学生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显得尤为关键。

1 对象与方法

1.1 教学对象

在此研究中,两个医学本科班级被选为研究样本,每班学生数量超过200。这些学生已经完成了基础医学课程,拥有必要的医学知识基础。

1.2 教学方法

本研究基于传统的大规模课堂教学(LBL)模式,融入了经过改进的问题导向学习(PBL)和案例导向学习(CBL)方法。实施策略包括:教师在每个教学模块前设计相关问题和案例,用以激发学生自我学习和研究,通过团队讨论和资料查询等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扮演着指导和支持的角色,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深入思考,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即时反馈。

1.3 考试内容

为衡量不同教学策略的成效,本研究构建了涵盖基础知识、临床实践和整体分析等维度的考核体系。评估方式结合了书面考试和口试目的是全方位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其应用能力。

1.4 教学评价

本研究的教学评估分为两个部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反馈以及成绩对比分析。学生反馈通过问卷来收集,涉及对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及其对能力提升的贡献。而成绩分析则基于统计手段,比较不同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考试表现。。

2 结果

2.1 学生对教学方法评价的比较

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普遍更喜欢经改良的PBL和CBL教学方式,相较于传统大班教学。他们认为这些方法不仅增强了学习热和自我驱动,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推理技巧。此外,通过小组互动和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的交流与团队合作技能也有了显著提高。

1学生对教学评价调查统计表

教学方法

PBLn=425

LBLn=425

χ2

P

很好

一般

很好

一般

提高学习兴趣

383

42

0

9

323

93

666.158

<0.001

上课注意力集中

326

96

3

38

305

82

410.222

<0.001

对知识点掌握情况

171

236

18

98

292

35

31.203

<0.001

临床病例分析能力

355

67

3

7

219

199

605.503

<0.001

独立思考能力增强

356

68

1

18

265

142

561.037

<0.001

互助与团队协作精神

333

89

3

3

223

199

571.837

<0.001

沟通与交流能力

325

100

0

5

249

171

544.916

<0.001

自学能力提高

312

112

1

33

272

120

409.326

<0.001

检索与收集资料能力

326

98

1

30

377

118

520.260

<0.001

总评

383

41

1

13

382

30

647.732

<0.001

2.2 考试成绩比较

成绩分析表明,相较于常规的大班教学,采用改良版PBL和CBL模式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应用能力以及综合分析技能上得分有所提升。特别是在临床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方面,进步尤为突出,这一点凸显了这些教学方法在培育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方面的有效性。

2    分析题与总成绩对照统计表

成绩

n

优秀

一般

χ2

P

分析题

218

65

109

44

15.48

<0.001

总成绩

218

105

79

34

3 讨论

3.1 新医科背景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是未来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

科技快速进步与医学不断革新促使新医科成为医学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在此环境下,医学教育正转向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际操作技能,而非仅限于传统知识教授。由此,教学模式需要重大调整,由过去的师导向转为现今的学生导向,这不仅是医学教育进步的自然趋势,也是培育医学新人才的关键转折点[1]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的讲授为核心,学生主要是知识的接收者,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首先,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其次,这一模式不利于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最后,学生可能过分依赖教师的指导,从而缺乏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与此相对,“学生中心”的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这种模式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协助者,而学生则是学习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有机会按自己的兴趣挑选学习材料和方式,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探求知识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效率增加他们的满意感。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另一个关键优势是促进学生发展自我驱动的学习技能和持续学习的态度。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尤其是在医学这一不断进步的领域中,拥有自学能力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新知识和技术,维持其专业竞争力。这种教学方法通过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和独立思考,不仅在当前的教育中发挥作用,而且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了自主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2]

3.2 新医科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本项研究采用了经过改进的PBL和CBL教育模式,这两者都突出了学生的主导作用并激发他们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探究。这样做旨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增强学生的各种技能。研究成果显示,这种“学生中心”的教育手段在增进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临床思维、强化沟通技巧以及促进团队合作方面表现出色[3]

首先,提升问题解决技巧是新时代下医学教育的关键目标。经过修改的PBL教育策略要求学生在遇到真实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时,通过研究资料、集体讨论和亲身实践等手段来寻找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识别和分析问题的技能,还培了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此类技能的发展对医学专业人员在未来遇到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医疗实践情境时至关重要。其次,医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焦点是培育学生的临床思维技能。利用CBL模式,学生们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实际病例,学习从患者视角综合评估疾病况、诊断、治疗及预测结果。这样的案例驱动学习方法旨在强化学生们的临床推理和决策制定能力,以便他们更好地适应实际临床任务。

此外,在现代医学教育中,强化沟通和协同工作技能同样至关重要。采纳“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学生在小组互动、角色模拟等活动中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与合作。此过程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口头交流技巧,还促进了团队合作与领导才能的发展。这些技能对于医疗专业人员在他们的职业道路上与病人、同行及团队成员建立有效沟通和协作十分重要。不仅如此,"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对于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也大有裨益。通过参与解决问题和分析案例,学生能体会到学习的价值和乐趣,进而更主动地投身于学习过程中。这种内驱力将鼓励学生不断追求新知识,挑战自我,从而实现个人技能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赵冬凤,张霏霏,龙似维,等.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式教学在神经病学见习课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4):13-16.

[2]丰佳萌.以学生为中心的影像医学教学模式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09):1-4.

[3]赵文婧,罗彬,陈金梅,等.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形态学综合实验教学[J].大学教育,2020,(10):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