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路径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张亚芳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430030

【摘要】目的:分析对脑梗死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路径化护理对其依从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9月-2023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以随机信封法分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的37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路径化护理的37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比指标: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GCS评分\ADL评分及依从性均更高(P<0.05)。论:路径化护理用于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时,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自理能力。

【关键词】路径化护理;脑梗死;依从性;神经功能

在神经内科,脑梗死疾病患者十分多见,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残和致死率。据称,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中有75%的患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受梗死病灶所处部位支配的感知或运动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影响了患者的自理能力,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路径化护理是是由多个学科医护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对某一疾病制定的一套具有较强针对性且标准化的护理方案[2-3]。 本次研究将此护理模式引入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目的在于分析此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依从性等方面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入组参与研究时间:2022年9月-2023年9月,研究对象数量:74例,以随机信封法分组,对照组37例患者中有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49-68岁,平均(58.61±4.36)岁;观察组37例患者中有男性19例,女性18例,年龄50-70岁,平均(59.12±5.54)岁;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纳入标准:①自愿入组并签署同意书;②首次脑卒中发病。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患者;②颅脑肿瘤患者;③危重症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疾病宣讲、心理疏导、观察病情、巡视病房、监测生命体征、营造干净舒适的病房环境、辅助患者开展肢体功能练习、口腔护理、包含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护理内容的基础上接受路径化护理:①此护理模式除护理人员外,还邀请康复师、患者家属共同参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实施此护理模式。②第1d,由护理人员、康复师及患者家属共同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康复目标并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制作计划实施表,以时间顺序依次对相应的计划进行推进。训练频次:2次/d,20-30min/次,每个康复动作训练时均需重复5次以上。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患者家庭面对面讲解康复训练内容及操作方法(包括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及家属对康复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对错误之处进行纠正,直至完全掌握。还可以将康复动作录制成视频推送给患者及家属,以便患者在出院后能够继续依照视频进行康复训练。康复师每2周对患者进行一次复诊,对其康复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各个康复阶段病情的特点进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性干预,关节及肢体活动也应从被动练习逐渐过渡到主动练习,细化训练内容,同时开展日常生活方面的训练。③第一阶段,辅助患者将患侧肢体摆成功能位,并由护理人员辅助患者开展手指屈伸、肩关节旋转以及膝关节屈曲等被动康复训练。④第二阶段,由被动康复训练逐步过渡到主动康复训练,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可进行床上主动康复训练,如由卧位转为坐位练习,穿衣练习、床旁站立练习等。⑤第三阶段,在护理人员或家属的保护下,可让患者进行行走练习,若其病情允许时,还可开展一些低强度的运动练习,如打太极拳。

1.3观察指标

1.3.1对比相关量表评分情况。包括: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用于评价神经功能,评分范围0-42分,分值越高提示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用于评价患者状态,评分范围0-15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状态越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用于评价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1.3.2对比依从性。完全依从:主动配合医生及护理人员的工作;依从,需要医生及护理人员监督;不依从:需要采取强制措施方能接受治疗和护理及拒绝治疗。依从性=×100%。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SPSS24.0,依从性用n(%)描述,相关量表评分均用(±s)描述,组间经t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相关量表评分情况。

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对比相关量表评分情况[(±s),分]

组别

n

NIHSS

GCS

ADL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对照组

37

16.34±3.17

12.52±2.83

6.16±1.36

9.84±0.51

56.21±5.64

63.47±3.42

观察组

37

16.85±3.23

9.04±1.76

6.08±1.29

11.13±1.39

55.36±5.58

72.39±4.33

t

0.685

6.351

0.259

5.299

0.651

9.833

P

0.495

<0.001

0.795

<0.001

0.516

<0.001

2.2对比依从性。

比较依从性,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对比依从性(n,%)

组别

n

完全依从

依从

不依从

依从性

对照组

37

15(40.54)

12(32.43)

10(27.03)

27(72.97)

观察组

37

21(56.76)

14(37.84)

2(5.41)

35(94.59)

χ2

4.873

P

0.027

3讨论

路径化护理是一套具有综合性的、跨多个学科的,且具有标准化的新型护理模式[3]。此护理方案在具体开展过程中将时间作为横轴,依照时间线有序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此护理理念与整体护理及循证医学理念具有相通性,在多个科室均得到了较为理想的应用效果。

在现代医疗背景下,脑梗死疾病的致死率已经显著下降,但是仍有较高的致残风险。对此类患者实施路径化护理,能够做到在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及身体状况的前提下制定全方面、个化化护理方案,并以时间顺序有序推进各个护理环节,确保每项护理工作均能落到实处[4-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接受路径化护理后其依从性得到了明显提升,神经功能、自理能力均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提示了此护理模式用于脑梗死患者中的有效性。

综上,对脑梗死患者实施路径化护理可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

参考文献

[1]周飞,徐月敏. 路径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糖尿病之友,2024(4):65-66.

[2]徐彩虹.健康教育与连续性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与心理情绪的影响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23,21(27):151-153+157.

[3]黄莉娜. 路径化护理对脑梗死患者依从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18):3442-3445.

[4]王路静,刘广丽,周宝荣.教育护理在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护理中对其不良心理状态及吞咽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3,38(5):158-161.

[5]唐建香,翟慧.咽部冰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的影响[J].黑龙江医学,2023,47(18):2273-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