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7
/ 2

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模式研究

马哓龙

新疆哈密东天山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尤其是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有效管理与运行。C县作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实施典例,尽管在改善饮水安全方面取得进展,但仍面临水源保护不足、水质标准低、资金缺口大及应急水源建设迫切等挑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及区域发展。因此,本文基于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现状与挑战,提出综合性对策建议,包括加强监测与跨部门合作、增资投入、推进管理现代化和提升饮水安全知识普及。旨在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水平和支持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指导,以期望促进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向更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农村;集中式供水;管理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已成为影响农民健康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集中式供水工程作为解决农村饮水问题的有效途径,在提高供水效率、保障水质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看,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有效运行管理涉及技术层面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政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性问题。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指出,制度安排的优化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将此理论应用于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可以看出,通过优化管理制度和流程,降低供水过程中的各种交易成本,是提高供水效率和水质安全的关键。此外,奥斯特罗姆的公共物品理论也为农村饮水安全提供了理论支撑,该理论认为,通过公共参与和多方治理,可以有效地管理和维护公共物品,保障公共利益。因此,在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提高他们的饮水安全意识,以及建立多方参与的管理机制,对于确保供水工程的长效运行及其可持续性至关重要。

一、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管理运行现状

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行体现了该地区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的持续关注和努力。经过几个阶段的发展,包括氟砷病改水、农村人饮解困、以及农村饮水安全阶段,该县的农村供水工程已经实现了全县7镇6乡143个行政村的全覆盖,涵盖了22.48万人口,覆盖率达到100%。这一成就标志着C县在保障农村饮水安全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为了进一步确保水质安全,大多数水源井被有意识地设置在农耕地或居民区附近,并且在水源地周围安装了界桩、标识牌和警示牌以加强保护措施。此外,C县还特别重视水质的监测工作,县疾控中心每年都会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对水源井、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定期水质检测,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提供水质监测报告。同时,依托北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建立了头闸水厂水质化验中心,并配备了专门的水质化验设备及专人负责常规的日常水质监测,这些措施共同保障了C县农村居民饮用水的安全与健康。

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水源地保护效果不明显

在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中,水源地保护成效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保护区内大部分区域仍旧作为耕地使用的现状下,农业活动对水质的安全构成了显著威胁。尽管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水源地保护措施,如安装界桩、标识牌和警示牌等,旨在明确保护区范围并提醒公众注意,但这些物理性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化肥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农村水源地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其中氨氮超标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情况危及农村居民的饮用水安全,也反映出现有水源地保护措施的局限性。

全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合格标准低

在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水质检测合格标准普遍偏低,原因多样且复杂。不充分的水源地保护直接影响了水质的基线,而缺乏必要的净化与消毒设施进一步限制了提升水质至理想安全标准的能力。加之水源地地质结构的变化以及水处理设施使用的不规范,如操作人员技术不足和维护保养缺失,均加剧了水质稳定性和安全性的挑战。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水质合格率低下,难以满足居民的饮用水安全需求,对居民健康及政府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

后续人饮工程建设资金缺口大

在C县推进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过程中,后续人饮工程建设面临着资金缺口的严峻挑战。虽然经过多年努力,该县已实现供水网络的全面覆盖,但仍有部分自然村落由于地理位置偏远或是村民对自来水入户项目的认识不足,未能在初期工程建设中获得足够支持,错失了建设机会。当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地区的建设资金落实变得更加困难,同时,随着自治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提高以及C县自身的村镇体系发展规划,未来在中心村集中进行的基础设施改造,包括人饮工程,在规模和标准上都有更高的要求,预计将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这不仅对已有的财政压力构成增加,也对实现更广泛的农村饮水安全目标带来挑战。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可能导致供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工作无法持续,进而影响到供水的质量和可靠性,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构成直接威胁。

应急备用水源井急需建设

C县作为一个总体上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的县份,面临的水资源挑战尤为突出。通过地下水勘测发现,尽管县域内优质水源主要集中在头闸水厂周边及河东高仁乡一带,但历年来建设的人饮工程水源井的供水能力仅仅能够满足现有的需求。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水源井已经出现了水位下降和漏砂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供水的稳定性,更严重限制了对干旱和水污染等突发情况的应急防范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建设应急备用水源井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应急备用水源,在自然灾害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能导致严重的供水危机,影响农村居民的生活和健康。

三、对策及建议

综合部门之力,加强监测,掌握动态

为了全面提高C县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重要的一步是通过综合各部门的力量,加强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的监测和掌握。在现有的环境监测站和疾控中心监测基础上,建议逐步建立一个全县范围内覆盖城市和农村的统一地下水监测网站。这样的监测网络能够及时掌握地下水的动态变化,显著提升对地下水动态变化监测的水平和预测能力。通过建立一个先进且准确的监测和预警能力监控体系,C县将能够为地下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提供科学的依据。

继续增加项目投资

为了有效应对C县农村饮用水供应中供水高峰期所面临的供需矛盾,继续增加项目投资成为了迫切需要的措施。这其中,对2002年至2005年间建设的氟砷病改水和农村饮水解困工程的提升改造尤为关键。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可以对老旧的供水管网进行系统性的改造,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供水能力,还可进一步完善供水管理的配套设施。例如,新建联户水表井并在各户安装计量设施,这有利于合理分配供水资源,减轻高峰期的供水压力,还能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此外,加强水质和供水量的监测,及时掌握供水系统的动态变化,对于提前预判和解决可能出现的供水问题至关重要。

逐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

针对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逐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一转变旨在通过引入和应用现代管理理念与技术,如智能化信息系统和远程监控技术,来提高供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响应能力。现代化管理模式的核心是实现供水系统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从而优化供水调度、预防和及时处理供水事故,确保供水质量符合安全标准。此外,通过建立综合性的供水管理平台,可以实现对供水设施、水质、用户需求等多方面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分析,进而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这种管理模式的建立还需要加强人员培训和制度建设,确保管理团队能够熟练掌握并有效运用现代化管理工具。

向群众大力宣传饮水安全知识

在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管理与运行过程中,通过教育和提升公众对饮水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可以促进居民主动采取措施保护水源,增强他们对供水质量问题的警觉性,形成良好的饮水习惯。此外,有效的饮水安全宣传还包括普及如何合理使用和节约水资源的知识,引导居民理解和支持供水工程的必要性及其长远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通过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册、举办讲座和互动活动等多种形式,确保宣传内容的广泛覆盖和深入人心。

四、结论

通过对C县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旨在进一步提升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实践表明,加强水源地保护、持续增加项目投资、逐步建立现代化管理模式以及向群众大力宣传饮水安全知识等措施,对于改善C县农村饮用水供应状况,确保供水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具有重要意义。这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和财政支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长期监测和管理机制。综上所述,以期望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饮用水,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与地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广山,黎勇,黄江平,等.2016—2022年广西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23,29(04):227-231.

[2]覃芳葵,杜慧兰,高绪芳,等.成都市农村集中式供水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34(05):586-590.

[3]郑平.南平市建阳区2008—2016年农村集中式供水卫生状况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7,23(06):77-79.

[4]李延超.辽宁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水利,2016,2(10):47-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