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水泥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不同类型水泥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分析

周翠霞

石河子新旺水利电力建筑材料检验有限公司 832000

摘要:水泥外加剂是改善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材料。本文针对减水剂、速凝剂、缓凝剂和引气剂四种常见外加剂,分析其对混凝土和易性、凝结时间、强度发展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减水剂可有效降低混凝土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速凝剂可加快混凝土早期强度发展,缩短工期;缓凝剂则延缓凝结,避免混凝土冷凝等。不同外加剂可复配使用,综合改善混凝土性能,但需注意外加剂的掺量和相容性,以发挥最佳效用。

关键词:水泥外加剂;混凝土性能;减水剂;影响

引言: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结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适用性。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对混凝土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工程结构性能检测与评估标准》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标准》,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抗裂性等性能及外加剂的使用提出明确要求。为提高混凝土性能以满足新标准和工程需求,亟需系统研究外加剂的作用机理及其合理利用。

一、减水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减水剂是一类通过分散水泥颗粒并释放游离水,在不降低混凝土工作度的前提下减少单位用水量的外加剂。按照减水效果和机理,减水剂可分为普通减水剂和高效减水剂两大类。普通减水剂主要包括木质素磺酸钙、羟羧酸盐等,其减水率一般在5%~12%;高效减水剂如聚羧酸类和萘系高分子减水剂,减水率可达15%~25%,甚至更高。

大量研究表明,科学掺加减水剂可显著改善混凝土性能。通过减水剂的分散作用,混凝土中的水泥颗粒分散均匀,水化更充分,从而提高强度。试验数据显示,掺加减水剂可使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提高20%~40%。与此同时,减水剂还可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提高流动度和粘聚性,降低坍落度经时损失,延长运输时间,有利于泵送施工。

但需注意的是,减水剂掺量并非越高越好。超过优化掺量,减水剂不仅无法进一步提高强度,反而可能引起混凝土泌水、析离、过度保坍等问题,影响混凝土性能和耐久性。因此,减水剂的掺量一般控制在胶凝材料用量的1%~2%为宜。国家标准GB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中也对减水剂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做出了规定。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混凝土配合比、施工条件、强度等级等因素,通过试验优化减水剂用量,以充分发挥其改善混凝土性能的效用。

二、速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速凝剂是一类通过加快水泥水化进程,使混凝土快速凝结硬化,在短时间内获得较高强度的外加剂。常用的速凝剂主要包括无机盐类如氯化钙、硫酸钠等,以及有机物如三乙醇胺、碳酸钠等。它们通过提高水泥水化热、促进水化产物形成等机理,显著缩短混凝土凝结时间并提高早期强度。

以氯化钙为例,研究发现,掺加2%~4%的氯化钙(相对于水泥质量),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可缩短1/3左右,终凝时间可缩短1/2左右,1d抗压强度可提高50%以上。这使得速凝剂在许多特殊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抢修工程中,速凝剂可快速修复混凝土构件,尽快恢复结构承载能力[1];在冬期施工中,速凝剂可抵消低温对水泥水化的不利影响,保证强度发展;在海水工程中,速凝剂可加快混凝土凝结硬化,防止海水冲刷造成骨料和水泥流失。

然而,速凝剂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一些负面影响。氯盐类速凝剂会加剧钢筋锈蚀,威胁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速凝剂加快水泥水化放热,可能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增大,引发温度裂缝。此外,速凝剂虽然能提高早期强度,但对28d乃至更长期龄期强度往往有不利影响。因此,在速凝剂的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控制掺量,通常不宜超过5%。对于钢筋混凝土和质量要求高的混凝土,速凝剂的使用需更加慎重。

三、缓凝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缓凝剂是一类通过阻滞水泥水化进程、延缓混凝土凝结的外加剂。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与水泥矿物表面的钙离子络合、阻碍水化产物结晶等。常用的缓凝剂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前者以磷酸盐为代表,如六偏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等;后者则包括各类糖类化合物,如葡萄糖、蔗糖等。

缓凝剂的延缓效果与环境温度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在常温(20℃)条件下,掺加0.2%的三聚磷酸钠可将混凝土初凝时间延迟0.5~1h,终凝时间延迟1~2h;当环境温度升高到30℃时,相同掺量的三聚磷酸钠可使初凝延迟1~2h,终凝延迟3~4h。这种延缓凝结的特性使缓凝剂在多种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在高温天气施工中,缓凝剂可有效延长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因凝结过快导致的冷缝、露筋等问题;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缓凝剂可控制水泥水化放热速率,减小内外温差,从而改善温升裂缝。

然而,缓凝剂在延缓凝结的同时,也会影响混凝土强度发展。通常来说,掺加缓凝剂会使混凝土1d和3d强度有所降低,7d强度基本恢复到未掺加水平,28d强度则因掺加剂种类和用量不同而略有差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缓凝剂用量过大时,不仅会大幅降低早期强度,还可能持续影响后期强度发展,导致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缓凝剂掺量一般不宜超过0.5%。对于对早期强度有较高要求的工程,如交通工程中的快速修补等,缓凝剂的使用需更加谨慎,必要时可考虑与早强剂、速凝剂复配使用,以平衡延缓凝结和强度发展的需求。

四、引气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引气剂是一类在混凝土中引入大量微小且均匀分布的独立气泡,以明显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外加剂。引气剂可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三类,常见品种包括树脂类、烷基磺酸盐、脂肪族碳酸盐等。它们通过降低混凝土的表面张力,在搅拌过程中引入大量微小气泡,形成尺寸在10~100μm的蜂窝状气泡结构。

掺加引气剂的混凝土,其含气量通常控制在4%~6%,气泡间距系数则应小于0.2mm。气泡的引入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混凝土强度,但对于提高抗冻融性能而言是非常有效且必要的。大量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混凝土,含气量4%~6%的掺引气混凝土在抗冻融循环方面的性能可提高数倍至数十倍。这是因为气泡可以作为混凝土内部水分冻结时的“压力释放阀”,有效缓解冻胀应力,从而避免因反复冻融导致的胀裂、剥落等耐久性问题[3]

但是,引气剂在改善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同时,也会对强度产生负面影响。一般来说,混凝土强度随含气量的增加而线性降低,每1%的含气量会导致28d强度下降4%~6%。因此,在对强度有较高要求的工程中,如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高强混凝土构件等,引气时需要特别谨慎,避免过量引气造成强度不足。

为了在抗冻融性能和强度之间求得平衡,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严格控制引气剂掺量,通过试验优化确定合理的掺量范围;其次,选用高效减水剂等与引气剂复配,在保证含气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用水量、提高强度;再次,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必要时掺加硅灰、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通过多种手段提高混凝土强度,以抵消引气带来的强度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减水剂、速凝剂、缓凝剂和引气剂对改善混凝土性能有重要作用,可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用。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外加剂的有效掺量,避免过量引起负面影响。复配不同类型外加剂,如减水剂配速凝剂、减水剂配引气剂,可综合改善混凝土性能。同时外加剂与水泥、矿物掺合料等还需进行相容性检验,以发挥最佳效用。随着混凝土外加剂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将可更加灵活地调控混凝土性能,以适应不同工程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高文荣.泡沫混凝土性能受纤维和外加剂的影响研究[J].上海公路,2024(01):115-118+191-192.

[2]杨健,郝春来,卢杨,等.外加剂对硫氧镁水泥泡沫混凝土性能影响[J].中国测试,2024,50(03):75-83.

[3]王昌祥.混凝土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24(01):219-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