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型肺吸虫病如何防治

/ 1

脑型肺吸虫病如何防治

吴娜

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脑型肺吸虫病这一听起来颇为陌生的疾病,实际上在我国的华北、华东、西南、华南等地区并不罕见。它是由肺吸虫寄生在人体脑部所引发的一种严重病症,对儿童健康构成较大威胁。那么,究竟什么是脑型肺吸虫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一、认识脑型肺吸虫病

脑型肺吸虫病,是肺吸虫侵入脑部导致的一种疾病。肺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其生活史复杂,需要通过多个宿主来完成生命周期。人类通常是因为食用了含有肺吸虫囊蚴的生鲜或未煮熟的水产品,如溪蟹、蝲蛄等而感染的。囊蚴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成虫在肺部寄生并产卵,随后虫卵经痰液或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体继续其生命周期。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成虫可从纵隔沿颈内动脉周围软组织上行入颅,虫体在脑内移行时可直接引起脑组织的损害,且虫体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及大量沉积可导致组织和异物反应,此时病理检查可发现脑实质内出现互相沟通的多房性小囊肿且呈隧道式破坏,为虫体移行破坏脑组织引起,位置多处于颞、枕、顶叶,邻近的脑膜呈炎性粘连增厚;此外镜下还可见到病灶内组织坏死和出血以及虫体或虫卵。

脑型肺吸虫病的症状多样,早期可能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癫痫、瘫痪、失语等严重神经症状;症状的出现多是由于虫体在脑内移行,造成脑组织损伤以及虫体繁殖的过程中身体脱落物和分泌物刺激正常组织,导致局部炎症所致。此外还可以引发急性脑膜炎型、慢性脑膜炎型、急性化脓性脑膜脑炎型、脑梗死型、癫痫型、亚急性进展性脑病型、慢性肉芽肿型(肿瘤型)和晚期非活动型(慢性脑综合征)等疾病的发生。严重者出现部分性及全身性癫痫发作、偏瘫、失语、共济失调、视觉障碍、视乳头水肿、精神症状和痴呆等症状,对于患儿的生命健康与生长发育造成巨大的威胁。

二、预防脑型肺吸虫病

预防脑型肺吸虫病的关键在于切断传播途径,避免感染。以下措施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

保证饮食卫生:不食用生鲜或未煮熟的溪蟹、蝲蛄等水产品,改变吃醉蟹、腌蟹等不良饮食习惯,食用螃蟹和小龙虾时至少将其煮至63°C(145°F)或以上。此外家中养宠物的家庭要注意不要用生虾蟹等喂饲宠物,防止动物被感染,再传染到小儿身上。

饮用水安全:不喝生水,特别是在肺吸虫病流行地区的河水、小溪水等。生水中可能含有肺吸虫卵,饮用后有可能导致感染,对于发现病例地区的周边水域进行净化处理。

个人卫生:告知小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饭前便后要洗手,有助于减少虫卵经口感染的机会。

环境整治:在肺吸虫病流行地区,应加强环境整治,消灭钉螺等肺吸虫的中间宿主;还要避免在疫水中游泳、戏水等活动,以减少感染风险。树立警示牌,告知不可接触野生动物;及时处理粪便,防止污染环境。

健康教育:加强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肺吸虫病的认识;通过宣传册、讲座、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肺吸虫病的防治知识,增强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对于小儿人群,除加强对其家属的教育宣传外,可以采用动画等有趣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播。

体质提升:建议小儿多进行提升抵抗力、增强身体素质的运动,包括散步、慢跑等,运动强度和时间需根据医生建议和患儿耐受情况逐步调整。

三、脑型肺吸虫病的诊治

一旦疑似感染脑型肺吸虫病,应立即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诊断与辅助检查依据包括:(1)在疫区有食用河蟹或饮生水史;(2)存在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和体征;(3)肺吸虫补体结合试验或皮内试验呈阳性;(4)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中可检出嗜酸性粒细胞;(5)影像学可发现肺吸虫囊肿或钙化灶,例如CT下见脑室扩大和钙化的肿块;(6)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脓肿、结核性脑膜炎、脑肿瘤、脑囊虫病及原发性癫痫等疾病。

治疗则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常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抗蠕虫病药物,能够杀灭虫体,减轻炎症反应并缓解临床症状;例如:每次口服吡喹酮10mg/kg,每日3次,总剂量为120 ~ 150mg/kg;硫氣酚50mg/(kg.d) ,分3次口服,治疗每两周为一疗程,要持续3个疗程,每疗程间隔1个月。此外还需要针对性的给予激素类药物、止吐药、降颅压药物等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以及进入慢性期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包括脑脊液分流术、病灶切除术等方式,旨在减轻脑压,去除虫体和病变组织,恢复脑功能。

由于小儿患者的机体功能尚不完善,在治疗过程中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摄入,以满足疾病恢复中的生理功能需求。

四、后期康复

经过规范的治疗后,大多数脑型肺吸虫病患者能够康复。但是由于虫体在脑内造成的损伤已经形成,因此恢复时间较长,在此期间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或复发情况。

对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患儿,如瘫痪、失语等,需要在专业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儿恢复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最后,虽然脑型肺吸虫病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但通过科学的预防和规范的治疗,我们完全有能力将其危害降到最低,共同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