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数据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B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数据分析

王雪梅

湖南省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湖南省长沙市

摘要: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会涉及每个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随着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分析已经成为了食品安全检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食品检测数据的有效分析,不仅可以加快检测的准确度,还可以预测和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因此,应深入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的数分析技术,以此来确保公众饮食的安全性。

关键词:食品质量 质量检测 安全保障 数据分析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这充分体现出了我国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升,随之开始关注食品品质。在这一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且及时识别出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检测,之后通过数据综合分析与比较来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强化食品监管的有效性。

一、抽样与检测结果

(一)抽样情况

   2023年,我国食品安全抽检覆盖了多个类目,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粮食加工品、食用油、肉制品、蛋制品、乳制品等,这些食品类别的抽检不合格率分别为0.43%、0.53%、0.76%、0.15%、0.16%,均低于总体抽检不合格率。在2023年上半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了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921763批次,发现不合格样品70174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40%,较2022年同期下降了0.11个百分点。这一分布充分体现出了对不同食品类别风险的关注程度。

(二)检验结果

   从检出的不合格项目类别来看,农药残留在不合格项目中占比最高,达到42.98%,其次是微生物污染,占比14.67%,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占比13.06%,有机物污染问题占比9.21%,兽药残留在不合格项目中占比7.83%,重金属等污染占比6.46%,质量指标不达标占比4.92%。

以上数据反映了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的情况,也揭示了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对于不合格的项目,市场监管部门已经向社会公布了监督抽检结果,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开展了核查处置,以严格控制食品安全风险。

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不合格项目危害

(一)腐霉利

   腐霉利是一种低毒性的内吸性杀菌剂,其不仅能治疗已经发生的病害,还能预防新的病害发生,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蔬菜和果树栽植中,特别是对灰霉病具有显著防治效果。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韭菜中腐霉利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2mg/kg[1]。这一食品超标原因之一可能是菜农对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缺乏了解,甚至在采收前一段时间仍然使用,这样就会造成腐霉利在韭菜中的残留量超标,进而增加消费者健康的风险。

(二)甲拌磷、甲胺磷

   甲拌磷和甲胺磷属于一类高毒性的农药,其被广泛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但由于其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对其使用进行了严格限制。我国对这类农药使用也有严格的规定,因为它具有较强的内吸性和持久性,一旦误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如果农产品中含有过量甲拌磷或甲胺磷,消费者摄入后可能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长期暴露甚至可能导致神经系统损害或其他慢性疾病。因此,监管部门对这类农药残留有非常严格的标准,任何超过规定标准农产品都被视为不合格产品,必须从市场上撤回。这样的措施有助于提升整个食品行业的安全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三)山梨酸及其钾盐(以山梨酸计)

   山梨酸及其钾盐是常用的酸性防腐剂,其以优异的抑菌和防霉能力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

山梨酸及其钾盐主要是通过干扰微生物细胞内的能量代谢过程,从而有效地抑制霉菌、酵母菌及好氧性细菌的生长,不仅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还能够保持食品风味和色泽。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山梨酸及其钾盐在熟肉制品中的最高允许使用量为0.075g/kg。这意味着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者必须严格控制添加量,确保食品中的山梨酸及其钾盐含量不超过规定标准。尽管山梨酸及其钾盐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食品添加剂,但过量摄入仍然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使用山梨酸及其钾盐时,食品生产者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确保其用量在安全范围内[2]。此外,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含有山梨酸及其钾盐的食品时,也应该注意适量食用,虽然适量摄入山梨酸及其钾盐不会对健康造成明显影响,但长期大量摄入仍然可能增加健康风险。

   本次分析显示,在流通环节中食品安全问题相对突出,特别是蔬菜类产品农药残留与食品添加剂的不当使用。从这一层面分析,为进一步降低这些问题发生且减少不合格产品的流通,建议采取以下综合性措施来加强监管与控制:

   1. 规范农兽药使用

   根据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分析,为进一步强化食品质量,应构建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即为制定具体的农药使用规范,全面明确各类农药安全使用量及施用时间间隔

[3]。然后在这一基础上确保所有农药使用都控制在安全阈值内,尤其要关注生长期与收获前的敏感时期。另外,还应推广农药使用知识教育,可借助组织培训班、工作坊及发放教育材料等方式来提升人们对农药安全使用的认识,使农户深入了解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全面减少因知识缺少导致农药使用不当。

   2.强化部门协同

   其一需健全食品安全溯源系统。构建一个完整的食品溯源体系十分关键,在过程中应确保从种植、收获、加工到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追溯到具体责任人。通过增加食品安全透明度及可追溯性就可以提升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心的信心;其二即为加强市场准入审核。实施严格的市场准入检测,然后对所有进入到市场中的农产品开展质量检测,确保不合格产品不得流入市场,并且还应加强对市场食品定期监管与抽检,提升检测频率与覆盖面,进而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隐患。

   3.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

   严格遵循国家关于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法律法规,严禁超范围使用,同时还应提升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可借助媒体宣传、社区活动等多种方式来教育公众正确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功能,通过这种强化消费者安全意识的方式能够使其做出更加明智的食品选择[4]

4.实施定向政治策略

   针对于农药残留与食品添加剂超标问题来讲,可组织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违规行为,在这一基础上可以设立举报与反馈机制,积极鼓励群众及的相关从业人员参与监督。此外,还应增加突击检查与定点排查活动,即为在重要时期及关键环节加大检查力度,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结束语:

   结合全文,为强化食品安全水平,不仅要强化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同时还需要强化食品生产者、销售者的教育培训,积极且有目的地传播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使用及微生物污染等知识。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强化相关的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法规的了解,还有利于提升其对的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参考文献:

[1]韩岩君.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数据分析 [J]. 食品界, 2022, (07): 102-104.

[2]腾克,王震. 数据挖掘在进口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分析 [J]. 当代化工研究, 2021, (20): 47-48.

[3]黄绮敏,李美珍. 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原位电离质谱技术的应用分析 [J]. 食品安全导刊, 2021, (29): 167-168.

[4]郑平, 服务长三角跨境食品安全技术平台开发及其示范应用. 安徽省, 合肥海关技术中心,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