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活化与传承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2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活化与传承

达吾提·白克热

身份证号码652201197808253214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价值。在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活化与传承策略,提出有效的非遗活化与传承路径,以期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文化;活化;传承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非遗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实现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活化与传承,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价值

(一)文化价值

第一,非遗是民族文化的生动体现,它通过各种传统技艺、表演艺术、民间习俗等形式,展现了不同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价值追求和生活方式。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独特符号,也是民族身份和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志。

第二,非遗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通过传承人的口传心授和世代相传,这些历史信息得以保存和传承。这些历史信息不仅记录了民族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民族文化的演变和变迁。通过非遗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第三,非遗不仅是民族文化的独特表现,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各种传统技艺和表演艺术,展现了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这些非遗项目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勇气和创造力,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撑。通过非遗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社会价值

第一,非遗项目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们通过表演、展示、体验等多种形式,为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享受。无论是传统戏曲的演出、民间舞蹈的展示,还是手工艺品的制作与欣赏,都能够让群众在参与和欣赏中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从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第二,非遗的活化与传承,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更是对群众文化素养的提升。通过参与非遗的学习和体验,群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同时,非遗的传承也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和支持,这种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也能够促进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

第三,非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弘扬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非遗的传承过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群众能够共同参与和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这种文化的交流和理解有助于增进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和谐,为社会稳定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活化策略

(一)加强非遗保护意识

第一,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制定和实施一系列非遗保护政策,明确非遗保护的重要性,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通过政策引导,让群众意识到非遗保护不仅是政府的职责,更是每个人的责任。

第二,文化部门应积极开展非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通过举办非遗展览、讲座、论坛等活动,向群众普及非遗知识,展示非遗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第三,社会各界也应积极参与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企业可以开发非遗相关产品,将非遗元素融入企业文化和产品设计中,推动非遗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二)创新非遗传承方式

第一,利用互联网拓宽传承渠道,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新的渠道。我们可以通过建立非遗网站、开设非遗网络课堂、制作非遗教学视频等方式,将非遗知识、技艺和故事传播到更广泛的受众中。

第二,运用数字技术降低传承门槛,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打印等,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通过这些技术,我们可以将非遗技艺以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学习者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融入现代生活

第一,设计非遗主题的文化产品,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有效途径。这些产品可以涵盖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家居用品、服饰、文具、艺术品等。通过融入非遗的图案、色彩、工艺等元素,这些产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能传递非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群众在使用这些产品的过程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非遗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对非遗的认同感和兴趣。

第二,举办非遗体验活动,让群众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的重要方式。这些活动可以包括非遗技艺展示、互动体验、讲座、工作坊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群众可以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精湛和独特,了解非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

第三,加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推动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通过加强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可以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游客在旅行中深入了解和体验非遗文化。例如,在旅游景点设置非遗展示区、非遗体验馆等,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了解非遗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推出非遗主题的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和感受非遗的魅力。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传承路径

(一)建立非遗传承体系

第一,传承人是非遗传承体系的核心。他们是非遗技艺和文化的直接传承者,需要得到充分的认定、保护和培养。政府和文化部门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传承人认定机制,明确传承人的权利和义务,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

第二,传承基地是非遗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和文化部门应支持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传承基地,通过展示、体验、教学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非遗传承。

(二)加强传承人培养

第一,建立完善的传承人认定机制,明确传承人的认定标准,确保真正具有非遗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人能够得到认定。同时,建立传承人档案,对他们的技艺水平、传承情况等进行记录和评估,为他们的培养和发展提供依据。

第二,加强传承人的交流和合作,举办传承人研讨会、技艺交流会等。这些活动可以促进传承人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技艺交流,提高传承人的技艺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三,鼓励传承人参与社会活动和展览,如文化节、博览会等。这些活动可以为传承人提供展示自己技艺和文化的机会,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非遗的传承和发展。

(三)推动非遗进校园

第一,开设非遗课程,让学生了解非遗的历史、技艺和文化内涵。这些课程可以包括非遗的理论知识、技艺实践、文化体验等方面,通过系统的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非遗兴趣和传承能力。

第二,组织非遗实践活动,非遗技艺体验、非遗文化展览、非遗表演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深入了解非遗的技艺和文化内涵。同时,这些活动还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三,建立非遗传承基地,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学习和体验非遗文化,与传承人面对面交流,学习技艺。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技艺水平,还能增强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结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的活化与传承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文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通过加强非遗保护意识、创新非遗传承方式、融入现代生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实现非遗在群众文化中的活化与传承。同时,建立完善的非遗传承体系、加强传承人培养、推动非遗进校园等路径也是实现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继续探索和实践非遗活化与传承的新模式、新方法,为非遗的保护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蔡吉秋.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J].大众文艺,2022(5):49-51.

[2]张燕.浅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现状[J].北方音乐,2020.

[3]黄翠萍.浅谈群众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J].卷宗,20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