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8
/ 3

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研究

朱刚

长春黄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市   130012

摘要:国有企业具有体量庞大、经营项目复杂、账目繁多等特点,保证国企财务管理的精细化与科学化是维持经营稳定的关键。近年来,国企不断探索财务管理优化改进的新方法,会计监督机制的构建是重要举措之一,国企外部与内部监督机制并行是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应用

引言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为会计控制职能,体现为监督检查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会计核算的合法性以及真实性。国有企业的管理目标是优化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国家战略结构、发展国有经济,以及实现资产保值。构建完善的内控管理与会计监督机制,对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维护资产完整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能帮助国企规避风险,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国企会计监督机制的实施与优化,能为国企提供精准的财务数据分析结果与决策支持。因此,加强会计监督机制的应用与完善是当前国企的重点工作。

1会计监督的定义

会计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之一,指会计人员在开展日常会计核算等工作的同时对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以确保这些经济活动既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要求,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道德规范。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和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监督不仅有助于及时发现与纠正企业经济活动中的错误和舞弊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有助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因此,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完善会计监督机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企业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2企业会计监督内容

2.1对会计账簿的监督

会计监督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核心手段,也是会计主体系统化归纳、积累财务核算资料的有力工具,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考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进行会计账目监督时,要求财会工作人员依照我国现行法律要求和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需要,设计专业的会计账簿,针对其中存在违规造假、故意损毁会计账簿的问题、账外设账的问题,需要及时做好纠正和制止。若是经过纠正和制止之后仍然未获得理想成效的,则需要报告给企业领导层,同时配合我国有关部门的监督工作,对责任人做好处理。

2.2对企业实物款项的监督

企业财会人员需要针对实物及款项做好监督工作,建立健全财产清查制度。若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企业财会账簿和实物及款项存在脱节,则需要依照法律要求和企业规定做好处理。对于超出企业会计人员职权范围的,需要报告给企业领导人,立即查明原因,做好相应的处理工作。对实物和款项进行会计监督,其目标在于深入落实企业的财产清查制度,梳理好会计监督的责任,维护会计主体财产的高度安全。

2.3对财务报告的监督

财务报告是会计主体外部利害关系人作出合理决策、评价管理当局受委托经营责任、对企业现金流进行评价、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为此,财会工作人员需要注意财务报告的监督工作,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针对其中窜改财务报告的负面行为,需要做好制止和纠正工作,若是在制止之后仍然无效,则需要报告会计主体、外部利害关系人,同时与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配合。

3企业优化会计监督机制的意义

3.1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企业在日常经营、对外经济活动交往过程中,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是其立足于经济社会的根本。企业的财务信息出现错报与漏报,将在注重诚信的社会氛围中无法长久生存。会计人员在遵循相关财税法规的基础上,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对企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类信息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形成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并向财务报告使用人披露,在确保投资人、债权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向社会展现企业的诚信度。

3.2促进企业加强内部管理

新时期下,企业除了提升生产技术水平,努力开拓市场争取更多的客户,还要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升自身管理效率,有效降低成本,规避各类风险,使其能够在较为透明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关键在于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财务信息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营利情况、现金流状况,有助于管理层对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监督机制的构建能够为企业管理层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使管理层在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投融资决策过程中能够做出科学、有效的判断,有利于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的提升。

3.3有利于企业规避各类风险

风险是指人们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产生的不确定性。企业的风险大致表现为两个层面的内容,即所获得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所支付的成本费用具有不确定性。上述两个层面的意义都将导致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滑。科学、完善的会计监督机制,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与职能,改善企业不合理的经营模式,为企业带来更大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管理目标。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会计人员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全程监督企业经济活动、规范日常行为,并适时披露企业经济状况,在不断提升企业监督管理水平的同时,明确资产产权,有利于企业对外防范风险,防止企业发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4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

4.1会计监督部门功能缺失

近年来,国有企业逐渐提高对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构建单独的会计监督部门,通过专人专责的方式来开展会计监督工作,有效保障会计监督工作的正常推进。然而,会计监督部门的功能缺失,导致会计监督工作无法落实到位。会计监督部门功能缺失主要体现在监督制度不完善、各岗位人员监督职责不明确、监督整改结果不到位等方面。

4.2企业内部治理不完善

国企内部治理与会计监督工作息息相关,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交叉。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会严重影响国企内部的治理效率,一旦出现问题和纠纷,就会引发责任的推诿,对推进工作十分不利。目前国企存在管理者按照喜好与习惯分配任务,模糊内部治理与会计监督的边界,导致国企内部治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的问题。

4.3会计监督意识薄弱

监督工作是国有企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尤其是对于会计工作来讲,监督工作开展得好,能减少各类风险的发生。大部分国企近年来开始逐步提升对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但仍有部分企业不重视会计监督工作,主要表现为会计监督意识薄弱,仅将会计监督工作停留在表面,并未意识到会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性。财务部门也只是被动地接受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不能主动完成会计监督工作,导致会计监督存在滞后性,不利于国企财务管理效率的提升。此种状况下,即便开展会计监督工作,也无法得到很好的工作成效,只会造成一些监督资源的浪费。

4.4会计监督手段单一

目前,国有企业在会计监督优化与改进中推出一系列措施,但仍存在监督手段单一的问题。部分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核查、人工控制阶段,未利用现代化的工具,监督工作的效率和质量等无法得到保证。少数国有企业经营性质特殊,各类数据必须保密,引入新技术进行会计核算需要层层申请,耗时耗力,无法满足现有工作的需要。国有企业目前尚未构建信息化会计监督系统,会计监督工作开展期间数据的准确性低,存在监督不力的情况。

5完善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对策

5.1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会计监督机制的有效性。因此,国有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业务培训等)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更好地承担起会计监督的重任。第二,国有企业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考核机制,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其法治意识,使其在工作中始终遵循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原则,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的作用,从而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5.2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是优化和规范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的关键。因此,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各项财务活动的监管,以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具体措施如下。第一,国有企业应明确财务管理各环节的责任人员,定期检查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以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从而有效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第二,国有企业应加强对财务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以确保企业财务健康稳定,规避潜在的财务风险。第三,国有企业应增强风险管理意识,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确保企业稳健经营。第四,国有企业应积极探索和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划分会计监督的职责和权限,明确会计人员的工作内容、工作标准和工作要求,科学制定会计监督的程序和方法,以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实施,从而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经济效益,进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5.3构建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发挥协同效能

要完善好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机制体系,注重与审计监督等其他各类监督协同联动,加强贯通协调。会计监督是基础性监督,是企业内部的第一道监督防线。通过对日常财务活动的核算和监督,企业会计监督可以第一时间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企业经济行为,并进行预警和反馈,起到第一道监督防线作用。通过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内部审计,检查企业活动是否符合规定的流程和标准,以及是否存在财务问题或其他问题,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要加强财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联动,有效衔接各类监督政策,加强信息共享和结果运用,针对监督发现的重大问题,建立起高效衔接、运转有序的工作机制,发挥会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协同效能,建立起约束有力的会计监督体系,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会计监督工作格局。

5.4以信息化助力会计监督工作提质增效

国有企业依托信息技术提升会计监督效率,进而加强经营活动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会计监督机制的信息化建设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第一,构建业财部门信息化协同系统,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可以信息互通,相互配合与支持,保证部门信息传输的一致性,实现财务监督与业务信息的有机结合。在业财部门信息化协同系统辅助下,国有企业完成财务管理、投资管理、物资采购、项目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提高国企会计监督的有效性。第二,在国有企业管理与业务链条中嵌入会计监督管理要求,助力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效率的提升,进而降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通过信息化监督系统减少人为监督的错误,提高国企会计监督质量,进而实现会计监督的个性化、智能化与精细化。第三,国有企业借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财务工作在线监督系统,以促进国企会计监督效能的提升。第四,借助信息技术与算法模型,依托信息化技术自动收集与整理财务数据,所有数据全部纳入算法模型,分析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信息化算法模型还能检测和预警不合理的财务数据,通过及时处理降低财务风险,进而提升会计监督效率。第五,国有企业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对财务工作进行分析与监测,从阶段性财务数据中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为国有企业决策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人工智能系统中嵌入机器学习、算法、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化模块,深入分析、监督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与合理性,保证会计监督透明化与安全化。此外,在智能系统中内置云端存储与处理模块,所有经过处理的财务数据及时上传到云端平台。国有企业所有在岗人员都设置云端平台的访问权限,避免云端数据被篡改或泄露。

5.5加强会计监督结果运用

制度机制能够落地生根,在于制度可执行、执行有结果、结果有运用、运用有反馈,并形成闭环,推动制度机制不断优化和改进。要提高会计监督的约束力,就要加强对会计监督结果的运用,通过对违反财经纪律、财经法规制度和政策的案件的公告、公示,加大公开曝光力度,发挥警示教育作用。要建立起会计监督结果与绩效考评、职务晋升的关联关系,扩大会计监督结果的运用场景,建立长效机制,推动会计监督在企业内部生根发芽。

结束语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有企业要想进一步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建立与完善会计监督机制。然而,近年来,国有企业会计监督机制运行中的问题日益凸显,改进与完善会计监督机制已成为国有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徐芬芬.新时代背景下强化国有企业会计监督的落实策略[J].财会学习,2022(31):73-75.

[2]朱家乐.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分析[J].财会学习,2022(30):95-97.

[3]陈峰莺.外贸企业会计监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14):4-6.

[4]陈楠.企业会计监督体系的构建探索[J].财会学习,2022(10):85-87.